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陕西靖边:“人进沙退”的壮观“历史剧”

来源:西部e网  作者:施雪钧 郑蔚  2013/1/8 14:12:55

5万多个村庄常遭风沙危害

文汇报:请介绍一下我国土地沙化、荒漠化的基本情况。

王信建:荒漠化是指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原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地区年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在0.05~0.65之间。我国荒漠化的土地总面积为263.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3%。沙化主要指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及覆盖物破坏,形成流沙及沙土裸露的过程。我国沙化土地总面积为173.1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

从世界范围来看,全世界有沙化土地36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全球荒漠化仍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球约有10亿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遭受沙漠化的危害。因此,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荒漠化列为21世纪全球三大主要环境问题之首。

文汇报:我国土地沙化的原因和危害有哪些?

王信建:造成我国土地沙化的原因既有人类不可控的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如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沙漠的形成,是人类不可控的大自然的地壳运动和大气环流造成的。而我们要关注的是各种人为因素:首先是人口超过生态资源的承载力。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曾提出,干旱区临界指标为每平方公里7人,半干旱地区为20人,而我国干旱地区人口密度大大超过联合国所确定的可载人口的密度。其次,由于干旱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因此滥樵采、滥挖、滥开垦、滥用水资源的情况过去较为严重,以过去农牧民挖发菜为例,每挖75克发菜,农牧民可得150-200元的收入,但要破坏10亩林草地,相当于16个篮球场的面积。而国家要恢复这10亩地的植被,则需投入1万元!

据调查,我国有近4亿人口受沙害影响,有5万多个村庄和上百座城市经常遭受风沙危害。监测显示,1985-1995年,我国土地沙化面积每年扩大246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上个世纪50年代至上世纪末,我国已有超过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江苏省的土地面积被沙化。“沙进人退”的恶果是,严重影响了农牧业生产,经测算,沙区因风蚀沙化每年损失土壤有机质、氮素和磷素高达5598万吨,受沙害影响的灌渠达5万多公里长,我国“三北”地区每年减少的产草量相当于5000万只羊一年的饲料。沙化还造成了我国湿地的严重退化。2009年,川西北沙化土地已达82.19万公顷,比1999年增加了11.66万公顷,川西北高原的诺尔盖湿地的湖泊则从过去的17个,减少到了11个,湖泊总面积减少了38%强。土地的沙化,还引起了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应改变,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退化。

防沙治沙形成100多项技术

文汇报:面对土地沙化的严峻挑战,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举措?

王信建:2002年,我国出台了《防沙治沙法》,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专门防沙治沙的法律,使我国的防沙治沙走上了法治的轨道。该法第一次明确立法的宗旨是“预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并将组织领导地方防沙治沙的责任落在当地政府肩上:“重在林业、关键在政府”。

其次,早在1978年,我国刚刚结束“文革”不久,在国家经济还非常困难的时期,就启动了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从30多年的实践看,工程取得了预期的、显著的成效。21世纪初又实施了京津风沙源工程等生态工程。我国还从国家到地方都设立了防沙治沙的科研机构,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100多项先进实用技术,还建立了包括宏观监测、敏感地区监测和定位监测三个层次的监测体系,并发展了沙区特色产业,帮助农牧民治沙致富。

28个省份沙化面积实现缩减

文汇报:我国防沙治沙的成效如何?在国际上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王信建:2007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第十六次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会议主席称:“中国的荒漠化防治工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12年6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长吕克说,中国在荒漠化防治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堪称世界楷模。

国际社会给予我国防沙治沙这么高的评价,是因为我国治沙成效显著。据2005-2009年监测显示,我国沙化土地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每分钟减少沙化土地近5亩;荒漠化面积年均减少2491平方公里,每分钟减少6.2亩。我国已有28个省份的沙化面积实现了缩减,西部地区的陕甘宁蒙晋冀,以及科尔沁沙地、宁夏平原、毛乌苏沙地南缘、塔里木河下游、黑河下游等地,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人进沙退”。

文汇报:按照我国2020年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我们未来的任务是什么?

王信建:防沙治沙对我国来说,还是一项长期、艰巨、紧迫的任务。根据治理情况和规划要求,在2010年,重点治理地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为此,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治理”的要求,国家和沙区地方政府还要加大对防沙治沙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推荐阅读:

林业产业助亿人脱贫 农民增收2万亿元

山东滨州:小小苗木变成摇钱树

内蒙古:生态乌海实现绿进沙退

山东邹平:林业产业每年为高新街道贡献产值超亿元

编辑: 三叶草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