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谋发展园林遍城区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北碚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北碚的金字招牌,抓好环境保护是最大最直接的民生工程,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北碚抢抓机遇、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北碚区相关负责人在2014年1月10日的“蓝天行动”调度会上如是说。
从马鞍溪流域生态环境的嬗变和缙云登山公园的扩建,北碚城市建设有关充分尊重自然、避免大开大控的要求等,或能窥北碚新城生态发展理念与路径之一斑。
1100亩的马鞍溪湿地公园是目前北碚新城占地面积最大的公园。这里鸟啼声声、绿树成荫。马鞍溪边的梅林中伫立着一座供游人小憩的“暗香亭”,暗喻着北碚人如寒梅般寒霜傲骨,屹然挺立的精神。北碚区老居民赵鹤松家住公园附近的金华路,2013年4月公园竣工后,这里便成为老赵和邻居们最爱去的健身休闲场所。“只要天气好,我们一天要来三趟。早晨来打拳、下午来打牌、晚饭后来散步!”老赵说。
事实上,就在一年前,马鞍溪还是一条附近居民唯恐避之不及的臭水沟。由于多年饱受两岸生产生活污水袭扰,这条嘉陵江的小支流一度成为一条“毒溪”,不仅溪中鱼虾绝迹,甚至连溪水流过的地方几乎也是寸草不生。
2011年,接手马鞍溪公园建设的北碚新城(大学城)管委会多方筹资,与区建设、环保、水利等部门一道对马鞍溪沿线进行了全面治理和建设。拆违、截污、治水、栽树、修路、建景……2013年4月,马鞍溪畔一座崭新的湿地公园终于成为重庆主城少有的湿地公园。
与马鞍溪湿地公园遥遥相望的缙云山是我市主城北部的“肺叶”,这一优势资源为北碚新城描绘生态宜居蓝图,提供了绝佳的素材。
缙云山麓,一组3个入口呈M型、总长达10公里的登山步道,如今已成为主城居民登山健身的主要场所之一。“从山脚上去,爬到最上面的白云观,最快也要两个半小时。这里最大的特点是空气好,另外沿途公厕、桌椅等基础设施齐备,还有些精致的小景点。”来自江北的一支老年登山队是缙云山登山步道的常客,其领队冯阿姨介绍说。
以登山步道为骨架,北碚新城建起了缙云登山公园。公园北临北温泉及缙云山风景区,南靠大学科技园,总占地面积约306公顷,是一座以登山健身为主题的森林公园。目前,该公园的建设已基本完工。
紧邻缙云登山公园的还有一座占地面积约1000亩的大众文化体育公园。这座公园包括健身运动区、娱乐休闲区及森林景观区,在其核心区域缙云文化体育中心已经完工的基础上,计划于今年全面启动三期项目,整个公园建设将于2015年完成。
统计显示,目前北碚新城范围内,已建、在建公园共达9座。遍布的园林,无疑将令今后的新城更加宜居。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布局绿色产业完备建管体系
当改革开放的步伐深入推进,促使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的同时,更多老百姓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与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等需求息息相关的社会效益上。要让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实现共赢。
近年来,北碚新城通过布局高端地产和绿色零污染的产业,与主城其他新城实现差异化发展。同时,规划和打造完备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管理体系,力促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共赢。
推荐阅读:
湖北:突出生态建设 推进绿色发展
江西泰和:“绿色经济”美了山头富了百姓
重庆城口:发展特色产业 向“生态”要效益
“美丽城市”让经济与生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