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北京草桥实业总公司董事长王茂春(图)
来源:中国花卉网 2006/4/6 9:56:10
往昔今日旧貌新颜
在北京京郊,他是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
![](http://www.yuanlin.com/console/editor/uploadfile/20064695235660.jpg)
王茂春(中)在玉泉营花卉展销厅检查工作
1991年,记者到北京花乡采访,曾写过一篇反响不小的文章,那就是《花乡有个王茂春》。属猴的王茂春,当时只有35岁,是草桥绿化队的队长。就是这个圆脸庞、个头不高、显得精明强干的小伙子,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之下,经营管理上显露出了“尖尖角”。1990年,只有30名职工的绿化队,年纯收入达到了45万元,人均创利1.5万元,经济效益在花乡名列前茅。
没有多久,王茂春脱颖而出,成为3千多人的草桥村的当家人。然而,在花乡15个自然村,草桥的综合经济却不那么露脸,排名是倒数第3。1991年,全村所有集体企业上缴村里的利润,只有70万元,另外就是10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全村固定资产加上流动资金,也就130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2500元。春风秋雨,晨露夕阳,岁月如梭,草桥还是那个草桥;但在王茂春的领导下,草桥如今已经彻底改变了模样。
就在记者采访王茂春的前一天,也就是2006年3月26日,王茂春的家人为他悄悄地过了50岁的生日。想起这些年的风风历程,他的内心还是非常欣慰的。因为,他领导的草桥村,截止到2005年,全村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了15亿元,年销售总收入12亿元,实现纯收入2.6亿元,向国家交纳税金540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为2万至6万元。
今天的草桥,人人有工作,家家奔小康,按王茂春的话说是:“上管老,下管小,一个也不能少”。不仅如此,草桥还给社会提供了3千多个就业岗位。
旧貌变新颜的草桥,真正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http://www.yuanlin.com/console/editor/uploadfile/20064695312492.jpg)
王茂春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工地上
发展迅猛身正影正
王茂春最初成为草桥的领路人时,并非像他当草桥绿化队队长那样,人人都是唱赞歌的。
1991年11月15日,他接草桥村老书记的班时,老书记的年薪只有6千元,而他在绿化队当队长,已经拿到了近2万元。于是,村里就有人传出风凉话:“这小子有钱多的不挣,非要拣少的拿,真是有病!”还有的人说:“他当这个头儿,还不是为了以权谋私!”
王茂春坚信:脚正不怕鞋歪。既然领导信任,他就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为改变草桥的落后面貌尽一份力。
编辑: 木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