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棵造型黄杨树,卖出了2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2008年,港沿镇园艺村村民顾洪春做的这笔黄杨买卖,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原本以花卉占主导产业的园艺村里激起了千层巨浪。
“黄杨树种好了竟能这么值钱!”很多村民震惊之余,对于黄杨树有了重新认识。“20万元黄杨树”的广告效应持续发酵,不仅影响到顾洪春所在生产队的村民,还辐射到整个园艺村。由此,园艺村开启了“全民种黄杨”的时代。
如今,园艺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黄杨村”,全村2875亩耕地中,黄杨种植就达1000多亩;全村790户村民中有675户种植黄杨。今年6月,依靠黄杨特色产业,园艺村入围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作为崇明唯一代表,在罗列出一揽子乡村振兴计划之余,园艺村更期盼为“崇明黄杨”正名。
“黄杨之乡”这样养成
园艺村以“园艺”为名,由原合兴园艺场和合兴乡大港村合并而来,其自发形成的花卉产业有近百年历史,集体开展的苗木园林产业也有60多年历史,曾孕育出“施家花厢”水仙花这样闻名全国的品牌。而作为主要经济树种,造型黄杨在园艺村乃至原合兴地区范围内一直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很多农户家中都种有黄杨树,会一定修剪、绑扎技术的造型黄杨手艺人不在少数。合兴中学、合兴小学多年来开设花卉园艺特色课程。
进入21世纪,随着江浙沪地区城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造型观赏苗木市场的兴起,造型黄杨日渐畅销。顾家兄弟(顾洪春四兄弟)等园艺村苗木种植大户紧紧抓住市场机遇,凭借几十年的黄杨种植和造型技术经验,带动村民开始在村里大面积种植黄杨树,并在原有造型风格基础之上融入江苏如皋地区的造型风格,形成独有的“崇派”风格。由于园艺村所种黄杨以瓜子黄杨为主,因此还获得了“瓜子黄杨之乡”的美誉。
据顾洪春介绍,瓜子黄杨在我国大部分省区都有分部,但崇明的瓜子黄杨却独具优势。首先,崇明地处南方,温度和水土情况良好,因此其瓜子黄杨比起古人所说的“黄杨每岁一寸,不溢分毫”,成材更快。“很多地方黄杨只能长一季,在崇明却可以长两季,从清明前后可以一直长到高秋时节。”其次,崇明四季分明,崇明瓜子黄杨比起我国云贵和两广的树种来更加抗寒,因此普遍被华北乃至东北选为绿化树种,在寒冷冬季拂去皑皑白雪,露出的还是青翠欲滴的枝干。
黄杨品牌却难叫响
2017年,园艺村造型黄杨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万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2%。黄杨已成为园艺村除花卉以外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也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然而,当园艺村因崇明黄杨闻名商贩圈之际,“崇明黄杨”这个品牌在消费者市场却依旧鲜为人知。
在园艺村,顾家四兄弟远近闻名,是村里的黄杨种植大户,共计种有黄杨逾百亩,树龄普遍在五六十年以上。今年61岁的顾洪春在四兄弟中排名第二。顾洪春的父亲顾良元也是园艺村的名人,曾参与合兴园艺场第一个花卉苗圃基地的设立,也是村里探索研究种植造型瓜子黄杨的先驱者。顾家兄弟的黄杨产业是继承了祖父辈留下的20亩黄杨树发扬壮大的。
过去几年,顾家兄弟的黄杨生意越做越红火,可顾洪春心里总像是有块石头压着一般难受。“父亲在世时有个心愿,希望有一天崇明黄杨能像曾经的崇明水仙一样闻名全国,如今,园艺村‘火’了,可崇明黄杨依然籍籍无名。”
目前园艺村的黄杨营销依旧以较为原始落后的“散兵游勇”式为主,各卖各家,难以形成品牌效应。而前来采购的商贩,则把园艺村当作了一个“材料基地”,购买之后挂上自家产地的标签,再进入市场销售。于是,崇明黄杨有的变成了如皋黄杨,有的变成了东北黄杨。崇明黄杨品质不输人,却只能落得贴牌销售,这让顾洪春感到不平。“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政府能在园艺村搭建一个大型的黄杨交易市场,跳过二道贩子,直接对接客户,这样崇明黄杨才能被更多人熟识。”
令人欣慰的是,园艺村黄杨产业的发展问题已引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区委书记唐海龙,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政都曾亲赴实地开展调研。目前,区里在园艺村专门设立驻村办,与港沿镇共同推进当地黄杨产业发展以及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
此外,为提升崇明黄杨市场美誉度和品牌形象,港沿镇也打出系列“组合拳”。目前,港沿镇正积极推动崇明造型黄杨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申请。同时,黄杨协会将于8月下旬正式组建成立。未来,港沿镇还计划通过对园艺村村庄布局的重新规划,开设黄杨精品展示区,建设线上、线下销售展示平台,方便农户直接对接市场终端客户,提升黄杨产销价值。
更多发展瓶颈待解决
今年高三毕业的张杰受父亲的影响,对造型盆景情有独钟,十岁起便跟着长辈们一起下地学种树。十五岁那年,张杰的第一盆造型黄杨出炉,被周围邻里直夸“有潜质”“像个园艺村人”。与大多数村民喜欢地栽种树不同,张杰更看好盆栽的未来。“相比景观树的局限性,小盆景可以轻松走进千家万户。在这个时代,家中放几盆造型别致的盆栽造型黄杨,整个屋子的品味都能提升不少。”
张杰代表了园艺村的未来。然而,像张杰这样的“新鲜血液”还是太少。由于造型黄杨是一项投入时间长、见效慢的产业,年轻人更愿意去大城市工作,而不愿意守着几棵树过一辈子。
据统计,目前在园艺村从事黄杨种植的村民,以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的中老年人居多。而除从业人员年龄老化外,造型技术人员缺乏系统培训、黄杨产业链短等现实问题,也阻碍着园艺村黄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原合兴园艺场场长施鹤生是村里种黄杨的资深人士,因为比较“懂行”,家中的黄杨树总能卖出好价钱。他说,现在全村人都在种黄杨,可很多人只会种、不懂价,经常被商贩占了便宜。有一次,一个村民想卖树,找到施鹤生帮忙“看价”,原本商贩只愿出价1000元的树,最终以2000多元成交。“商贩们见到我们这些‘懂行’的,特别头痛。”施鹤生笑言。
目前,园艺村黄杨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农户卖树仍然处于“守株待兔”或是“提篮叫卖”的销售模式,定价权完全掌握在中间商手中,导致农户获利偏低。为了让农户少吃亏,施鹤生等“行家”一直鼓励大家多走动,看看别人的树怎么卖、卖多少。遇到一些价值高的树,几个“行家”还会聚到一起来议价。“大家辛辛苦苦培育了这么多年的树,不该被商贩钻空子占便宜。”
需要多看多学的不只种植户,还有造型师们。目前园艺村有一支几十人自发组建的造型队伍,生意做到了崇明三岛,甚至是外省市。然而这些人大多在60岁上下,造型技艺全靠自己摸索。一些专家在考察园艺村后发现,村里黄杨造型较为单一,一些原本十分有潜质的树因为造型不当,影响了产品价值,颇为惋惜。“其实,大家都渴望能得到进修,可没有平台,也没有条件。”施鹤生说。
激发产业活力
今年6月16日,港沿镇首届最美黄杨评比大赛在园艺村举行,通过线上网友投票、线下专家现场评分的方式,评选出了“十佳最美黄杨”。活动还邀请上海植物园造型大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赵伟现场开展专题讲座,专业指导、亲身示范黄杨造型的过程。自家种的黄杨到底是什么水平,听一听专家怎么说;黄杨到底怎么做造型才更显价值,造型大师细细道来。这样“干货”满满的活动,村民们都觉得办得有意义。
“黄杨既是园艺村的宝,也是港沿镇的宝,我们不仅要保持原有特色,更要激发产业活力,做强做大。”港沿镇宣传委员张熠剑说,举办黄杨评比大赛仅是一个开始,后续一揽子的产业振兴计划已在谋划。
据悉,港沿镇将与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和上海植物园紧密合作,通过引进专家对从业人员培训和建立大师工作室直接参与黄杨产业发展的方式,不断提高崇明造型黄杨的高层次人才储备规模。同时,港沿镇计划邀请村里造型黄杨“土专家”一同参与编制黄杨造型技术规程,让“崇派”黄杨造型技艺得以更好传承。园艺村里将开设黄杨课堂,定期为种植户们开堂授课。港沿镇还将组建黄杨价格指导团、适时推出崇明造型黄杨价格指数,提升种植户们对市场的把控能力。
针对崇明黄杨产业链短、多为地栽景观树的现状,港沿镇也将与市、区相关部门一起联手,通过开发黄杨盆景,探索黄杨木雕、根雕技艺,打造黄杨旅游产业,挖掘黄杨药用价值,使黄杨的市场价值实现最大化,进一步延长崇明黄杨产业链。
推荐阅读:
传统花店升级转型实例:玛丽花园
情感营销让盆栽康乃馨“复活”
南召县 “田园综合体”成群众致富“火车头”
教你做个优秀苗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