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两岸景观规划大手笔属全国首例
作者:东南早报 2006/11/11 8:57:18
晋江两岸:房产开发热点
晋江流域是泉州的母亲河,干流全长27公里,东临中心市区和东海组团,北接北峰组团,西通厦门。随着老城区内大量的工业南迁,可以预见晋江南岸地区将发展成为一个集工商居住为一体的新兴城区。
为了使市民能够更加亲近晋江流域,晋江两岸景观规划定义为:连续的休闲空间,房产开发热点区域,生态绿化通道。
晋江沿岸12个功能区
依据滨水地区景观线及其与城市的关系,将六大景观区段分别赋予不同的功能以完善滨水开放空间的功能结构。
依据视线将晋江分为6段7节点,根据6段两岸所处的位置不同,规划将晋江沿岸的开放空间分为12个功能区:即生态农业体验区、野外猎奇区、滨江高层区、森林公园区、滨江文化体验区、滨江生活休闲区、都市体育锻炼区、都市生活公园区、高档沙龙休闲区、休闲亲水区、港口文化区、农田湿地景观区。
形成连续的滨江绿化带
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路是形成连续的滨江绿化带,依托滨江路等道路绿化将金鸡闸至入海口联系起来。根据滨水开放空间所处位置的不同、与城市关系的不同、腹地功能的不同分别赋予不同的公园性质如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专项公园等。
着力打造三处重要节点
重要节点主要包括江南公园地块、黄甲公园地块、北峰节点和顺济桥等。
黄甲公园:紧邻老城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由于被防洪堤严重阻隔,滨江绿化带能够自然生长,具有较强的生态性。在该节点设计策略上,将尽可能保护原有生态系统;完善步行系统,利用步行天桥连接社区和滨江,把人引到江边;挖掘文化资源,将文化元素渗透到公园中。
北峰节点:晋江北岸的北峰高层景观节点位于江南中心公园———清源山景观轴中间,背靠西湖公园和大片居住区,与对岸滨江生态公园形成对景关系。方案突出滨江景观的连续和可达性,对部分建筑质量较好的工业厂房进行改造,开发为度假宾馆。结合洛阳江游艇别墅码头区,在该地段开发内港,成为游艇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公园南北两端的高层居住开发以面向水体环抱式空间布局和跌落式建筑形态成为该地段联系内地和滨水区景观的重要元素。
顺济桥节点:顺济桥节点位于晋江北岸,在顺济新桥和泉州大桥之间,其腹地为泉州的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其现状多为棚户区或者建筑质量差的居住区。方案利用已经建成的金山公园绿地,规划建设一条滨河绿化带,形成良好的滨河环境,并在其间布置娱乐休闲设施,以服务于居民。利用中山南路骑楼商业街建立一个集商业、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级的商业街区。依托李贽故居和古城门遗址以及地块北部的天后宫建立传统文化片区。另外,在滨河绿带沿线布置高质量的滨河居住区。以形成环境优美、文化深厚、设施完善的繁华滨河地区。
美丽风景在水一方之专家访谈
这样的大手笔全国首例
“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像这么大规模的景观规划,泉州还是第一个”。上海同济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李刚博士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本次景观规划的难点在于“三带”流域涉及到若干县(市、区),项目长度为320公里(晋江22公里、洛阳江28公里、沿海大通道320公里)。
“专家组共花了半年多时间进行前期现场勘探,经过了细致考察、论证,取得了详实的资料,在了解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规划,前后用了1年多。”李博士说,规划中的“三带”,地形地貌复杂,沿线经济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因而不能采用单一的规划方法来考虑。
他认为,本次规划既要在宏观层面上起到整合景观资源、统筹景观功能的作用。同时,还要在中观层面上制定完善的景观控制体系以指导进一步的开发建设,对若干有特色的重点地块做出详细的规划设计,以范例的形式为今后的景观详细设计提供范本。
“任何一个城市都是依水而建的,近水的土地尤为珍贵,泉州最大的优势在于滨水土地资源丰富,不缺乏空间、资源。”李博士表示。
目前,泉州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反映在土地利用上,就是城市建成区的扩大和城市中心区土地的急速更新。对于泉州来讲,不仅要考虑地理景观,还要考虑一些人文历史的特色文化,如怎样体现海丝文化特色等。
如何使景观设计服务于当前的发展形势是规划的着眼点。因此有必要从市域层面深刻考察泉州的发展方向和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为不同的景观区段赋予不同的景观功能,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编辑: 红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