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果农传授园艺技术:种植创新无止境(图)
来源:经济日报 2006/12/7 9:20:48
有这样一位日本果农,他与中国陕西的苹果结下了不解之缘。自2002年以来,他先后四次到陕西,培训了5000多名当地果农。
![](http://sr.yuanlin.com/UploadFiles/200612/200612791723321.jpg)
今年10月,记者随陕西省苹果产业技术交流团赴日参观访问时,在日本青森县津轻市见到了葛西幸男————一位日本果农。这位日本果农种苹果35年,硬是把自己种成了日本有名的苹果专家,加之青森县是苹果的优良产区,苹果种植面积占日本苹果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所以葛西幸男在当地是个名人。
为农民传授园艺技术 10月9日,按照团里的日程安排,我随交流团来到青森县津轻市的板柳乡土中心。
板柳乡土中心实际上就是一个苹果园,当地许多优良苹果品种都聚集于此,交流团的午餐被安排在苹果园的餐厅。大家刚刚坐定,就见一位个头不高的日本中年男子几乎是一路小跑来到我们跟前,团里的赵政阳教授告诉我:“这就是葛西幸男。”于我而言,虽与葛西幸男未曾谋面,其名却早已如雷贯耳。最早向我介绍他的是我们的团长、陕西省果业管理局局长王振兴。
王振兴在2001年6月担任该局局长后,把陕西省的苹果园跑了个遍,陕西苹果“有量无质”的状况令他十分焦急。他向专家请教得知,在世界苹果产业中,日本的苹果最好;在日本的苹果产业中,青森县做得最好,于是便于当年11月赴青森调研,由此认识了葛西幸男。
陕西省果树苗木繁育中心主任肖宝祥也向记者介绍了他所了解的葛西幸男:2003年初冬,葛西幸男应陕西省果业管理局之邀来到陕西,在考察苹果基地品尝了洛川县的苹果后,他说“非常吃惊”,因为这里具备世界上最适合种植苹果的七个自然条件,因为洛川县的苹果因含糖量高而出现了“糖结晶”现象。他说要帮当地农民充分利用好这种水土气候特点,让优良的土壤长出优良的苹果。
从此,葛西幸男行动起来。为了让更多的陕西果农了解世界苹果产业的发展趋势,他利用到中国的有限时间巡回举办培训班,几年下来,接受过他培训的果农达5000人之多。这些果农回去后一传十、十传百滚雪球似的又带动了更多的果农,他们掌握了诸多园艺技术,由此而稳步走上了致富之路。
记者调看了一些葛西幸男在铜川、白水和洛川等地培训农民的录像资料片,其中有些场面是在冬天拍摄的。寒风中,葛西幸男为果农做修剪果树的演示,只见他一会儿拉锯、一会儿剪枝,天气虽冷他却是大汗淋漓。果农们呢?里三层外三层地观摩,神情专注的脸上写满着惊奇和对幸福未来的向往……肖宝祥说,在陕西的苹果基地县中,他见过最井然有序的会场,那就是葛西幸男的培训班。有时几个小时下来,竟然没有一个人随便走动一下。
10月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我们交流团所到之处,当地媒体均刊登着首相访华与陕西省苹果产业技术交流团访日的消息和照片。葛西幸男拿着报纸说,我真心希望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地友好下去。
不停地创新种植技术 2002年10月,陕西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王寿森来到青森。他问葛西幸男陕西苹果长不好的原因在哪里?葛西幸男说是生产粗放、不注重“园艺化栽培”造成的,接着葛西幸男为王寿森一行进行了“园艺化栽培”的实际操作示范。
当王寿森表示回国后要立即研究对陕西苹果进行“园艺革命”的问题时,葛西幸男兴奋极了。那天晚饭后,他开车返回距离果园20多公里的家中,取出自己珍藏已久的、最心爱的一把剪刀,连夜送给了王寿森。他说:“您有这么大的决心,我相信陕西苹果一定会很快改变现状。”
王寿森和王振兴回国途中就确定了“园艺革命”的若干举措,措施之一就是随后的600多名苹果基地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果农分批到日本学习,葛西幸男接待了其中200多位,把自己30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盘托出。葛西幸男发现大家看到日本苹果后,除了羡慕外还产生了急躁情绪,于是就耐心地对他们说:“不要着急,这是一个过程,其实几十年前的日本也是一样。当时日本果农们看到自己的果树枝被砍以为会影响收成,说什么也不干。渐渐地以前反对剪枝的果农看到修剪过的果树结果又多又好,才相信了,仿照了,以后园艺技术就越做越细了。”
为此,葛西幸男常挂在嘴边的两个人是王寿森和王振兴,他对记者说,我记得有一次去洛川的果园碰到他们时,他们竟然拿着剪刀在替果农们剪树枝。为了表达对这两个人的敬佩之情,葛西幸男每次到陕西前,都要特意找到日本非常有名的一个工匠,让他给王寿森和王振兴打造两把刻制着他俩名字的剪刀带去,至今已经送了六把。
用当今时髦的话来形容,葛西幸男当属“创新型”人才。10月9日,我们到葛西幸男的果园参观时,大家都被那疏密有致的果树布局、大小划一且红亮诱人的果实所倾倒。然而更加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葛西幸男种苹果不施化肥、不上农药。
编辑: 红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