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梅花加冕国花奔波 老院士陈俊愉南京说梅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廖卉 杭春燕 孙巡 2007/3/5 8:42:32
3月3日。北京。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园林局总工程师李蕾仔细阅读即将上传的议案:建议尽快推选梅花为国花。
此刻,在梅花盛开的南京,90岁的“梅花院士”陈俊愉坐在市民学堂,正与南京人漫谈梅花。
“在南京,我又征集八九个院士签名,现在有90个院士赞成我‘一国两花’——推举梅花、牡丹为国花的提议。等我回北京,凑足100个院士,连同南京领衔的以梅花为市花(县花)的八市三县领导签名,两会期间,要登报发布……”
50年,他让南梅北上2000多公里 1957年,陈俊愉从武汉调到北京。作为一位梅花学者,他最引以自豪的成就,是带着南方的梅花向北跑出2000多公里。
“在中国,野生梅花分布17个省(自治区),沿长江、珠江流域,尤其从西藏沿长江各省,然后跨海至台湾这条线更多。”而在远古时期,气候更为温暖,北方河南、陕西、山东等地也有梅花。后来,气候变冷,把梅花一步步逼到江南。
陈俊愉就是想要让梅花回到“姥姥家”。
他做到了。第一步是让南梅“跑”了1000多公里。“我从南京梅花山、湖南沅江收了梅籽,1958年播到北京。”三年后,四株幼苗吐出一二十个鲜艳的花蕾,当年4月6日,在朔风寒流中幸存的两个花骨朵终于怒放!自明朝以来,中国人南梅北移的梦想终于成真。在北京活下来的梅花,能抗零下19摄氏度严寒!
第二步,出关外,出塞外。关外以沈阳、长春为目标,塞外以赤峰、包头为目标。七八年前完成了。
第三步,跑得更远,也成功了。“东北是大庆,西北是乌鲁木齐,这里干燥、寒冷,去年,移栽过去的部分梅花开花了。”
“可以说,梅花又回到远古的家了。加上温室梅花,在全国所有省区,都能看到梅花了!”
20年,他为梅花加冕国花奔走 “我就是梅,梅就是我。”陈俊愉晚年最大的事,是想给梅花戴上国花的桂冠。
“1982年初,我就发表文章:《我国国花应是梅花》,激起海内外舆论关注。”从这一刻起,他成为中国倡导评议“国花第一人”。
六年后。也许是因为“中国好花实在太多,大家挑花了眼”,梅花当国花难成最大共识,陈俊愉抛出“一国两花论”。
“祖国遍开姐妹花”。从此,陈俊愉奔走学界与民间,一次次发起关于国花的讨论,一年年在全国两会组织提案议案、建议尽快评选国花。“我爱国,我投国花一票!”从北京、武汉到南京、无锡,他走向公众,一次次为国花加温。去年,在他努力下,包括袁隆平、吴良镛等著名科学家在内,62名院士加入他的合唱,倡议:“尽早确定梅花牡丹为我国国花”。
大国不能没有国花 国花难产,陈俊愉深感遗憾。
“国花就是国家的名片。泱泱大国不能没有国花!”他说起“没有国花的尴尬”,“昆明世博会上,组委会印了涉及国花的宣传册,其他国家都有,惟独中国没有。组委会只好‘补缺’印上牡丹,还写了‘暂定’两个字。”他感慨:国花是一个国家民族认同感的象征!
编辑: 红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