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设计之星推荐

姓 名:朱黎青
简 介:朱黎青,唯美景观总经理..

园林名人堂首页 >> 设计之星 >> 正文

杨保军:从城市规划角度看园林景观设计的演进

来源:互联网  

杨保军:从城市规划角度看园林景观设计的演进

个人简介:

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教授级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地学会常务理事。杨保军曾主持完成过多项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等不同类型的项目;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多项研究项目,如北京申奥选址研究、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研究等。

主要事迹:

中国园林网现场发回的报道,2013年10月20日上午,2013中国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大会暨第三届艾景奖颁奖典礼的论坛在中国北京九华山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王向荣、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副院长李存东、华东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教授管少平等行业内著名专家、学者、设计师各自发表了主题演讲。

杨保军发表题为《从城市规划角度看园林景观设计的演进》的主题演讲:

各位同仁,其实我是做规划的,因为这一次我们有一个议题,希望讨论一下风景园林景观这个行业,因为孟兆祯院士说了一句,他应该主动参与到规划中来,作为一个外行跟大家讲一些外行话,我想简单说一下,不管是规划也好建筑也好园林也好,都是大的人居环境中的一部分。我们也知道在50年代的时候,吴良镛先生谈到如何建设地景和城市规划,虽然科学不断发展,由一级学科变成三级学科,从人居环境科学来看,它应该是三位一体的,但目前三个学科自身的学术理论在拓展,比如说建筑,当这么大的建设量建造的时候,他发现需要关注的面扩大了,所以他说能不能通过广意建筑来解决问题?实际上解决不了。规划从园林的物质空间现在还发现有更复杂更重要的社会问题、生态问题、经济问题在等着他,规划也走向区域了,区域的规划变得更能够决定很当地方发展的命运,以刚才王教授讲了一个很好的报告,从100平米到100平方公里,他强调科学和艺术相融合。所以基于这种对于我们生存环境来看,它并不是跟着你的学科分工走,每一个分工都能做贡献,也丢可能搞破坏,所以如何更好的体现我们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我们一个粗浅的想法,恐怕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的融合是未来塑造良好人文环境的必由之路。三个一级学科发展趋势是从原来的一级到分化再到融合。原来我们古代参与的设计师一个人就一体了,他精通琴棋书画山水画诗词歌赋,他有高度德修养,所以他们在选址建造的时候就把建筑规划和园林一块考虑进去了,所以你能够体会到他的境界很高,但是随着我们学科的发展,每一门科学往纵深发展,一个人较想成为通才和全才很困难,所以要依靠团队,每个团队比每各学科都有长足的进步,我们再成为多个方面的专家就不太容易了,我们现在走的是分化的路数,如果你缺少开放的心态和沟通平台就会带来一些偏见,所以我们就会听到这些专业的人骂另外一个专业的人。这样下去对我们塑造人居环境是不利的,将来融合怎么办?不是回到过去一个人精通,我们应该借助现在的机制,让我们的设计师们能够成为一个团队,从不同的视角共同探讨对于空间方案。

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的发展演进,这不是学术的看法,从规划角度来看,我们的设计包括实践经历了,第一最初是满足功能,我作为一个人需要风景园林方面的功能,比方说生产功能、游乐功能、游戏功能等等,就是解决功能。我要公园你建一个,好不好再说,但是我得要。然后是注重美化,花花草草怎么搭配要做的好看,在这个阶段是作为环境的一种修饰,甚至一种纪念性的东西,并且要注重形态和美学。接下来我们发现了一些不足,就是它不够生态,所以现在开始在修整我们的价值观,你应该要注重生态,包括绿色、低碳、可持续、低维护等等,现在我们很多的设计这个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了,我觉得从规划的角度来看,最高的境界是什么?最高的境界要回归文化。因为真正的好的环境设计是一定要给我们提供一个诗意的空间,它要有意境。让我们一看不光赏心悦目,还应该让我能够有震撼,能够引起共鸣,能够起到心灵的一种寄托等等。一谈到文化地域性就非常强了,尽管我们可以学一些好理念好手法,但是要达到最高的境界,就必须要深入到当地的文化中去。

从满足功能来说,从最早的时候它就是狩猎功能,满足功能的时候进入规划,现在城市就四大功能,要满足居住、工作、游憩、交通,现在大量的公园是基于游憩的功能。做梅花的时候我们就更熟悉了,很多的美化从这开始,也掀起了城市美化运动,这对我国的影响很大,我也很不满意,我到很多城市见到了很多的景观大道完全一样。很好的专项是注重生态,包括王教授谈到杭州的项目,我说杭州建设厅什么做的好,他说你看看王教授做的园林。生态很重要,最重要是回归文化,能够做到真正回归文化的时候,这个就真正找到了归宿,但是不是我们想做就能做的,类似于这样的设计,西方的东西对我们视觉的冲击,中国的东西更加是一种意境,这也是有区别的。最近我看到网上有人发了一个这个对象,是一个日本的设计,我一看吓我一跳,我太喜欢了,我没有去查资料,但是我认为它是塑造了意境的,是日本长野县的一个酒店,它表达了日本的文化,包括借助了村落原来的要素。我最感觉高兴的是,它的景观设计和建筑布局是融为一体的,景观是它的一部分,我觉得他值得我们思考,中国这样的例子不多。

如果我们做景观园林的人又是画家是文学家,你做的方案必定不一样,如果你连古诗词都不知道意思,你说你是一个景观高手我表示难以认可,所有的古典园林都有几个美,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和意境美,这些你们都比我清楚,很到断桥残雪的人没有中国文化的人不太理解。还有意境美,他的立意在先,从我古代城市对我们来看,我发现有一个缺失,我们现在的城市有两个危机,一个是生态危机,还有一个是特色危机,我们仔细看一下过去的城市都有特色,对整体来说就有一个把城市置于城市当中的大格局,这个大格局跟当地的自然气象条件和景致结合起来,每个城市都有八景,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当时的景观设计师或者是风景园林设计师做了极大的贡献。

我们看一下八景往往勾画出一个城市的特,包含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它可以以山水画的地方出现,表达的是诗画的描述,来展现一种充满人文内涵人居环境的追求。左下角我就不一一说了,因为大家都很熟悉。古代建筑是强调不同的山水格局下有不同的营建方式,所以说山水格局,也就是我们大尺度的景观设计是古代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可以说是基本步骤,所谓周围的山山水水既有生态的功能叶有景观的功能,所以我们看地方志的记载,往往就是这个城市最早开发的近郊区,很可惜这些东西都丢掉了,有山推了再说,有水填了再说。“七通一平”我不知道谁发明的,七通还可以,但是为什么要把它平了之后再想怎么做特色?我认为就是有病。

我们强调公益性,还有一个缺点是标准化,工业化的产品就是标准规范等等,所以你们在骂规划,我看你们园林设计,让爱动心的赏心悦目的也不多,那个灯全是厂家推销的哪里都一样,树也都一样,倒是王教授让我看的几个案子让我有了信心,如果我们都有这样的创造力就大有希望,我们的中国梦可能就会实现。全红华审美标准在影响我们,统一的设计标准和类似的材料,工程技术的发展也限制了我们淡化了地域特征,所以千篇一律。这个景观设计有什么好的?都是一样的,弄几个弧线,栽点草弄个喷泉,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我最讨厌的是不管哪个公园和居住区都有几个欧洲的柱子,而且比例还不对,为什么要做这个?要解决的是我们现在这种方式,我们缺少规划建筑园林设计机制,我们景观设计师肯定很愤怒,本来我们有好的创造和设计的可能性,但是你让我们来做的时候,把那些建筑都摆满了,让你们来装饰一下,结果他们发现很难,不能把虚的实的作为统一来考虑,无法立意才是根本问题。我相信这是景观师说这个做的好,我一看挺美,但是有什么特点?这时候别墅空间和实的空间能够融合在一起来做,我就能提供一种意境,比方说虚实开合远近等等,不是这样一块块分好的土地,然后你们来美化美化,前面做的好你还能发挥的好一点,做的不好确实是比较委屈的。

案例就没有时间说了,不是从你们角度来谈的而是从我们规划角度来谈,我们也在试图来考虑,像东莞这个案例主要是两个主题,生态和创新,这个地方原来是7个镇堆垃圾排污水的地方,是脏乱差的集中地,然后我们从修复生态环境入手,尽可能尊重它的纪律,然后通过清淤治污,把这里打造成一个生态公园,使得最不值钱的地方变化了一个吸引点,用环境的改善推动东莞产业升级的转型,现在已经实施了。前不久我去看了一下还是令人振奋的,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已经成为这个地区区域性的生态公园。在北川灾后重建当中,我们就尝试规划建筑景观,我们是三家融合起来设计的一块来研讨方案,有可能把最好最和谐的建筑做出来。这是多学科的案例,比如在景观带框架的设计中就充分考虑了多种需求,在景观设计中也考虑了当地文化传承。但是这是做好以后的,这个有一点遗憾,我们当时对原有地形上有两个东西一定要保护,一个是原来的树很有特征,让它直接保留下来,第二个是比较典型的民居,我们定下来以后他们同意,等我们一回北京下次再去的时候,他告诉我树全砍掉了,房子都摘掉了,我说为什么?他说为了加快速度推进。

威海是一个大尺度的山地保护,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多学科融贯的学科分析,说明我们还是在这方面努力的,我就不说细说了,通过分析景观格局再到规划。最后一个讲社会文化,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土地流转,农民居民点要集中居住,为的是要获得一些土地指标,这是我很担心的一件事情,我们调研的一个案例是青白江,左边两张图就是集中居住,按照城市小区的模式把农民集中居住,然后跟你说我给你提供水电你改善了生活,你们应该过幸福的生活,可是他们不幸福,原来临时关系没有了,农村生活没有了,他们一大堆意见,我们就研究他们为什么不幸福?他们原来是什么样?原来是林盘,这么小的林盘是25%,耕作半径林立关系都比较好等等。我们再看看林盘构成,外围是农田中间是菜地里面是宅院,里头是竹林,然后才是果树经济林,说明它是一个巴生产、生活、生态融合非常好的一个空间,能够满足多重需要。基于这个,我们再去溯源文化。然后我们对林盘的设计方案进行梳理。

最后是一个结束语,我们城市发展未来,同时也应该向过去学习,我们园林设计应该在满足功能景观生态的同时不断追求文化的境界,我们要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积极介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环节,跨界是基础融合是手段创新是永远的主题,说的不对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推荐阅读:

杨槐璋:对2013年实现扭亏为盈充满信心

赵树丛:全面提升生态民生林业发展水平

唐学山:离开文化 园林寸步难行

吴桂昌:获中国观赏园艺年度特别荣誉奖

编辑: 珊瑚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