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分新:加大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环境治理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郝红波
个人简介:
陈分新,男,汉族,旬阳县人,1962年2月出生,198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文化,陕西省劳动模范,中共十六大、十一届全国人大、省十次、市一次党代会代表,市一届人大代表。
主要事迹: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旬阳县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资料图)
南水北调中线今年十月正式通水,汉江水质保护到了最严格的时期。地处秦巴山区的水源地,经济发展滞后,财力有限,相关的水源地保护机制不健全。建议加大水源地生态环境治理及保护的投入,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旬阳县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加大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环境治理及保护投入并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
陈分新代表表示,为了确保汉江水质安全,完成一江清水供北京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汉江水源地生态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城镇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河道保洁和农村保洁工作有效推进。
一是坚决杜绝乱倒、乱采、乱占“三乱”现象。开展建筑行业弃渣运输整治,禁止弃渣倒入河道;规范河道采砂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采金行为,按照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原则,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结合河道整治工程建设、避灾移民搬迁建设、电站库区清理等,下茬清理违章建筑,实现河道管理有序、行洪畅通。按照“建设一段,保洁一段”的要求,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保洁管理机制。
二是加强工业企业排污治理。关停并转污染企业,发展环保生态工业,开展企业“三废”治理,在采取综合利用、层层把关、减少排放等措施的同时,注重“三废”治理和环保科研相结合,运用科研成果,提高“三废”治理效果;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按照轻重缓急制定治理方案,坚决遏制河道水体污染,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实现河道水体清洁达标。
三是加强汉江生态环境建设。结合总体规划,在河道两岸,逐步建设沿河生态景观带;加强“长治”和“丹治”工程力度,使汉江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四是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因地制宜采取“纳入城镇管网”、“就地分片处理”和“湿地处理利用”等方式,积极争取集镇污水处理场和垃圾填埋场建设,推行“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模式,建立健全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陈分新代表建议:
一、加大汉江水源地生态环境治理及保护投入。地处秦巴山区的水源地,经济落后,生态基础设施薄弱,保护一江清水责任重大。建议国家加大水源地生态环境治理及保护的投入,加强水源地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二、配套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机制。为了一江清水,水源地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困难重重,丧失了很多机遇,牺牲了既得利益。但水源区人民“宁要青山绿水,不要金山银山”。相关的配套机制不够完善,如绿色产业的扶持、水源区的补偿、生态环境治理及保护等相关的机制不够完善,政策不明确,影响着水源地社会经济转型发展。
三、建议尽快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无论是对于改善秦巴山区生态环境,还是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都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广大群众翘首期待,迫切希望尽快重新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好这一工程,将会更好的促进生态功能更进一步发挥,汉江水质会更好。
四、加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力度。为了保护一江清水,从1999年起,对天然林全部实行禁伐。从2009年起,国家对重点公益林进行了认定,给予了一定补偿,其标准为:国有林5元/亩,集体林15元/亩。据专家调查测算,每亩天然成林每年生产的生态价值为1万元左右,10元补偿标准显然太低,既背离了价值规律,也不利于调动生态区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建议适当提高国家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并按经济发展速度建立定期增长机制。
五、建议加大对水源地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保护汉江水质,确保一江清水,水源地关闭了有污染的企业,大量的矿产资源也不能开发,还要投入大量资金实施生态建设。国家把水源地已纳入生态主体功能区和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区,将承担更大的生态屏障建设任务,建议加大对水源地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水源地的民生和生态两促进、两不误。
推荐阅读:
傅企平:生态保护要有“红线”
张维国:推进生态补偿立法保护绿水青山
王玉锁:“花园城市”不等于生态城市
李庆雄:建粤东生态环境最佳城市
编辑: 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