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勇平:追求源于梦想 创新成就事业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个人简介:
郑勇平,森禾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南京林业大学农学博士
主要事迹: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近年来,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围绕着四个梦想,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让企业跨上了一条良性发展轨道,成为我国花卉行业的领头羊。日前,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花卉产业论坛上,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勇平向与会者分享了他们的这四个梦想。
事业梦想,激励森禾创业报效祖国
国内的花卉园艺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品种创新、生产方式、质量标准、应用方式、产业分工、商业模式6个方面还有明显差距。在大规模生产过程当中,企业难以实现一致性和工业化;而且由于缺乏标准,往往品种、品质出现较大差异。
森禾将产业升级归结为观赏形态、生产形态、交易形态和服务形态的升级。观赏形态主要是追求彩色化,即彩色苗木的应用。在品种选择上要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品种储备要实现丰富性和持续性。在生产形态上追求容器化,实现全程容器生产,园林一次成型。交易形态上追求网络化,开辟全国连锁卖场,开放产品出入。服务形态上实现顾问化,追求采购诚信,服务专业。要实现这几个方面的升级,我们具体细化到“五个新”,即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作品、新服务。正因为有这样的事业梦想,才能激励森禾不断进步,创业报国。
追逐梦想,引领森禾不断创新发展领域
森禾的创新,体现在三个层面。放眼全球,领跑产业。森禾通过系统构建的花卉产业升级转型理论体系和持续进行的“产业升级主推行动”系统实践,不断推进产业现代化。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会涉及许多问题。比如,要如何实现工业化?我们到底开发什么品种,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受市场欢迎?如何使产品应用形态更加美观,受到各类消费者的欢迎?所有这些都要得到妥善回答并解决。
立足国情,彩化升级。森禾在2004年确立了“美化千家万户,彩化祖国大地”的事业愿景,实现“美丽中国”至少需要五六十年的时间,从绿化到彩化再到美化,要由点及面逐步实现。这是一个巨大的梦想,森禾在这方面正在进行巨大努力。
心向百姓,美化居室。室内植物墙成功实现了花卉园艺产品的集成化与智能化、功能化与装饰化、标准化与个性化、艺术化与互动化的有机结合,颠覆了传统花卉产品的表现与养护形态,也将革新我国花卉消费的结构与习惯。而且,经权威机构检测,以上产品能有效降低室内PM2.5浓度、吸收甲醛、苯、硫等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这是森禾最近几年新兴产业的最大亮点。
践行梦想,促使森禾不断创新科学技术
在梦想实践的过程中森禾坚持5个创新,即品种、技术、产品、作品和服务的创新。在品种创新方面,森禾收集并建成了优新种质资源库;推出了各种杂交新品种和优良单株;从我国常用观赏树种中优选出300多个乡土观赏植物品种进行快繁及区域性试验,每年推出5个-10个组合型彩色新品种。在品种创新的同时,注重把原有品种的优势发挥出来,甚至将原有品种创造成新的产品。
新品种要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来支撑。森禾2001年创建了全省惟一的“省级花卉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公司目前已在全国布局4个研发基地,建立了组培车间以及育种、分子生物、生物技术等实验室,并正在着手建设“浙江省观赏花卉工程技术中心”。公司拥有发明专利48项,新品种权44个,“KnowHow技术”400多项,并制订了126项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其中,组培配方技术、专用生根剂配比技术、专用基质配比技术等技术深受市场的欢迎。目前,森禾的几个研发基地,完全进行着现代化和规模化生产。
在产品创新方面,森禾创新开发并规模生产了以金佛手、仙客来、春石斛等为代表的高档盆栽花卉,以红叶石楠、金森女贞、金禾女贞等为代表的彩叶花灌木,以北美风情为代表的彩叶乔木,以红叶南天竹、红叶枫香为代表的彩叶乡土树种,成功实现了花木生产的现代化。森禾还创新推出了花卡、花柜、植物墙、园艺七巧板等一系列适用于室内空间美化的园艺集成产品。
在作品创新方面,森禾倡导并积极实践“彩色、健康、生态、节能、文化、艺术”的现代园林理念,着力打造彩色生态景观和人工顶级群落,致力于提高城市生态质量、城市品位、环境价值,成为众多城市的景观建设战略合作伙伴。
成就梦想,催促森禾不断创新商业模式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商业模式同样重要。商业创新模式包括5个方面:以资本为纽带,创新农林企业运行体制和机制;以网络为重点,创新农林产品的连锁销售体系;以文化为核心,创新农林人才的成长机制;以品牌为目标,创新农林企业国际化品牌;以模式为基础,创新农林行业的经营业态。
我国花卉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花卉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品种创新是一个物质基础,但是不能忘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作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品种创新的关键在于机制创新。另外,知识产权保护是重中之重。在品种创新同时,要注意把品种优势、现有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已经创新的品种转化成生产力。
推荐阅读:
沈国舫:当了个花瓶 我厌烦了
郑晓云:一遇大雨就淹的昆明需要一批景观蓄水池
朱建宁:风景园林——阐释自然观的技艺
许鸿飞:荣获“墨尔本旅行家”证书
编辑: 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