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亮:小树苗闯出兴林富民好路子
来源:中国园林网
个人简介:
白永亮:一个百折不挠兴林播绿的榜样,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大同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974年8月,白永亮从山西农学院毕业,组织上分配他到距云冈石窟不足20公里的大同市新荣区农林局工作。他在去单位途中路过闻名于世的云冈石窟发现,游客一方面对拥有51000余尊石窟佛像的艺术“宝库”赞不绝口,另一方面却对石窟周边恶劣的自然环境感到失望。面对此情此景,“林家铺子”出身的白永亮暗暗立志,一定要改变这里的生态环境。从此,白永亮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一条兴林播绿之路。
主要事迹:
小树苗催生农民万元户
白永亮到新荣区林业局上班后,他天天骑着自行车下乡,走村串户,在完成领导安排任务的同时,留心当地林果业的发展状况,并不间断地撰写建议报告,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他查阅大量史料,了解到1500年前的云冈峪曾经山清水秀,森林茂密,堪称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后来由于大肆砍伐,连年战乱,导致森林毁坏严重,环境恶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同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群众进行大规模植树造林,累计投入数千万元,但是由于当地自然条件恶劣,使得造林收效甚微。
作为一名普通林业技术员的白永亮,了解上述情况后心潮起伏:既然历史上云冈峪环境优美,那么,这里就一定能植树造林!1981年,新荣区政府出台鼓励科技人员下乡承包科技项目的政策,白永亮终于等到了机会,他毅然决然地要求到新荣区黍地沟村承包科技育苗。
黍地沟村有800余人,祖祖辈辈以种粮为生。当白永亮提出要将这个村改种粮为种树的消息传出后,全村炸了窝,一个个尖锐的问题连珠炮式地放了出来:“种了树吃什么?”“树往哪里卖?”“种树比种粮能多赚多少钱?”“万一种树种不活老百姓怎么活?”......
一些人质疑:“下乡干部说走就走,到时候咱们到哪里去找他?”
一些人观望:“大家怎么办咱怎么办。”
一些人好心劝他:“别搞了,这事太大了,关系我们全村近千人的生存啊!”
也有极少数人反对:“你在我们这里想干啥呀?是不是想把我们村当试验田呀?”
面对种种疑问,白永亮安慰自己:“让群众讲话,天塌不下来。”他冷静、耐心地给村民作解释:“市场经济不是以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只要有钱,白面、大米都能买,还愁吃不饱?”他一有空就坐到农民炕头给农民算经济账:“1亩地种杨树苗,第一年产4000株苗条,高1.8米以上,可收入400元;第二年平茬后亩产苗2000株,又可以收入600元;第三年苗子长到2.5米高,胸径2厘米~3厘米,1亩地产2000株苗,可收入1600元以上,3年加起来每亩可创产值2600元。同样的1亩地,3年产粮1200公斤,收成不足500元,种树苗划算得很。”
为了让群众吃上定心丸,白永亮与全村90%的农户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书,村民的思想圪终于解开了,全村育苗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为了找种苗,白永亮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周边的地方,也吃尽苦头。一天中午,在阳高县的大路边,他看到一片杨树苗,忍着饥饿好不容易找到了管苗子的负责人,可人家自己的苗子都不够用,根本不外卖。
白永亮在阳高县没买到苗子,立即转乘火车到丰镇县。下车之后已是夜幕降临,他顾不上食宿,立即乘坐小四轮车赶往苗圃地看苗,回来9时多本应住宿休息,而他却又空着肚子坐上火车赶到距他育苗的黍地沟村还有4公里地的火车站,从那里步行回黍地沟村,中途还要经过一条1公里宽的大河。冬季河道的冰厚薄不均,危险性大。白永亮虽然胆怯,但因着急苗子,只能扑通、扑通地光脚破冰趟水过河,回到村里已是深夜10时半。房东要忙着给他做饭,而他却让房东连夜叫来村干部开会,直到商议完第二天的工作才休息,此时已是深夜12时。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白永亮帮助农民育苗进入新的攻坚阶段。育苗对于种惯了庄稼的农民是一项全新的事,白永亮只能一切从基础做起。他早晨天刚亮就起床下地,一遍遍地检查技术问题;农民吃早饭时,他又用高音喇叭向全村群众进行讲评,指出问题,讲明改进的方法;上、下午组织调运苗木;晚上集中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使全村育苗实现科学化、规范化。
工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黍地沟村农民的收入远远超过了预计数字,全区最早的农民“万元户”也在黍地沟村产生了。
闯出兴林富民好路子
1984年,白永亮被组织任命为花园屯乡乡长。他根据该乡沟多、梁多、地多、离城较近的特点,确定了林果业为全乡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白永亮在深入访谈的基础上,拿出了干部群众讨论认可的全乡林果业发展规划。
于政府村按规划要在村西发展林粮间作2000亩,村干部三番五次诉苦说农民反对干不成。白永亮尽管白天忙得喘不过气,但还是坚持连续3个晚上骑车近10公里到村里给农民开会,给农民算经济账,群众终于打消了心中的疑虑。
群众种树的思想认识基本解决了,但种树的资金问题却难住了白永亮。他想用贷款解决,但银行不放,只能拿着规划找到了山西省林业厅造林处。造林处听了汇报后,认为这是山西省林业的大胆创新,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在得到上级林业部门大力支持的同时,白永亮还根据全乡沟壑纵横的特点,到市水利局争取到了小流域治理项目,从而解决了植树“无米之炊”的问题。
上级的支持,群众的希望,归根到底是要把树栽活,让农民尽快见到效益。为探索高效植树方法,白永亮与群众一起分析找出了过去栽树不活的原因:起苗伤根严重;苗根裸露时间过长、失水过度;栽树树坑小,浇水不蓄水。针对这些问题,白永亮决定定人、定岗、定责,极大地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为使种树早见效,白永亮把重点放在了引进经济林新品种上。1987年春,为购买白水杏优良种苗,白永亮带领4名同志昼夜兼程,上午到省林业厅、农科院、造林局办事,下午5时从太原出发,半夜赶到万荣县。早晨天刚亮又到苗圃地选苗,夜间起程回大同,行程1600多公里,又冷又累,同行的人都病倒了,他却咬紧牙关,照常到地里指导种树。
一批依靠林果业致富的专业户和技术户迅速发展起来。农民李老三建果园每年收入近万元,每逢水果成熟时,他总要打电话给白永亮,邀请他到果园品尝水果,咨询技术问题。
花园屯乡乡政府开始换届选举,一些好心的同志对白永亮说:“您也到代表们中间走走,建立一些感情。”白永亮却说:“为群众办事就是建感情,其余的事不搞!”在人代会召开的前一天,他还在与省社科院的教授一起为靳沟窑农民修剪杏树。晚上,当他看到秘书写的政府工作报告问题没说透,植树蓝图不鼓舞人心,又整整修改了一夜。第二天,代表们都说:“政府工作报告拢住了人心,还得选老白当乡长”,白永亮仍然高票当选乡长。
实践证明,白永亮没有辜负老百姓的重托。他在花园屯乡当乡长6年,全乡造林成活率达95%,森林覆盖率由23%提高到45.7%,成为全国治理小流域的先进单位。
山西省领导到花园屯乡调研时高兴地说:“这里的经验关键是走出了一条栽树致富的新路子。”
矢志不渝绿化云冈峪
1991年,白永亮被任命为大同市林业局副局长,他一上任就以满腔热忱投入到绿化云冈峪这个早已梦寐以求的绿化大业上。
白永亮大搞调查研究,向局领导提出了绿化云冈峪的设想,并组织义务植树单位进行大苗栽植试验。他的做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局领导出于好心,提醒他机关工作和基层工作方式不一样,不能过急、过热,并指出单位近期计划不再大规模组织云冈峪的植树。
朋友们打趣地说:“白永亮是个无权、无钱、无人的光杆司令。”好心人劝阻他:“干吗非在别人栽不活的石头山上费心。”可白永亮却说:“云冈石窟是全国知名的旅游景点,所以绿化云冈峪的意义重大,绿化云冈峪的决心不能变。”
1991年秋,大同市一年一度县处级干部带队蹲点扶贫工作启动,白永亮水到渠成地承担了黍地沟村的帮扶工作。
一天中午,白永亮带领两名工作人员来到黍地沟村,送行的车一停,一群熟悉的农民立即围了上来,一边紧握着白永亮的手不放,一边说:“活财神你可回来啦!”“俺们早就盼着你回来!”
当天晚上,大队部大院挤满了人,群众又像当年育苗时一样群情激昂,大家都想与白永亮说几句心里话,都想听他畅谈黍地沟村今后的发展。白永亮告诉大家:“一要由现在单一的杨树苗向多树种发展;二要利用原有杂交杨嫁接新疆杨,收益增加5倍;三要由现有的林业用苗向城市园林用苗、各种经济林苗木转变……”群众越听心越亮。不过几天时间,大家就迅速集资了70多万元钱,白永亮带着资金远赴河南、河北、内蒙古等省(区)考察苗木市场,放手引进新品种,聘用嫁接技术人才。就这样,黍地沟村育苗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同样搞得有声有色。
与此同时,白永亮还兼顾指导云冈峪的栽植大苗试验。他白天黑夜分班干,从未睡过一个囫囵觉,结果峪里试验的3000株1米高的樟子松成活率达到98%,彻底改变了云冈峪是“植树禁区”的看法。
秋天到了,田地里各种苗木杆壮苗肥,白永亮下乡期满,按常规该回单位了。黍地沟村全村老百姓联名写信,新荣区委、政府和黍地沟村所在乡党委、政府以及黍地沟村委会也向上级打报告,强烈要求白永亮留下来再帮农民一把。
大同市委一连收到3个报告和1封信,十分震惊,立即向市委书记报告。市
编辑: 栀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