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华:遗产保护要与城乡发展相融
来源:苏州日报 作者:施晓平
个人简介:
史建华,高级工程师,高级策划师,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毕业于东南大学,1969年起开始从事建筑行业至今,被誉为“房地产界古建民居第一人”。现担任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副主席、江苏省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副会长、苏州市政协委员、苏州市沧浪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苏州市工商联房地产业商会会长、苏州市吴都学会会长、苏州伍子骨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总裁同学会执行主席、苏州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一苏州市新沧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主要事迹:
史建华
云南香格里拉古城大火、丽江古镇大火、贵州古寨大火……今年以来,在古城里连续发生的大火让人揪心。
一个个“触耳惊心”的消息,让热爱“四古”的人们陷入了沉思: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难道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珍贵遗产被大火吞噬而无力挽救?
面对这个问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亚太世遗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副主席、苏州吴都学会会长史建华发出了呐喊:遗产保护要与城乡发展相融。
“保护”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动
史建华发现,这些发生火灾的地方,建筑大多是砖木结构的古建筑,而且连接成片,防火措施却不到位,如因道路狭窄没有消防管网,消防车开不进却没有其他消防设施等。因此,一旦有房子起火,往往“火烧连营”。“之所以防火措施不到位,与二三十年来的保护思路陈旧落后有关”。史建华说,许多人一说到“保护”,就认为什么也不能动,任由其年久失修、自然损坏、甚至消亡。就在这样的等待中,太多古城、古镇、古村、古建筑受到了安全的威胁。
“实践证明,有些地方对遗产进行了保护性改动,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史建华说,像上海的新天地,就改变原有的居住功能,增加了消防、商业经营功能,门外是古色古香的石库门弄堂,门里是现代化生活方式,给本已走向历史文物的石库门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昆山的周庄,既保留了古镇的历史文化、水乡风貌,又提升了功能、完善了基础设施,吸引了众多游客。苏州古城37号街坊改造时,也在保护精髓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建筑中可以灵活组合的支撑体系,解决了窄小街巷中安置各种市政管网的难题。
多措并举让遗产“活在当代”
在“四古”的保护上,史建华建议,首先要完善理论,确立“保护要与城乡发展相融”的理念。他说,既不能因发展而忘记保护;也不能因保护而无所作为,导致原住民的生活滞留在落后的年代,无法享受发展的成果。保护和改造应追求历史文化精髓、传统建筑风貌、现代功能的三者合一,如增建必要的消防设施,通过风火墙或适当拆掉部分质量不高的房屋形成隔断,科学铺设管线并适时更新、升级,实现保护、民生与发展的平衡,让遗产消除隐患、活在当代。
在具体操作层面,史建华建议,要通过政府机构、智囊团体做好遗产保护项目的专业评估,分级保护。更重要的是要成立“保护专业委员会”等机构,来保证保护规划的顺利实施。针对“四古”保护项目,应分级制订省、市、区级跟踪评估机制,评估成员由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及知名社会人士组成,共同研究制订操作细则,不断提升“四古”保护的评判标准,确保规划方案实施质量。对于重要的历史古迹,可以通过改造周边环境来衬托。
此外,还应坚持“政府主管、专家建议、群众参与”的原则。史建华认为,“四古”保护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必须杜绝一个动议、一个方案、一套班子的做法,保证“四古保护”思路、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推荐阅读:
张永利:旱区将成我国造林绿化“主战场”
高吉喜:生态红线禁止开发不等于不要发展
隈研吾:沪上谈“自然的建筑”
夏宝龙:打造森林浙江 推进两美建设
编辑: 栀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