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城市设计应重归“生存艺术”
来源:珠海特区报 作者:张晓红
个人简介:
俞孔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和景观设计、生态规划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曾九度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和规划奖,五次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两次获得全球最佳景观奖等。
主要事迹:
俞孔坚
相对于“小脚”缠足的畸形,“大脚”代表着真实、自然、天性之美。近日,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在珠海进行了“大脚革命:建设生态城市与美丽珠海”讲座,他关于城市设计和规划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此次讲座是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交流月高端学术讲座系列活动之一,由市住规建局等联合主办。
许多城市都犯了“小脚病”
在俞孔坚眼里,过度修饰的城市是畸形的城市,过度修饰的景观就像封建时代缠足的“小脚”一样。当今中国许多城市都犯了“小脚病”。
城市有两种不同景观:一种是朴素、真实、健康的,生机勃勃饱含了辛勤的劳动,繁荣至今;另一种则是宏伟、壮丽的,如海市蜃楼一般,但却都已成为废墟,比如古罗马城市还有被焚毁的圆明园。
他说:“第一种属于下层文化,充满了乡土气息,但正是它们才领悟到了生存的艺术,并创造了真正的景观和充满生机的真实世界;而另一方面,那种所谓上层文化,沉缅于所谓更尚文明的浮华装饰,就像封建时代中国少女被迫‘裹脚’一样,那种正常的‘大脚’则被视为陋俗的。”
城市设计应该重归“生存的艺术”
俞孔坚呼吁,中国环境与生态危机的巨大现实背景要求,城市设计应该重归“生存的艺术”,一种土地设计与保护的艺术。
每年,中国13亿人口中的1%都会涌入城市。20年内,全国65%的人口都将生活在城市中。所影响的是,奔腾的河流被大理石包裹成沟渠;充满野趣的湿地变成了光鲜的池塘和喷泉;乡土的野草被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的常绿外来草坪所替代。
“在当今这股城市美化运动的大潮下,城市设计逐渐迷失了方向,转而追求毫无意义的风格、形式以及华丽的异国情调。”
城市设计者需在三方面应对
俞孔坚认为,作为城市设计者必须从价值观、城市设计的定义与实践、设计方法论等角度提出应对策略。即:重新定义城市性,重视乡土性,回归土地与人的真实关系;回归城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其中,特别要反规划,围绕生态基础设施进行城市设计。
俞孔坚是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美国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兼职教授。其城市和景观设计作品遍布全国和海外,曾十度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和规划奖,五次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
推荐阅读:
陈凤学:依法治林规范管理 守住林地和森林红线
张文雄:要坚守生态环境生命线
单霁翔:看到北京四合院被拆最心痛
王召明:从花店老板到上市公司老总
编辑: 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