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专家学者推荐
园林名人堂首页 >> 专家学者 >> 正文

傅伯杰:莫让生态成为城镇化的点缀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田子超  

傅伯杰:莫让生态成为城镇化的点缀

个人简介:

傅伯杰,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局长,从事于土地评价和景观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提出的土地评价理论体系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近十年来,共发表论文65篇,出版专著5部,获奖多项。1992年获中国地理学会首届青年地理科技奖。享爱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国际土壤学会会员、土地评价信息系统工作组委员、国际景观生态协会会员和国际景观生态协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1年12月傅伯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事迹:

傅伯杰

傅伯杰

“在我国,城市规划的前期工作往往被忽略了,即没有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只是把政府大楼建在新城里。由于缺乏生态规划,所以所谓的生态景观仅仅是城市的点缀。”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在出席2014年中国(厦门)国际园林景观产业博览会时,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他表示,目前,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因此,政府应当具备生态规划意识,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生态形势严峻

记者: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此过程中,城镇化面临着哪些生态环境问题挑战?

傅伯杰:城镇化是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我们国家目前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快速时期和重要阶段。事实上,在2012年我国城市数量已经达到656个,城市人口超过7亿,城镇化的水平达到了52%,到2030年,中国将形成23个规模不一各具功能的城市群。

在此过程中,中国城镇化面临着质量总体偏低、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严峻挑战,城市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甚至失控,摊大饼式的扩展模式较为普遍,资源环境利用效率和效益低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人居环境恶化。这些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能力减弱、生态环境功能低下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同时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环境污染严重。

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着土地集约利用效率降低的现象。中国城市化的速度高于人口城市化,人口城市化低于土地的城市化。因此,粗放式的增长导致了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建成区面积增长速度高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单位居民用地人口呈下降的趋势。

记者:这些生态问题有哪些具体表现?

傅伯杰:目前,中国城市生态系统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绿地严重破碎化,人均绿地面积少,而且呈现出减少趋势。例如,北京东西城区平均绿地板块面积小于0.1公顷,很难发挥绿地所有的生态功能;绿地结构简单,在北京,其绿地结构中,外来物种超过了50%,本地种类仅占到46.3%。

城市生态承载能力面临巨大压力,特别是水资源和空气质量。城市群用水量不断攀升,尤其是京津冀城市群,严重超出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虽然近10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其他城市群利用强度却在上升;城市空气污染严重,中国仅有24个地级市的PM2.5水平达到国际组织健康标准,而在中国东部的城市群,从北方京津冀地区一直到南方珠三角区域空气污染都非常严重,而且空气污染不仅仅是表现为某个城镇的区域,更演化成一个区域性的环境问题。

城市的热岛效应在加剧,多数城市的热岛效应在增强,比如北京、杭州等城市,城郊温度和市内温度差高达6摄氏度之多。且城市热岛的面积在扩大,像北京、上海、广州、长沙高温度的范围都有明显增加。此外,郊区的地表温度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城市内涝灾害非常严重,城市原有的湿地面积在急剧减少,原有河道遭到严重破坏。据调查,全国62%的城市发生过内涝,其中74.6%的最大积水深度超过50厘米,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在北京等地城市内涝还造成了居民伤亡事件。

记者:你如何理解生态系统服务?

傅伯杰:生态系统服务指的是人类在生态系统中获得的各种惠益,这些好处包括为直接和人类发生关系的三类服务供给服务,如食物、淡水、木材等;调节服务是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服务功能之一,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之所以非常重视水景观的设计,就是因为水具有调节的功能,可以降低城市温度、净化城市水质;文化服务,景观从美学、教育、精神上的设计就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

另外还有一种不直接跟人类发生关系的支持服务,它的强度取决于其他三类服务的强弱,包括了初级生产力,例如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促进了生产力,减轻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威胁。

所以说,生态系统服务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高质量的生活,而且与人类自身的安全有着密切关系,所以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础。

加强生态规划

记者:近年来,新城新区建设成为众多地方政府拉动经济、拓展城市空间的“规定动作”,但是,这种大规模造城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依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应如何处理好新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傅伯杰:对于新城建设而言,应当把城市放在区域尺度和生态系统中衡量,以进行城市结构、功能定位。第一,要分析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比如当地水源能够满足多少人口的需求;是调水还是使用本地水源;如果调水会不会破坏水源地的生态环境等等。第二,新城定位取决于城市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需求。这两者被称为规划的前期工作。

在我国,规划的前期工作往往被忽略,没有分析城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与趋势,只是把新的政府大楼建在新城里,对于如何疏解老城区的城市功能没有科学论证和规划。

同时,生态规划和生态基础设施对于新型城镇化而言至关重要,应当尽量保留自然的生态基础设施,如河流网络、湿地网络、原生的重要植被等。

记者:在很多城市主管者的眼中,景观还只是扮演着给城市“补空”的角色,而没有从生态角度去考虑,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傅伯杰:事实上,生态规划贯穿于整个城市发展的全过程之中,这需要与园林景观相融合,生态景观既要发挥景观功能,又要发挥生态功能。但是,现在在不少城市规划中,大多是基础设施、楼宇建筑都规划完毕后才在边边角角布置一些园林景观,使关键节点的生态功能丧失,例如河道网络被任意更改,造成城市泄洪出现重大隐患。

不少地方为了拉动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而去人工造湖、设计景观河等,这样景观湖、景观河周边的土地和住宅就能够升值。但是,这样造出来的湖,其给水、退水如何,能不能起到泄洪的作用都没有详细论证,在实际案例中,很多湖泊5年后变成了臭湖死水。还有的城市制造出了“假湿地”,本该流动的水成了一潭死水,不能形成自然的生态系统。

尽管我们不是唯自然论者,但是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尽量保留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将人为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在发展中寻求稳定。

推荐阅读:

史建华:赋予中式建筑“现代范儿”

王兴斌:将中国文化注入环球主题公园

李建伟:让景观创作更具创意与灵感

李迅:应建紧凑型城市

编辑: 珊瑚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