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韩丽莉,女,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风景园林设计研究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屋顶绿化协会副会长。
主要事迹:
韩丽莉
尊敬的大会主席,尊敬的各位代表,大家好!我演讲题目是《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立体绿化实践》,在座各位都是同行,所以我们直接进入主题。
我今天讲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立体绿化对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
首先就是它的降温作用,这个图片是在2004年跟在座马工做的科技示范楼,同角度数码相机和热像仪拍摄的感觉,在屋顶也是以立为主,如果是更多的铺砖或者实质的材料,对屋顶是没有好处的。此外,咱们知道屋顶绿化对城市环境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提高舒适度,这不解释了。还有它的节能作用,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都有节能的作用,对于垂直绿化来说节能作用主要是对于建筑维护结构的一个导热阻隔,所以我们看到在节能方面如果做了绿化,对于建筑来说就是冬暖夏凉。第四个作用是固碳,一屋顶绿化的固碳标煤折算量约科技为1.76kg/年.㎡。再就是涵养水分,我们今天讨论有海绵城市概念,所以今天看到的概念对屋顶绿化在截留雨水分析有支撑,花园式屋顶绿化覆土30公分以上,可以截留雨水可以达到64.6%,简单式屋顶绿化可截留雨水21.5%,屋顶绿化平均可截留雨水43.1%,在排水工程中可以相应的减小下水管道。
北京市在2005年开始做屋顶绿化,当时得到了北京市环保局的支持。这是来自北京东城区环保局的一个数据,我们看到做了屋顶绿化以后,周边环境中的二次扬尘得到了有效控制。所以,从2005年开始北京大气环境治理以屋顶绿化为突破点。
第二,立体绿化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2013年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提到了12个字“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海绵城市,在国外叫做LID,在国内从2015年4月开始得到支持,中央财政的补贴根据第一批16个海绵城市的情况补贴直辖市6个亿,省会城市5个亿,其他城市4个亿。
今天既然是讨论屋顶绿化,咱们知道海绵城市有六个字“渗、滞、蓄、净、用、排”,都是有明确的占位。海绵城市卡通图大家都看到过,我是从南宁日报上下载来的,大家看到屋顶绿化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是在最高点的位置,海绵城市是什么?定义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城市变化,应对自然灾害时有良好的蓄水。所以LID的概念是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温特征,开发前和开发后水温特征要保持一致,措施就是这六个字,目的是提供对径流雨水的调蓄和排放。
低影响开发的特点和预期目标,主要是维持径流总量、削减峰值流量、延缓峰值时间、减少径流污染,目标是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最终目的是达到刚才说的那种方式,原有传统非常粗暴的排水方式,90%的水要排出的方式变成现在低影响开发下只有30%允许排出,70%要求在城市当中截留,怎么截留?靠这些方式,其中包括屋顶绿化。
2014年住建部出了一个海绵城市建设基础指南,通过这个指南知道是80多页的文本,这当中对海绵城市的情况做了具体技术上的指导,其中特别提到规划引领和生态优先,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屋顶绿化怎么占位?绿色屋顶,大家注意到绿色屋顶率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是单项指标,必须要完成的,所以我们在座各位是非常荣幸,过去大家做屋顶绿化时都是民间在做,但做到现在能跟海绵城市建设、绿色建筑挂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希望大家重视到这点。
径流的情况跟我们研究数据非常吻合,可以看到做了绿化屋顶以后覆土在30公分的情况下,雨量径流系数是0.3-0.4,这说明什么?有0.6左右被什么东西截留了?被土壤、植被层。为什么把屋顶绿化纳入到海绵城市第一项开发措施中的原因。
这是在实际做法当中的节水措施,比如说右边这张图是在科技部节能示范楼的一个示范,其中高位水箱进行雨水截留,作为下一层屋顶绿化的灌溉用水。同时通过水路管下来的水也不能让它走了,在地下做了30立升的储水池,多余的雨水干什么?作为景观水,就是喷泉水景的一个情况。
再往下看是破面也好,其他建筑形式也好,结合地面的绿化也可以作为雨水收集的措施。还有建筑侧面的散水部分也可以通过做一些种植池的处理进行雨水截留和净化。对于绿色屋顶来说,今天的主题是屋顶绿化大会,所以我们提到绿色屋顶就是指屋顶绿化,也可以叫做种植屋面,主要是从建筑业这样叫,我们知道绿色屋顶有一个规范,种植屋面技术规程,希望大家做屋顶绿化时可以参考那个标准进行,其中对于花园式屋顶绿化和简单式屋顶绿化有一个土壤的界定,一个是简单式屋顶绿化,土壤层不大于15公分厚,如果是花园式的土壤成是可以打于60公分。
我们以北京为例,北京立体绿化发展是从2003年开始,目前屋顶绿化已经做到多大的程度?非常多,其中对于海绵城市建设主要贡献就是截留雨水,对于城市淡水资源的保护。我们从北京发布的文件来看,北京市从规委、园林局、建委、交通委、水务局、国土局等等,对于屋顶绿化在雨水截留方面都有一些明确的指示。截止到2013年,屋顶绿化北京总量已经达到了160万,其中享受政府是109万,为什么有折算的差值,很多是社会单位自发来做的。
这是北京屋顶绿化的成果,主要方向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跟我们今天世界生态城市的主题非常契合,另外可以缓解热导效应,节约节能减排。这些项目成果对城市人来说非常惬意,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花不了太多的钱,但效果很好。
第三,立体绿化今后的展望。
我们在目前来说,国家部委对于立体绿化非常重视,对海绵城市也非常重视,所以在当中看到很多的政策,都是这几年陆续出台的,包括国家园林城市评价当中对立体绿化也纳入到园林城市的指标体系,要求各个城市在制定立体绿化鼓励政策、实施方案等方面都要有明显的举措,下面是目前国内实行跟立体绿化有关的标准。
住建部在2012年发布过一个《促进城市园林绿色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升绿地建设品质,积极拓展绿化空间,要对城市边角地、弃置地全部实施绿化,目的是可节约30%夏季的能耗。
这是在国家园林城市当中的一个新说法,立体绿化的推广,要考虑相当的分值,这也是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越来越重要的原因。
这是屋顶的情况,也包括私家露台上的绿化形式。立体绿化在将来的前景应该是这样进行总结,海绵城市建设给我们立体绿化提供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但自己也要认识到立体绿化并不包治百病,包括大家看到立体绿化在城市多元绿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能替代,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咱们要考虑自己的角色。此外,要充分法治社会它的生态效益,所以我们在国内提到立体绿化技术的时候,先不说它好看,一定是叫什么?生态优先、兼顾景观,这八个字是不能调个的,所以在城市当中不管是热导效应改善、治理生态环境、美化空中景观中我们是占有一席之地,重要的辅助作用。
此外大家非常欣慰,目前在座各位都是做屋顶绿化,也做垂直绿化,现在国内立体绿化产业链已经形成了,而且技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比如说像屋顶可能有专门提供防水材料的厂家,还有立体绿化种植机制的厂家,以及提供各种排水板,以及其他容器模块的厂家,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对中国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时间。要积极倡导以规划当先的立体绿化或者建筑绿化。为什么?现在所有做屋顶绿化也好,垂直绿化也好,我们都是在下游设计,上游是建筑,很多时候建筑设计就没有考虑做屋顶绿化,也没有考虑做垂直绿化,所以我们做的时候非常困难,困难在哪里?我们没有水,没有电,荷载也不够,甚至连上的楼梯都没有,这样做屋顶绿化也好,垂直绿化也好,安全性很难保证,并且把安全的压力和矛盾放在园林的工作者身上,我们也赔不起。所以我们要求最好是从国家政策角度把规划中要求你做建筑绿化、垂直绿化,其中就像这个效果图一样,做到这个程度更好。
此外,我们在立体绿化前景展望当中提到,立体绿化要跟其他技术相结合。在2008年做奥运会项目的时候,都以为做屋顶绿化的屋顶就不能做太阳能,做太阳能的屋顶就不能做屋顶绿化,我们经常把这两个专业对立起来了,实际上不是。为什么?这个图都表现出什么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这种多晶硅、单晶硅的载体来做转化时是散热的,恰恰有了我们屋顶绿化吸热的功能,因为我们可以降温增湿,所以实际对于它的功率转换、效能的转换是有贡献的,但我们不知道。所以今天我们宋老师在上午讲课时提到一个跨界,我觉得特别重要,我们现在在座各位你已经在跨界,你已经跟建筑变成了一个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个关系在于哪里?要懂建筑、要懂其他行业,包括屋顶绿化要懂防水、荷载、结构、建筑风格,所以这块也存在一个什么?跨界和技术更新、知识更新,如果这点做不到的话,我们在座各位都是圈内人,圈内人连这个都做不到,很难让别人相信这个行业有前景,所以要想说服别人,自己要做知识更新,把自己的声音带出去,把自己的知识带出去,同时把别人的知识带进来,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这个图片是李老师做的屋顶菜园,现在还有一个方向,将来立体绿化跟都市农业的概念,云端农场,在座各位在微信当中已经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各位都在做这样的努力,把屋顶变成屋顶菜园、屋顶农场,甚至变成屋顶结婚的礼仪场所也好,咖啡厅也好,等等,都非常好,所以我非常有感触,我们可以把都市农业的概念引进来,甚至结合屋顶的条件,农作物产品的质量,品质应该还会有提高。
真正意义上的立体绿化才是状态宜居环境的新举措,为什么?因为人作为地球的主宰,人太霸道了,各位专家都提到了,如果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没有了,鸟也没有了,虫子也没有了,微生物也没有了,就剩人和房子了,人也该死了,不知道这观点对不对,所以我们要对环境负责,做宜居环境,实际上是多方面,叫生物多样性。屋顶上可能还有毛毛虫、蚂蚱,甚至其他什么这个那个的,总之人在环境中生活,没有生物多样性的支持,实际上人已经离死不远了。我们提到这点,像北京也是提到自己宜居城市,我个人认为“宜居城市”这四个字差距还很大,太霸道了,在盖楼的时候把原有生物赶走的时候,想过把它恢复起来了吗?除了我们在座的这些圈内人在思考这个问题以外从政府层面、建筑层面考虑过吗?可能很少考虑,但你看这个,这好像是瑞典的一个养鸡场,这都要做绿化吗,是为了一个噱头吗?是吸引眼球吗?不是,最简单的概念就是建筑环境的生物多样性恢复。怎么恢复?我把这个地方的植物,原来的植被产掉了,盖了一个小鸡舍,最起码要把这些植物恢复上去,最朴素的生态概念,不用上升到什么海绵城市也好,就是最朴素,我破坏了什么把它恢复起来,这个屋顶好看吗,不好看,恰恰是契合了自然回归,用原生态的植物来替代我们那种原来园林中的一年生、两年生的花卉,非常费钱又费水的植物。我们用这种植物,跟周围环境的协调性非常好,这是我们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最后我想说,我们通过今天的讨论,目的是要让在座的各位将我们专业跟别的专业进行跨界联合,如果没有联合仍然做不好,所以我们互相鼓励,谢谢各位!
推荐阅读:
埃德蒙·斯诺德格拉斯:海绵城市中的屋顶绿化
曼弗雷德·科勒:绿色基础设施在欧洲的新应用
安东尼·约翰逊:立体绿化和海绵城市的共生关系
梅悦媚:新加坡的绿色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