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专家学者推荐
园林名人堂首页 >> 专家学者 >> 正文

黄坚钦:俯首耕耘二十载 “金果”满枝富黎民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徐翠霞  

黄坚钦:俯首耕耘二十载 “金果”满枝富黎民

个人简介:

“羸羸老牯牛,默默数春秋;田里禾苗壮,一步一点头。”这首《吟牛》正是浙江农林大学教授黄坚钦及其“干果团队”的真实写照。同事们给黄坚钦起的绰号也正是“老黄牛”。黄坚钦及团队的“南方特色干果良种选育与高效培育关键技术”成果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浙江省经济林领域所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南方特色干果良种选育与高效培育关键技术》项目以产业发展问题为导向,针对制约南方特色干果产业发展的良种缺乏、无性繁育困难、营养期长、产量不高不稳等关键问题,系统开展了山核桃、薄壳山核桃、香榧良种选育、嫁接快繁以及早实丰产栽培技术等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工作。项目先后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3件,登记软件著作权1项,审(认)定林木良种25个,其中审定国家级良种1个,编制标准10项,其中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4项,发表学术论文182篇,其中SCI收录19篇,一级期刊24篇,出版专著8部……成果整体处于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极大地推动了相关干果产业的快速发展。

主要事迹:

黄坚钦教授在京领奖

“羸羸老牯牛,默默数春秋;田里禾苗壮,一步一点头。”这首《吟牛》正是浙江农林大学教授黄坚钦及其“干果团队”的真实写照。同事们给黄坚钦起的绰号也正是“老黄牛”。

黄坚钦的勤奋务实有目共睹。在他的带领下,“干果团队”万水千山走遍,辛勤耕耘二十载,突破了制约南方特色干果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使南方特色干果产业从星星之火走向燎原之势,昔日的“贡果”进入寻常百姓家,也成为亚热带山区林农致富的重要渠道。

“南方特色干果良种选育与高效培育关键技术”成果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浙江省经济林领域所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

千思百虑,“金果”铺就致富路

香榧、山核桃是亚热带山地的重要特色干果,集果用、油用、药用于一身,不仅营养价值高,栽培效益也居山地经济林前列。根据黄坚钦团队测算,山核桃亩产值可达8175元,薄壳山核桃亩产值达13790元,香榧亩产值高达24272元。但是,多年来,我国山核桃、香榧栽种区域狭小,产业规模一直停滞不前。

“一定要发掘出南方特色干果产业的优势,让山区群众靠山吃山,走出一条康庄大道。”黄坚钦及其团队下定了决心,自此开始了长达20年的攻坚克难之路。他们先后选育了填补国内良种空白的优质高效“干果”良种25个,审定了填补国际空白的山核桃良种6个、香榧4个;首创了山核桃苗侧根萌发,插皮接嫁接法,突破了山核桃嫁接技术难题;形成了早实丰产体系,薄壳山核桃栽培3年可挂果,山核桃、香榧4年可挂果,创造了国内“干果”栽培史上结果最早的纪录。他们还攻克了良种选育、良种繁育、早实丰产等方面的技术难题,突破了制约产业发展的品种短缺、繁殖困难、结实迟、效益慢的技术瓶颈,有力推动了南方特色干果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课题组已累计推广南方特色干果231.5万亩,嫁接苗6745万株,新增造林121.5万亩,辐射推广110万亩,“干果”增产9.6万吨。南方特色干果产业正成为山区百姓靠山吃山的致富门路。

千辛万苦,跋山涉水解难题

长期以来,香榧、山核桃栽培苦于没有良种,课题组从干果的良种选育入手,开展科技攻关。他们开始了长达数十年艰辛的资源调查和良种采集工作。

2002年8月,课题组到贵州兴义望谟县调查山核桃种质资源。在这个偏远小县城的乡下找不到住宿的旅馆,最后只能借宿在当地农民家。那天正好下着大雨,农民家房屋漏水。他们撑着雨伞,把脸盆、水桶甚至茶杯所有能用上的器皿都找出来接雨水,抱着潮乎乎的棉被度过了一晚。第二天早上6点,他们便跟随当地林业站干部步行30多公里到山上采种;采集结束,又马不停蹄地赶乘绿皮火车,历经40多个小时,倒车4趟,到达云南一个只有几十口人的太平村采集土样和标本。工作结束后已接近晚上10点。村里没有饭店,大家只能喝水充饥,困顿入睡。回忆起采集良种的种种艰辛,课题组成员王正加说:“山核桃、香榧主要分布在山区,交通极其不便,采集途中风餐露宿、废寝忘食是家常便饭。有一次,我们在贵州一个小山村采集时遭遇泥石流,整个村庄几乎都被掩埋,回县城的必经之路也被冲毁,最后在泥泞的道路上‘爬’了20多公里,才脱离危险。”

山核桃嫁接是公认的技术难题。上世纪90年代初,课题组开始研究接穗类型、嫁接时间、内源激素、基因变化等对嫁接成活的影响。刚开始,课题组没有多少经费,为了做实验,黄坚钦常常自掏腰包。做嫁接类型试验时,为保证穗条质量,团队成员们常常要冒险上树采摘。“借农户采摘山核桃专用的梯子,爬上十几米高的树梢,听风吹过树叶刷啦啦的声响,真的双腿发软!”团队最年轻的成员夏国华说到这儿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多重比对试验,他们发现,以成年枝条为穗条在山核桃小叶初展时嫁接,成活率可以从原来的不到20%提高到83%,山核桃嫁接难题终于迎刃而解。

千方百计,“授民以渔”富一方

和一般的大学教授不同,除了有校园里的学生,黄坚钦及其团队还有一群“农民徒弟”。由于常年与山林和林农打交道,教授们衣着朴素、面庞黝黑,被林农们亲切地称为“农民教授”。

课题组香榧专家戴文圣教授研究香榧早熟丰产技术,使香榧挂果时间从原来的15年左右缩短到8年,甚至更短。种植香榧的农民纷纷上门请教。身为学校合作处处长的他,常常是刚放下公文包,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就被农民请到了山里。他与农为友,毫无保留地将早实丰产栽培技术传授给农民,极大提高了香榧产业的经济效益,也吸引了一大批工商资本进入香榧产业。如今,除浙江外,香榧基地还遍及贵州、云南、湖南等地。

一到山核桃收获的时节,黄坚钦的“山核桃”微信群便热闹起来:“黄老师,山核桃自然落果要等到什么时候?”“接落果的网去哪里买?”“山核桃蒲壳怎么处理好?”除了在微信群指导山核桃生产技术,黄坚钦还请来电子商务专家指导、帮助林农开网店、建网站、打品牌、拓市场。如今,临安山核桃产业越做越大,成了全国坚果网上交易中心,2015年入选阿里巴巴“淘宝镇”4个、“淘宝村”14个。被称为“坚果炒货第一村”的昌化镇白牛村2015年网络销售山核桃150万公斤,销售额达3亿元。

随着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的攻克,课题组的“农民徒弟”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多年来,他们一直坚持把科研与服务有机结合,把论文写在山上林间,免费为林农送科技、送服务,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300余期,培训林技人员和林农2.39万人次,培养了一批掌握实用技术的现代农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课题组的付出与成绩得到了各界认可:黄坚钦获得“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戴文圣被授予“诸暨市民”荣誉称号;“干果”团队被中宣部评为“最美科技人员”,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黄坚钦表示,虽然团队的干果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香榧、山核桃产业发展的道路依然漫长,科研人员身上的责任还很重,我们必须再接再厉,加大南方特色干果产业在老少边贫适生山区的推广应用,为保护祖国绿水青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推荐阅读:

“核桃书记”韩银祥:荒坡披绿变“宝山”

高先觉:让南非花木生根重庆

倾力发展林果业 争当致富领头人

花木丛中创新业的客家女人

编辑: 梧桐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