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专家学者推荐
园林名人堂首页 >> 专家学者 >> 正文

朱江:孤诣考城史 文心雕园林

来源:扬州新闻网-扬州晚报   作者:陶敏 程曦  

朱江:孤诣考城史 文心雕园林

个人简介:

朱江,1929年生,江苏扬州人,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训练班。曾任苏北博物馆文物部主任,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查征集组组长,江苏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等职。1987年获江苏省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研究员资格。1989年调江苏商专任研究员、江苏烹饪研究所所长,1997年从扬州大学商学院离休。其在考古、历史、园林、宗教、海外交通和乡土文化等诸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相当成就,发表论文数百篇,在所撰专著中,其《扬州园林品赏录》一书受到海内外广泛好评。

主要事迹:

 

学者朱江,以特立独行的个性,以及在学术上不迷信、不妥协的态度,将他的研究打上了深深的“朱氏”烙印。这“朱氏”烙印,即是以考古学的方法,治园林、宗教、交通、饮食之学等,以实物印证史载,既继承了扬州学派的考据传统,又有西方实证主义的科学考证方法,形成了个人鲜明的风格。

今年已88岁高龄的朱江,至今仍笔耕不止,用所学的知识回报社会回报扬州,是他永不停止的追求。

实地调查,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

《扬州园林品赏录》成研究标杆

扬州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中国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扬州园林院落的组合处理、建筑的设计理念、水景的独特处理、山石的安排,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中国文化艺术特色。而说到对扬州园林的研究,人们就自然想到朱江。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朱江就开始关注扬州园林。他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对家乡扬州有着深厚的感情。干部下放,朱江回到了扬州,被安排在扬州博物馆工作。因为当时人们只知城外的瘦西湖,而不知城里的园林,所以扬州决定对园林做一次普查,朱江参加了这次普查。

“我在省里就参加过文物调查征集工作,苏州、南京的园林普查情况我都清楚,回到扬州了,这里是我的家乡,更应该为此竭尽全力。为了这项工作,扬州还特别组织了一个班子,叫"扬州园林普查小组"。”回首当年的工作,朱江说,扬州园林普查主要靠线索,很多“老扬州”晓得哪一家有园林。于是,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以严谨的考古方法,广泛收罗材料,把扬州的大街小巷,全面搜罗了一遍,这条街上哪家有园林,那条巷子里面哪家有园林,这样普查之后,他们获取了很多资料。在写普查报告之余,朱江还写了几千字的小册子《扬州园林实录》,“就是将存在的园林都记录下来,就是实际的记录。”

做了扬州园林普查这项工作以后,朱江感触颇深:“我虽然是扬州人,我也大吃一惊,原来扬州除了瘦西湖、寄啸山庄、个园这些著名的园子以外,哪晓得还有那么多的园子,不为人所知。”

朱江说,扬州园林最盛时,是在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有“甲于天下”之称。当时扬州究竟有多少园林?惟有乾隆六十年(1795) 李斗所著《扬州画肪录》作了归总统计。《画舫录》是一部集扬州园林大成之专著,长达十八卷之巨,其中十四卷记载有园林盛况,凡列有专条记述之园林,约在五十七座左右。而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朱江发现,扬州存留的园林就有六十多座。

“文革”期间,很多资料被毁,上世纪70年代,朱江又将收集到的扬州园林的资料进行了整理,于是有了《扬州园林丛谈》的“史话”“实录”“记游”“载述”四卷撰述。

让朱江感到欣喜的是,《扬州园林丛谈》“问世”后,就被刻印、打印、铅印,散发八方,“原澳大利亚墨尔本国立大学讲师安东尼亚女士,就是拿着这种初刻油印本专程来扬州找我。此后,《扬州园林丛谈》的稿本被上海文化出版社所赏识,才有了《扬州园林品赏录》的出版。”

《扬州园林品赏录》在写作过程中,朱江改变了以往糅合各家著述的办法,而是引摘原文,特别是对人间孤本的摘引,更在优先之列,以便让广大读者得以窥其原貌,让更多的专家得以探究到本源。为了让未曾熟读古文的读者减少阅读的困难,还采取了在括号内加注和浅化的方式,用以增强引文的通俗性,但以无害原意为准则。

朱江说,初版《扬州园林品赏录》的内容已非《扬州园林实录》《扬州园林丛谈》的泛泛而论,而是一种内涵的升华,由学而治。

上世纪80年代初,16万字的《扬州园林品赏录》出版,随后数十年间一版再版,不断增补修订,直至本世纪初36万字的第四版出版。专家学者认为,《扬州园林品赏录》的学术、资料、鉴赏价值,为我国园林研究树起了一杆新的标尺。时任《解放日报》读书专刊主编的查志华认为:“先生治学,注重第一手资料,讲究实地考察。三十年来,他踏勘了扬州存留的六十多座园林。每座园林,细述有加。读他的文字,园中的景物,历历在目,完全可以按文复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古园林、古建筑档案。”说起朱江的文笔特色,查志华作出这样的评价“几十年远绝尘嚣,灯窗默坐,做学问而没有把人生做得枯燥,虽是学术专著,却写得富有情趣,文字脱透,既可读又可赏,这也是《扬州园林品赏录》吸引人的地方”。时任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的江曾培则认为:“实在说,在史料收集之多、考证之确、论说之专,以及鉴赏之精等方面,《扬州园林品赏录》是超过《扬州画舫录》的。”

推荐阅读:

孟兆祯:不放松苏州园林研究

黄坚钦:俯首耕耘二十载 “金果”满枝富黎民

“核桃书记”韩银祥:荒坡披绿变“宝山”

高先觉:让南非花木生根重庆

编辑: 梧桐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