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凤春:“苏州园林”走向世界的推动者
来源:中国园林网
个人简介:
江苏省,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院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住宅工程指导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园林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风景园林建筑学会(ASLA)会员,高级工程师,注册建筑师。
主要事迹:
“以前,美国人只知道日本园林。有了苏州园林,美国人改变了看法。”
贺凤春董事长一口气报出了10多个中国味十足的外国园林:加拿大温哥华的“逸园”、纽约长岛的“学者之家”、美国波特兰的“兰苏园”、洛杉矶亨廷顿植物园的“流芳园”、马耳他的“中国园”,还有沙特、阿联酋的王子花园……
优秀企业,人文情怀
贺总与我们分享了苏州园林设计院创新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她认为风景园林行业的创新需要一定的根基,中国人更应该研究中国文化,不仅仅是研究它的形式,还要研究它是如何发展的。
她认为,苏州园林设计院只靠苏州园林来发展是不适合的,应该敞开心扉,接受外面的信息,有选择性地学习,倡导务实的工作作风。她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运用到企业人才管理中,人性化,希望员工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自觉努力工作。她认为苏州园林设计院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并存,更多的是通过管理与专业技术来提高设计院的水平,所以企业每年会投入资金为员工创造多样化的深造机会。
贺总同时强调:“企业有今天的成就,是我们整个团队努力的结果。”“我们欢迎任何员工提出创意!”
传承精髓 创新发展
没有创新的企业就没有生命力。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是创新借鉴西方园林呢还是完全传承、延续、仿造祖先创造并修建的中国传统古典园林呢?贺总说:“我们正处在中国历史上最先进、最充满活力的大变革时代,科学技术在日新月异发展,人们的追求也在升级、提高,那么我们这些新一代的造园人,就要在传承祖先园林优秀精髓的同时,将目光扩展到世界,学习世界先进的造园理论和技术,同时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西合壁、古今结合,走出中国园林一条既继承,又创新,既立足本国,又走向世界的崭新发展之路。走这条路,一方面,要对中国苏州园林造园理论进行分析与探索,也要了解、认识、熟悉欧美国家的造园思想、造园技术、建筑建材与工艺。”
贺总透露,他们手上还有个得意之作,正给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办公区做中心花园,“项目不大,但意义不一般”。这里同时也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所在地,只有顶级世界文化遗产才有建设的资格。
当然,做中国传统文化,仅有传承、复制是不够的。“走出去”的苏州园林不乏创新之处,“兰苏园”采用了碳纤维、“流芳园”为防震用了钢结构。作为省人大代表,贺总责任感很强。她说,尽管苏州园林“走出去”困难不少,但这条路一定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与贺总的交流,我们总结出了类似苏州园林设计院这样成功企业的诞生,离不开三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卓越的品质追求、优秀的内部管理和持续的创新发展,当然,还必须要有像贺总这样执著的领导者!
推荐阅读:
尹伟伦:贤者乐林
赖特:建筑设计——钟爱一生的工作
况平:保护三峡珍稀植物刻不容缓
张福昌:稻田改变了我们对景观的认识
编辑: 郁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