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明:我的根就扎在这片大森林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刘娜微 刘顺起 李英
个人简介:
高希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根河林业局局长。
主要事迹:
高希明常说,栽下一棵树,就是积下一分德。
弹指间,25年韶华匆匆流过。25年间,高希明栽下的树已经根深叶茂。而高希明也时常把自己比作一棵树,他把对生命的热望寄托于内蒙古大兴安岭这片沃土,用青春和热血播撒着浓绿。面对挑战,他思索着出路,探求着生机,把全新的理念注入事业,让新机制给企业带来鲜活的生命力。
如今,昔日的付出已经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根河林业局连续9年被评为林区企业管理优秀单位,并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天保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森林防扑火先进单位、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内蒙古自治区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高希明先后被评为全国森林防火先进个人、全国林业系统技术革新先进个人,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扎根林业 结下绿色情缘
与根河结下的不解情缘,要从高希明的父辈开始说起。高希明的父亲是第一代林业开发建设者,1953年与8个老乡坐着马车来到了人迹罕至的根河。热火朝天的“顺山倒”号子,让林区源源不断的木材支援了祖国的建设,也激发了高希明心中建设家乡的热望。
1987年高希明大学毕业,毅然选择放弃城市的优越生活,回到条件十分艰苦的根河林业局,决心改变家乡贫穷面貌。
从最基层的工作开始,高希明就展现出不一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魄力。1995年他开始担任根河林业局副局长,分管资源、防火等工作。短短3年时间,他把根河地区零散、混乱的木材加工场点由65个削减到4个,有效地扼制了滥砍盗伐和偷拉私运的现象。
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高希明这一代,国家战略发生了重大改变。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天保工程,国有林区迎来了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重大战略转型期。
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他把加强森林培育和管护作为主业来抓,率先创立了沟系森林管护经营综合开发管护模式,并在全林区推广;建立了完善的管护网络体系,形成对生态功能区管护的全覆盖。“十一五”期间累计造林10余万亩,森林抚育75万亩;他率先在林区实行面向社会招标造林,完成了建局史上任务量最大的森林植被恢复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83.62%,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林分质量提高的目标。
他把“生态安全环境优美”作为企业愿景的首要任务,成功完成生态移居工程,将山上近千户居民搬迁到市区,对林场及周边空地重新规划设计,种植常绿树木,既美化绿化环境,又恢复了生态。
对所有林场、管护站、检查站进行改造并规范管理,在公路干线两侧大苗造林,使根河林业局公路沿线处处旧貌换新颜,成为大兴安岭林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推荐阅读:
白广武:一江春水园中流
柴喜堂:让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花卉物畅其流
秦佑国:发展绿色建筑要考虑中国国情
张启翔:花木产业发展需注重科技文化创新
编辑: 郁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