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桂林第二届兰博会结束了,共接待市民16万人次,成交额高达近千万元。然而,兰博会上85%的珍品兰花,却被外地老板拍走或买走,这是不争的事实,也可以说是桂林人的尴尬。
历时3天的广西第四届暨桂林第二届(安厦杯)兰博会,于3月2日结束,共接待市民16万人次,成交额高达近千万元,为建设大桂林兰花产业带来了兴奋点。
这就是荔浦一苗卖出46万元的珍稀兰花,目前被命名为“壮锦牡丹”
然而,兰博会上85%的珍品兰花,却被外地老板竞价拍走或买走,这是不争的事实,也可以说是桂林人的尴尬。
桂林兰花协会负责人说:“大部分珍品兰花之所以流失外地,一是桂林人的经济实力比不过人家;二是桂林的兰花产业尚没形成规模;三是桂林人对珍品兰花的认识不到位。这一切,让我们兰协的人陷入深深的沉思和忧虑。”
“大力发展桂林兰花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需要尽可能多的优秀品种留守本土并培育出一定的量,方可打出桂林兰花品牌。”桂林兰花协会副会长诸葛恕珍说,“我们不仅要有意识保护兰花资源,更需要有能力守住我们本土的优育品种。如果有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家参与到这项造福桂林人民,惠及子孙后代的产业中来,可能就不会出现这种局面!”
“兰花热”纯是商业炒作?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兰花热”目前已席卷全国,尤其是地处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及沿海的广东、浙江、福建一带更是炒兰成风,一些珍稀品种被炒得沸沸扬扬,近年也因此造就出许多兰花富翁。一些珍品兰花低则数万数十万一苗,高则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一苗,从而形成了兰花经济的魔棒,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于是,全国有许多人想通过养兰达到致富的目的,纷纷投资到珍品兰花的商业经营之中。
为此,许多人对“兰花热”产生质疑,认为这是一种盲目的“炒作”,是在“起哄”,与当年的“哈白兔风波”出于一辙。甚至连外国人都不理解中国的兰花热:中国的高价兰花,真的值那么多钱吗?
桂林兰协认为,这是一种误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具有二千多年文化底蕴的中国兰花,已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商品流通领域中。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素质提高了,收藏字画古董,饲养宠物都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业余爱好,养花、养兰自然也不例外。养兰的人多了,兰花也越养越好,越养越精,大家都会去了解什么是好的品种,追求拥有更多更好的品种就成为一种必然。既然有需求,当然就有了市场。因此,珍品天价兰花的出现,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物以稀为贵的一个缩影。只要我们放眼看一下韩国、日本或者中国发达地区的兰花产业状况,就不难理解“兰花热”形成的原因。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