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城市规划“崇洋风”之忧 本土规划备受折磨
来源:《决策》杂志 作者:王红茹 日期:2007-3-7
详细规划是指,在中国,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内容包括: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筑空间处理要求,确定各项用地的控制性座标、建筑物位置与标高等。详细规划是比较细致的规划,包括城市局部社区、地段的设计,比如会展中心、体育中心、城市中的广场等的设计,这些都是规划。而这种局部地段的规划设计市场是开放的,可以允许外国的设计公司竞争。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甚至包括一些小城市,也常常采取国际招标的方式,吸引一些外国设计公司和国内同样平等地来竞标。 “纵观洋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优势,越是空间尺度大的规划,洋规划就越不容易成功,中等尺度的规划,洋规划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而小尺度的规划倒是有成功的可能。比如让外国人做一个上百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战略,他是很难把握的。因为时间短,文化背景不同,政策理解也不一样,只是一种从理念出发,从国外经验出发,基本上是热闹一下而已,国内有过不少这样的案例,图画得好看,讲得好听,但是操作不下去。”杨保军总规划师一语道破。 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目前我国城市的总体规划基本没有请洋规划来做,但一些局部规划“洋规划”介入较多,主要是因为我国加入WTO以后这部分市场是开放的,允许国外的规划设计机构参与竞标。比如北京奥运中心的规划、上海2010年世博会方案的规划,以及上海浦东陆家嘴中心商务区的规划设计,都是请外国公司、中国公司一起参加竞争的。 据了解,现在有一部分城市也包括一些中小城市的领导层特别喜欢找外国公司来做,在竞标过程中,洋规划中标的几率远高于国内的“土规划”。 “当前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指导思想存在问题,一段时期以来,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思想上出现了一些偏差,他们比较喜欢做面子工程,要比较好看,能够提升城市形象;而这又有更深刻的国际全球化背景。”杨保军告诉记者。 辩证看待“洋规划” 地方政府喜欢洋设计有一定的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家跟国家、地区跟地区、城市跟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西方一些国家为了吸引全球资本的进驻,“城市形象战略”被很多城市采用。这个战略主要是通过打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吸引投资来振兴当地经济,也包括请国际知名的建筑师来给城市设计特别新颖独到的建筑,来吸引外国资本的眼球。在这个大背景下,目前我国很多城市也在为竞争全球资本使出浑身解数,而采取的策略之一就是请“洋规划”来参与城市的建设。 “改善城市的形象,提升城市的投资环境是很多国内城市采取的一种手段,这种做法从全球来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目前我们国家的很多城市都在这样做,但成功的不多,很多城市只是愿意打造一个城市品牌然后推出去,只要你能关注他,对他来说,基本上就成功了。”杨保军告诉记者。 请“洋规划”帮助实现打造国际形象、塑造国际城市的目的,这已经成为城市营销的一个重要方面。诚然,聘请国外设计师搞规划,便于引进外国先进经验,少走一些弯路,使城市在高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任何事物都要有“度”,目前城市规划“洋化”一旦成为一种互相追捧、舍本求末的不良风气,当越来越多的洋规划铺天盖地介入到我们的城市规划中,在看了国外的洋规划方案,除了震撼我们还会有别的感觉吗? “城市规划中局部的详细规划,包括建筑设计方面,无论是外国人做,还是中国人做,都应该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评判选择。这样才可以选择到比较好的方案,同时也能提高我们自己规划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邹德慈告诉记者,今天我们要建设的是现代化城市,这方面发达国家很多经验确实值得学习借鉴。在城市规划方面,不能崇洋媚外,但也不能盲目排斥。在学习借鉴国外城市规划中先进技术的同时,还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特别是要从城市规划的文化理念出发,创造适合本土的城市发展文化,那才是中华民族的,同时也是现代的新的城市文化。” 编辑:红豆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