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菏泽、洛阳“斗”牡丹 分工合作是产业潮流
来源:经济报道 作者:史飞雪 日期:2007-4-16
为了一个历史文化名人的祖籍究竟在何地,或一个名优特产究竟原产地是何处,许多地区往往争得不可开交。4月10日洛阳牡丹花会刚刚落幕,4月15日菏泽牡丹花会又“你方唱罢我登场”。
长期以来,菏泽与洛阳究竟谁能代表“牡丹”,在两地的政府和民间存在不少争议。洛阳说:“我的牡丹历史最悠久,档次更高,我是当之无愧的正宗。”菏泽说:“我产量最高,品种最多,群众基础更广泛,我是牡丹产业化的老大。” 菏泽市牡丹芍药协会常务理事、高级农技师韩同景告诉记者,牡丹的种植大致始于隋朝古都长安,北宋年间移至古都洛阳,到了明朝,亳州、曹州(现在称菏泽)又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牡丹栽培中心。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菏泽市举办了首届国际牡丹花会,至今已举办15届。每逢花会,各种文化、商贸活动珠联璧合,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客商前来观光旅游和洽谈项目,每届花会接待中外游客130多万人次,高峰期每天达10万余人次,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菏泽牡丹不仅在国内遍地开花,而且还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已分别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建立了中国牡丹园,今年5月还将在法国巴黎举办中国牡丹文化艺术节。而鲜花除了销往日本、韩国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外,也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市场逐渐升温。菏泽市牡丹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凤起介绍,今年菏泽催花牡丹在广州向这些国家和地区出口达10万盆。如今,菏泽牡丹种苗销售总量已占国内销售量的80%,出口份额占全国出口总量的90%以上。 菏泽牡丹的迅猛发展盖过了洛阳的势头,使洛阳人心里很“吃味”。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洛阳牡丹奋起直追,如今已发展至1500亩,号称2万亩。洛阳市政府设有牡丹花卉办公室,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同时,洛阳牡丹种植采取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模式,根据市场和订单的需求,规模化种植。 慢慢地,两地人发现,其实两地牡丹各有优势,不一定非要争个你死我活。譬如,洛阳牡丹虽然历史悠久,但主要以观赏为主,是旅游的“配角”,原来并没有大田种植。后来洛阳牡丹大部分都是从菏泽引进的,特别是在牡丹产业经济利益较高的1989年-2000年间,70%的菏泽牡丹都销往了洛阳,洛阳出口的牡丹大部分是从菏泽买的。这样,一方量大、面广、品种多,另一方量小、面窄、档次和文化含量高,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 特别是,两地都曾上报有关部门申报牡丹为“国花”,但都没有被批准。这使两地深刻地认识到,互相诋毁就会损害“牡丹”品牌,合作发展才能发财。他们风趣地说:“菏泽、洛阳是一家,先让牡丹当国花,国花定了再分家。” “其实,定了也不一定要分家,分工合作是牡丹产业发展的不可逆转的潮流。”菏泽市牡丹区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刘大勇如是说。 编辑:红豆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