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8日消息:51岁的吴长苗说,30年前,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天天能吃上白米饭,再加上一星期能吃上一顿肉。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后,他的这个梦想早就实现了。而住上别墅、更新家具、家电等以前想也没想到过的事情,也一个个成为了现实。吴长苗和妻子都觉得,在四明山上当农民,日子过得挺好的。
吴长苗家庭感言:
这几年,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当农民,我感到心里很踏实,也很幸福。
饥饿的记忆
吴长苗是余姚市四明山镇坪头村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吴长苗说,他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吃不饱饭,一直到30年前,这种印象还是很深刻。那时候他和同村的同龄人聊各自的梦想,大家的梦想都很朴素,说将来要过上天天吃白米饭、一星期吃一顿肉的生活。而大家在说到这个话题的时候,那种饥饿的感觉更加强烈了。
因为家里穷,吴长苗没有上过几天学,但是学过木匠手艺。农忙时他到田里干活,农闲时,就干些木匠的活。当时他吃的主要是番薯等粗粮,细粮很少能看见,可是番薯也不能吃饱,经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只有过年的时候,一家人才舍得吃大米和肉。
吴长苗21岁那年,一个消息传到村里,说政策要变了,要把地分到村民个人手中,用新闻里的话讲叫“包产到户”,大家想种什么都可以。吴长苗家里分到了几亩地,在地里种上茶叶、黄豆、玉米等农作物,第二年收获的粮食就足够全家人吃了。吴长苗说,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够吃饱肚子了。
走上致富路
吴长苗说,四明山上到处都是宝啊,只要肯出力气,就能赚到钱。1981年,在解决了吃饱饭的问题之后,大家开始想着如何多赚钱,过上更好的日子。有的村民种起了苗木,拉到山外卖了好价钱,村里人纷纷仿效。吴长苗也试着种了几亩苗木,5元钱买来的花木苗,在地里种上一年后,运到山外就可以卖17元。一年下来,他的几亩苗木一共卖了7000多元。那时候,最大面值的钞票就是10元,吴长苗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数了一遍又一遍,几乎不敢相信种地也能赚钱。没过多久,他就进入了“万元户”的行列。
从此之后,吴长苗大力种植苗木,越种越多,最多的时候种了50多亩,每年的收入有几十万元。现在,村里的苗木已经形成了产业化,苗木成熟的时候,山外面的商贩会上门来收购,农民坐在家里就能收钱。今年,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了,四明山的苗木卖得更好了。
吴长苗对记者说,现在,地里的活儿根本用不着他和妻子王红菊多操心,忙的时候,雇几个小工就搞定了。
家庭大变化
谈起自己的生活,吴长苗借用新闻中的流行语说,这二三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吴长苗一家四口,现在住的房子是一栋二层别墅,看上去十分气派。以前,他住的是祖辈在解放前盖的老房子,已经旧得快不能住人了,一下雨就漏水。1989年,他盖了这栋二层楼房。后来又花了几十万元将房子从里到外装修了一遍。
吴长苗的家中,至今还保存着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那是他1983年买的。他说,那时候手里有了几个钱,就想着精神生活了,于是就去买了这台黑白电视机。后来家里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两个女儿也长大了,家里每隔几年就要买一台新的电视机,前一段时间,为了看北京奥运会比赛,他又去买了一台大屏幕彩电。现在,他家一共有6台电视机。
吴长苗夫妇领着记者到他们家的各个房间走了走。王红菊指着一个房间里堆放的老家具说,她和吴长苗结婚的时候,家里只有一个箱子、一张床和两个立柜。后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他们到外面打了一套新家具,这样住着才舒心。两个女儿的房间里也都是最新的家具,最时尚的电器也一应俱全。现在,小女儿刚读高中,大女儿在宁波上大学。吴长苗说,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啊,她们可赶上好时代了。他经常给女儿讲他以前的事,让她们养成艰苦朴素、节俭的好习惯。
吴长苗还说,以前村里都是土路,交通不便,谁家有一辆自行车,就能让人眼红。
后来,村里将水泥路修到家家户户的门前。早在十多年前,吴长苗就买了两辆摩托车。现在,老吴正想着去考个驾照,再买一辆不错的车,有时间带着妻女去山外自驾游。
难离四明山
吴长苗喜欢看新闻,这几年看到每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的,他觉得像吃了定心丸一样。只要政策好,农民的日子就有奔头和盼头。现在,村里好多人有钱后都去溪口和宁波买房子,过过城里人的生活。吴长苗没有这么做,他觉得当农民挺好的,四明山空气好,他又在这儿生活大半辈子了,也离不开这里。他说,几天不到地里走走,他就会感到心里发慌。
王红菊说,仔细想想,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城里人也差不了多少,他们老了也有退休金,得病了也有农村合作医疗,而且村里有很多文化娱乐活动,他们的精神生活也很充实。
相关链接
四明山镇位于余姚市最南端,地处四明山脉之巅。200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5.01亿元。这几年,该镇推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农、沃土工程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使农业现代化、科技化、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农民大大得到了实惠,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