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商人动态 | 园林商人区 | 商人专访 | 经营之道 | 第一桶金  | 前车之鉴 | 经典案例 | 商贸首页
经营之道More...
·王蔓:花海里走出致富路
·山东大王花卉 全运会唯一鲜花服务..
·市场分析:绿化苗木下一步发展机..
·赣榆:基地+农户+企业模式 合作..
·衢州市农户靠特色种植走上富裕路..
·安福抓住机遇 创新模式 扩大红心..
·“卖苗难”后咋突围——给苗木种..
·花卉苗木协会 联手种植苗木 抱团..
·临沂河东农民网上“淘金” 点鼠标..
·江苏赣榆花卉产业助农民增收(图..
第一桶金More...
·蒋清野:IT高级经理回乡租地种树..
·曾大富:天九镇苗木产业成农民“..
·德兴农民的“华丽转身” 种苗木带..
·寻甸:农民马兴明将荒山变成花果..
·宁国苗农在网上销售苗木 年成交额..
·大棚花圃搬进城 真金白银进腰包..
·广西:荔浦县种植花卉苗木 增收6..
·新疆农户靠“生态树苗”致富(图..
·流动的花影飘逸的暗香 小花坊带你..
·天津西青“花娘子”日子过得香 靠..
前车之鉴More...
·一位大学生创业明星的创业“弯路..
·李亚:应对危机促转型 增创发展新..
·金华:婺城花卉苗木产业 如何更出..
·农民致富的“绿色宝库”——临安..
·沈阳:鲜花价格跳水 清明节后囤花..
·花卉苗木“卖出去是财”带动3000..
·企业主青睐“绿色创业” 上饶县3..
·成都:捆绑发展花卉产业 五区县花..
·只要能吃苦 返乡照致富 卖花大哥..
·汤河镇花卉苗木网上热销 带动300..
  园林商人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记生态中国人物李勤英:高山上有朵美丽的花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王 鄱  日期:2009-4-21
    高山上有朵美丽的花

    记“生态中国十大人物”李勤英

    中国园林网4月21日消息:将已经37岁的李勤英,比作一朵美丽纯洁的山花,缘于记者采访过程中,参观了她5年来扎根荒僻山野,广植下的无数株生态林木之后。

    她最美的地方,还在于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美,因为当荣膺“生态中国十大人物”的好消息传进她耳朵的那一刻,她还惊讶得连称:“这、这怎么可能呢,我还有好多事都没做好呢!”而她浑身所散发出的那股质朴、纯洁与如花般的美丽,这次碰巧被记者采访时给无意当中捕捉到了。

    在前往采访她的路上,记者反复端详着手中一份报纸上刊登着她的一张黑白照片,总希望能多通过一种感性的认知,增强些许对她的理解,真正读懂她的那种似乎有些出人意料的“壮举”。

    初次见面,她给人的直观印象和那些“风华正茂、天之骄子”的女大学生形象丝毫靠不上边。一件乳白色的运动外衣,一条黑色直脚筒裤,脚蹬着一双黑色登山旅游鞋,这是她此次去北京领奖时的简单着装。乱蓬蓬的头发,间杂些深棕色,随便扎于脑后,与山上尚未返青的针叶松的色调略为相仿。黝黑微胖的脸庞,透着焦红,带点憔悴,一看就知道,系长年在户外遭受风吹日晒烙下的印记。她少言寡语,起初还误以为与她不太容易打交道,但与她打招呼后,却发现她每说完一句话总习惯性地发出一串“咯咯咯”地笑声来。

    甘谷县城在两山夹着的渭河川里,有北山,也有南山。县林业局护林执法队的金鑫,带着记者前往南山绿化点。他说前些年,那上面都是荒山秃岭,白花花的硬石头裸露在外面很是难看。“如今你再瞧瞧,由东向西连绵起伏的山脉,每个山头都披上了一抹新绿,这都多亏了李勤英那一帮承包人呐。”金鑫动情地说。

    汽车一直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吃力爬行,最后颠簸着停到了半山腰处一个称作柳家坪的开阔山头。在这里垂首俯瞰,整个县城的全貌便可一览无余。放眼四顾,脚下一片片新栽成的林木,葱郁茂盛,错落有致,活像一条条缀满绿色玛瑙的围巾,将城区边缘团团包围、裹严。

    县林业局副局长、总工程师黄毅,向记者介绍起南山绿化区的整体概貌。他说由我们所处的柳家坪往东,中间叫杨渠沟,最东边耸立有古塔的山峰,称作南塔山。由此往西,依次为天门山、小沙沟、簸箕洼、大象山、老师傅沟、天马山及狮子山等一系列沟沟峰峰,东西绵延超过5公里,构成了县城南部的一道天然屏障。由于年降水量不足450毫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2004年,省林业厅下达全省6个万亩优质乡土树种示范区工程项目,甘谷县名列其中。这个项目涉及大庄、安远和西坪3个乡镇,设计营造以臭椿为主的生态林1.65万亩。为了实施这项工程,县上决定采取“项目管理、业主承包、栽管并举、提高两率”的办法,在全县公开进行了项目承包。说白了,就是要将全县公益性的绿化事业,通过利益诱导来处理。李勤英,这位如今蜚声国内的造林大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学医,是为了给人治病;种树,同样也能给大自然“治病”

    10多年前,家住甘谷县新兴镇蔡家寺村的李勤英,是家里7个兄妹当中唯一考上大学的。她在甘肃省中医学院学中医临床专业。按理说,这本来是个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好专业,将来毕业后,顺理成章地当一名“白衣天使”,或是开家诊所做医生,说不定既能成名,也能发财。但她却并不这样想。她说那时在兰州求学,周末喜欢与同学们一起逛街,可迷雾蔽日的天气,让她看了心里就发愁,才转悠不大一会儿,就见脸上、手上粘得净是黑灰。那时她心里就在盘算,人们为何不多栽些树木,以净化环境呢。因为她从小在老家时,父亲和几位哥哥都喜欢育苗、栽树,她也喜欢跟随大家一起栽树。

    1997年开始实习,她有幸留在原兰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现改名“兰大一院”)实习。一年之后毕业,她又在那里工作过好几个月,原本是有机会留在该院长期从医的她,却总感觉在大城市里根本无法施展出自己的才华,她甚至有些偏执地认为,“学医,是为了给人治病;种树,同样也能给大自然‘治病’”,自己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就应该与农村广阔的天地紧密联结在一起。于是,她决定放弃城里优越的条件,往最艰苦的农村地区“扑”,她一个“鹞子翻身”,很快就一头“扑”进去了。

    起先,她回家主要帮助自己的四哥育苗、卖苗,其间也干过些别的工作。直到2004年的一天,当有位前来采购苗木的老乡告诉她,县上准备公开承包种树项目,这消息令她顿感眼前一亮。她没有与家人商量,就直接去了大庄、安远及西坪三个项目区,先进行了实地考察。经过分析研究,她决定承包起大庄乡朱权村里,3000亩荒山秃岭的整地和绿化项目。

    她的这一想法,将家人和亲戚们吓了一大跳:“你一个女大学生,不找个稳定的工作好好生活,成天要待在山里担惊受怕,受苦受累,这连男人都不敢承包的工程,你一个女娃娃咋能干成?”大家都提出反对意见。甚至她在去大庄乡了解情况时,当地村民还挖苦她,树苗在这地方是年年栽,年年不见活,你要承包荒山搞绿化,那不是异想天开吗?真是自不量力哟……

    常年以育苗为业的四哥李满全,也好心来劝妹妹:“你一个女孩子家,一下子就要承包3000亩荒山,人家都栽不活树,你咋能栽活。”事后李满全对记者说,他在全县好多乡镇育过20多年的树苗子,这活实在太辛苦了,风险也挺大的,那时总在担心——李勤英万一赔了钱,怎么办呀?

    可是当年,四哥和亲戚们谁都没能劝住妹妹。只要一提到承包荒山那些事儿,李勤英更是神情坚定,下决心要干。“我这个妹妹性格太要强,只要她决定了想去干的事,往往十头牛都拉不回来。”李满全直到现在回想起来,还后怕得直摇头呢。

    很快,李勤英就和县里将工程承包合同签下来了。按照工程要求,她必须要与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一道,遵照“沿梁设带,因地制宜,见缝插绿,综合治理”的原则,进沟爬山,打点放线,组织劳力,精心施工。

    然而,建设生态防护林工程项目,是采取个人出钱承包,建成后经省、市、县验收合格后,才能兑付承包款的方式。但她手里当时却一分钱都拿不出来,这下可难住了李勤英。她的丈夫是中国水利水电四局的一名职工,但当时正在湖北的三峡大坝上紧张施工,听说她要承包荒山搞绿化,一开始也是担心风险太高,持反对态度。无奈,她只好找到县城的几位同学四处求借。大家一致认为,“李勤英是个老实人,给她借钱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大家认为,她干得又是为子孙后代们造福的大事,大伙应该支持她干。于是几位同学慷慨解囊,一下子为她筹到了13万元借款。

    有了钱,群众还是没人相信她能把树种活,都不愿意帮她栽树,她一时根本找不到劳力。于是,四哥李满全只好动员起大哥、二哥,还有10几个亲戚,从打点、放线、挖坑到运树苗,虽然暂时缓解了她的燃眉之急,但由于投入劳力太少,李勤英仍然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

    面对如此被动局面,李勤英白天在工地上拼命干活,晚上回家后却不能休息。她又得在村里走东家,串西家,逐户给群众做思想工作,保证当天就能为大家开出工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她终于赢得了许多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大家这才纷纷答应,愿意随她上山去干活。

    由于工地离家较远,加之当地农民常年养成9点钟才吃早餐的习惯,这使得李勤英每天只能等到9点多以后,才带领大伙前往工地,一直挥汗如雨地干到晚上六、七点钟才收工。

    午饭不能下山吃,她就自带干粮和开水;晚上大家收工着急回家,她还得饿着肚子,逐个检查完工程质量,再给大家依次开工钱。

    想起那段艰苦的造林岁月,李勤英感慨万千。她说当年仅在山上平整土地,就整整大干了40余天。她早已忘记了自己大学生的身份,每天坚持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那时候,她用人最多的时候,山上每天都有200多人跟着她一起干。为了不拖欠大家的工钱,她只能勒紧裤腰带,几乎顿顿都靠浆水面、洋芋酸饭来充饥,渴了就喝点自带的窖水,实在累得挺不住了,就找个诊所打上一针,再上山接着干。高高的荒山秃岭上,自然无泉可汲,无水可饮,上山时带的那点热水,挨不到中午就变成了凉水。水在当地缺得难以想象,她每天回到驻地,除了洗脸之外,10多天才能洗上一次脚,40多天里竟没能洗过一次澡,整个人差不多快要被满身的腥汗给捂臭了。

    正当此紧要关头,有一天却从家里传来噩耗——她年过八旬的老父亲突然去世了。这可怎么办呢?若是回家去发丧,工程肯定会被耽搁。继续干下去吧,可那毕竟是养育了自己20多年的生身父亲。痛定思痛,已骑虎难下的李勤英最终决定,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含着眼泪干下去。她想生前最喜爱种树的父亲,如果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会原谅并支持她这样做的。

    那段时间,大庄乡朱权村党支部书记朱胜祥,见李勤英不分昼夜,玩命地工作着,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啊!最后实在有些于心不忍了,才赶快打发人破例去了趟县城,为李勤英他们拉来了一车甘甜的自来水。朱书记事后感慨地对人们说,如果我们的干部群众,都能像李勤英这样苦干,我们的事业何愁搞不上去呢。

    她暗下决心,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誓让荒山披绿装

    从甘谷到通渭的甘通公路,是一条县际油路,也是甘谷连接天水到定西二级公路的主要通道。在这条道路上,有5公里长的路基,完全是从石头山上开凿出来的,成为绿化工程中典型的“两无一有”(无土、无水、有石头)项目。当时公开招标,没有谁愿意承包如此恶劣的环境搞绿化,可是李勤英却主动请缨,将其承揽下来。她回忆说,2006年自己在去湖北三峡探望丈夫时,发现南方的石头山上全都长满了树。她就想,人家的石头上能长树,我们这里的石头为什么就不能呢?

    为此,她竟暗下决心,定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并立下誓言——若不啃掉这块“硬骨头”,就决不收兵。

    2007年春季,她先后找来了100多位石匠,每天租车从县城将工人运到工地,然后让他们三、四人为一组,不断用大锤、钢钎、撬杠等工具凿树坑。可一组人马,每天最快才能凿出三四个深50厘米、直径50至80厘米的树坑,几天下来,她与工匠们的双手上,全都磨出了血泡。尽管条件如此艰苦,但并没有一个人打过退堂鼓。树坑凿出后,没有土,她就雇拖拉机从5公里以外买土往里填;没有水,她就调水车从距此20多公里的县城买水往里浇。仅这段5公里长的绿化工程,她竟花费了20多天才完成,相比其他路段,竟多用工6倍以上。其间撬杠、铁锤、钢钎等工具,她就购买了500多件,花掉3000余元。虽然整个工程最后算下来,她不但没有取得1分钱的收入,还倒贴进去了5万多元。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这项工程的树木成活率高达98%以上。如今,人们只要乘车经过此段公路,就会看见道路两侧,由李勤英栽植的20多公里整齐排列的柏树、香花槐,正迎着和煦的春风吐蕊发芽,成为进入甘谷境内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线。

    南山小沙沟是甘谷县的“东大门”,目前正在加紧施工的天(水)定(西)高速公路,正好从沟底穿过。作为县城的“窗口”工程,这里共有5000亩的荒山需要绿化,李勤英从2007年后季开始,一个人就承包下了其中的3000亩,如今经过1年多时间的艰苦奋斗,绿化工程已经全部完成,新栽植的17万多株侧柏,成活率也高达98%以上,就等着今年5月份进行验收。

    看着这些满目翠绿的苗木,李勤英给记者算起了账。她说按合同规定,荒山绿化工程验收后,每亩能拿到手的补助款只有90来元。而公路边和南北两山的补助是按株数来算的,他们在栽植时每棵树苗2元,浇一次水0.8元,逢旱浇4次的话就3.2元,整地、运苗、人工需2元以上,再加上自己购买的5台抽水泵,3台倒吸泵及两、三台柴油、汽油发电机,还有7000米-1万米长的输水管道等。总体算下来,这里1棵树的成本投入就在10元-12元之间,而工程验收通过后,能拿到的补偿款最多也就6-10元,这就迫使自己,必须继续多承包多干活,才能逐年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她打趣地说,就拿雇劳力来说吧,现在男劳力每日工钱50元,而妇女30元,于是她平时就喜欢多雇些女劳力,这也是为了降低成本。据了解,2004年和他们一起签合同搞承包的人,当时共有10多个,可是几年下来,由于县上财政困难,补助款时有拖欠,如今只剩下了六、七位仍在苦苦坚持,说穿了大家来搞荒山绿化,也都并不完全是为了靠它发什么财。

    同时,李勤英还在荒山绿化方面,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她对记者说,以前之所以年年植树,年年不活,主要是栽植苗木的方法上有点问题。比如说,按过去的办法,上面号召大家栽树,苗木得先从育苗户手里,被林业部门统一调运,再按数量分配到各乡镇,然后才由乡镇分发到群众手中,这样苗木一周转就好几天,等真正栽进去的时候,许多树差不多早就干枯了。加之栽植过程中措施不力、敷衍了事,导致成活率连30%都难以达到。而他们从起苗到栽植,最多不超过24小时,快了6个小时便能将其栽进地里。万一当天栽不完的苗木,就在植树现场挖好坑,再灌进泥浆,又将苗木的裸根用塑料布包好,夜间进行假植,然后次日挖出来重栽,这样苗木自身的水分就不会蒸发。她说栽树的坑也要深挖,底大口小,然后栽进苗木,边浇水边踏两层土,最后再盖土保墒,这样做成活率当然就比较高。

    就在这位“当代愚公”对自己的造林经验娓娓清谈时,记者强烈地感受到她的种树之难,而要保证林木达到100%的成活率,那更是“难于上青天啊!”

    在绿化建设过程中,李勤英其实并不孤单,还有两位同时承包绿化工程的生态建设者,紧紧追随其后。记者对两位承包者王小林和王忠全进行了采访。王小林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因受父亲影响也爱好种树,如今搞承包绿化已有7年时间。今年已经51岁王忠全,从30年前就从事育苗、绿化工作,目前他们手底下都有二三十个造林绿化队伍。他们说,今年李勤英能在全国获此殊荣,这也是他们大伙的骄傲。

    她不但将树种在了山里,同时也种进了孩子的心里

    在几年造林过程中,李勤英吃尽了苦头,更遭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险。

    2005年春季造林开始了,可甘谷境内却找不到臭椿树苗,李勤英便去定西、陇西四处去调。树苗一到,她又紧张召集群众,及时上山精心栽植。由于长期吃不好,又睡不好,使得她严重营养不良,在工程结束的最后一天,她终于累得病倒了。经医院诊断,她患的是胃病,口鼻流血不止,幸亏被群众及时送往医院,否则可能就要进行部分胃切除。

    有一年秋季,她好几次正在山上栽树时,天却突然下起暴雨。她急忙组织群众下山,有两三回自己竟滑倒在山头,差一点就滚落悬崖。2007年3月份的一个周末,她骑摩托车带着儿子前去检查公路绿化,当行驶到一处弯道时,因前方视线不清,对面突如其来的车辆,迫使摩托车冲向路边,她和儿子被摔得血流满面,当地群众迅速打电话将其送往医院,经诊断她的股骨胫骨折,所幸儿子仅擦破了点皮。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住了半个月后,她又咬着牙出现在了造林现场。但那次事故,却使她患上了陈旧性髋骨炎,至今每天仍靠吃药保守治疗。她说,现在自己一旦路走多了,腿就开始疼痛起来,所以每次出门,主要还得靠摩托车,而大量崎岖的山路,依然需要她凭着伤腿,一步步艰难地努力跋涉。

    为了搞好工程,她事先不得不将年仅3岁多的儿子送往幼儿园,由在县城做小生意的妹妹替她长期接送、照管。作为母亲和女儿,她只要能抽出时间,既要往县城看孩子,又要经常回家看望70多岁的老母亲。在过去的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她就像一只陀螺似的,整天在各个绿化基地、县城、老家之间来来回回地高速旋转着……

    5年来,李勤英共筹款100余万元,绿化基地涉及大庄、安远、礼幸、大象山、磐安等10多个乡镇,已经建成了朱权村臭椿林、白虎岔梁、安远、南北两山荒山绿化及蔡家寺绿色果园等10个生态防护林基地和绿色果园基地,共绿化荒山1.5万亩,栽植柏树25万株,香花槐、刺槐49万株,臭椿66万株、苹果1.4万株,总计达141.25万株,绿化甘通、安礼、朱四等几条公路总长80公里。每年雇佣农民工100-200多人,管理人员15名,共为群众发放工资230多万元,使100多户农民通过造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她自己也通过营造生态防护林、建设绿色果园基地,从中收入40余万元,并先后获得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天水市“十大杰出青年”和“生态中国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李勤英一天到晚在工地植树造林,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着当地的自然环境,也影响着下一代的幼小心灵,连她只有8岁的儿子,似乎都已融入了妈妈的绿化事业当中。就在她赴京领奖前的一个晚上,学校给孩子布置了一篇作文《未来的家》,可她一位同学打来电话,称孩子不知怎么写,让她给提示提示。这时李勤英8岁的儿子竟抢过电话,随口就答:“我们未来的家是绿色的,环保的、无污染的”,这着实让两位家长都吃了一惊。她骄傲地对记者说,自己从小就注重孩子的教育,很早便给他报了《剑桥英语》,小家伙特别聪明懂事,刚上一年级时就能写出“春天来了,小鸟在天空飞来飞去,妈妈带我去公园,还照了相”之类的话。只是自从搞起绿化工程,她就没有多少时间辅导孩子,说话间,她的脸上露出了歉疚的神情。

    今年3月底,当应邀去北京参加颁奖晚会时,她执意带上了两位曾经资助过自己的女同学。她感动地说,为了支持她的绿化事业,有的同学帮她跑贷款,有的一次就拿出8万元,有的因为多次帮助她,还挨过老公不少责骂。前前后后,这些女同学为她借来的钱高达40余万元。为此,在央视1号演播大厅进行彩排的那天,她第一次当着众人的面忍不住哭了,她说她不完全在为自己流泪,而是为许多值得她永远铭记在心的人在哭,那是饱含着感激的泪啊!

    4月3日,在“生态中国颁奖晚会”上,作为第4个出台领奖并接受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崔永元采访的人,李勤英出奇地冷静和睿智,观众为她报以潮水般地掌声。敬一丹将李勤英比喻为一棵扎根西部、坚韧挺拔的白杨树,问她:“你喜欢杨树吗?”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不但喜欢杨树,还喜欢其他的树。”当她在会场讲述起儿子的表现后,两位主持人竟被她逗乐了,称她“不但将树种在了山里,如今都种进孩子的心里去了”。最后晚会给她的嘉奖词这样写道:“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放弃城市生活走进荒山,建设了10个基地,绿化4条公路,种下140万棵树木。5年辛苦,付出健康和汗水,换来濯濯童山变绿。”

    事后,在国家林业局召开的座谈会上,林业局局长贾治邦问她,你们那儿条件如此艰苦,以后有啥困难就提出来吧。可是憨厚的李勤英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我们能克服。”她的回答使许多与会人员都为她深感惋惜:“那么好的机会,你为啥不提点自己家庭的实际困难呀?”中国绿化基金会副秘书长沙涛对李勤英说:“你种树都种成专家了。”她却风趣地回答:“我们是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树种。”

    4月10日,当记者前往李勤英的老家采访时,发现她78岁高龄的母亲张玉粉,竟因多年患有严重风湿病,而难以下地行走了。老人面色红润,耳聪目明,神志清醒,说话间那“咯咯咯”的熟悉笑声,使我终于为李勤英那爽朗的笑声找到了最原始的出处。正在新盖的门房顶上忙碌的大哥,向我们挥手问好,四哥李满全忙前忙后沏茶倒水。两年前刚从天津某职高毕业的侄女李丽丽告诉记者,她如今也已决定返回家乡,帮父亲和姑姑种树,还说她一定也要像姑姑那样,将来再抱一块“生态中国”的大奖牌回来。此时,李勤英默默地坐在屋前那棵根深叶茂的老石榴树下,可能因触景生情,想念起了黄泉下的老父亲,偷偷地抹起了眼泪……

    甘谷县县委书记王子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李勤英作为绿化新机制下脱颖而出的一名优秀生态建设者,这次能在全国受到表彰,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誉,也是全县人民的光荣。

    王书记介绍说,过去植树造林,往往一哄而上,只栽不管,结果出现“春天一棵树,秋天一把草”的现象。自从实施工程承包办法后,已取得显著成效,特别在林木管护、防火方面,全县强化管理,已组建起县、乡、村三级护林中队,专职护林队员目前已发展到380多人,出现了“栽一山成一山”的好势头。他说,今后县上还要造就出更多像李勤英这样的先进典型,从而将全县的林业、果园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力争再建5个千亩的荒山造林点,新增20万亩果椒基地和5条公路绿化项目,进一步加大林权制度改革。“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在甘谷县群峰连绵、绿意浓稠的南北两山上,在云蒸霞蔚、朝阳万道的荒山秃岭上,正因为盛开着李勤英这样娇柔烂漫的“山花”,所以这个地处陇中的国家级贫困县,在今年这个阳光明媚的春天里,就更显得格外绚烂美丽。
编辑:栀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