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人专访 | More... | |
|
姓 名:刘磊 简 介:刘磊,北京行者工坊建筑工作室合伙人,国家.. >>详情
姓 名:季路德 简 介:季路德,现任上海世博局主题演绎部部长,曾.. >>详情
姓 名:余守明 简 介:余守明,重庆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正高.. >>详情
姓 名:王宝良 简 介:王宝良,男,出生于1964年7月,浙江绍兴人,.. >>详情
|
|
|
|
|
|
张利:建筑设计不靠卖弄‘色相’ |
|
个人简介: |
张利:男,第七届山东青州“花博会”总设计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他为“花博会”设计的重达800吨、高达42米的“巨型叶片”的主场馆造型,被称为亚州最大的“叶片”。 |
|
|
主要事迹: |
张利 车亮/摄
重达800吨、高达42米的“巨型叶片”悬在空中;36个巨大的伞状钢结构宛如36朵鲜花直插天空,这就是即将于9月26日开幕的第七届花博会主场馆的奇特建筑造型。而记者面前朝气蓬勃、干练爽朗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花博会”总设计师张利,更是语出惊人,“建筑设计不靠卖弄‘色相’”。
“不同于以往花哨的植物园式花博会,张利此次设计了一届稍显规矩的花博会,但它能更长远地服务于城市功能定位。”
在5家竞标单位中脱颖而出
“建筑设计不靠卖弄‘色相’,设计灵感更不能只从形式上寻找。”张利对花博会设计的总结颇有些令人玩味,这个曾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并长期在国外建筑界游历的年轻人,对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的美体味得很深、很冷静、很独特。
“最初提出设计方案时,有5个单位参与竞标,当时,我们发现很多设计方案都是在玩造型,因而对自己这个造型不‘炫’的设计有些怀疑,不知道方案是否会被接受。这是一个稍显规矩、理性的建筑,但有表现力,我们力求建筑设计在资源与效率间寻找平衡。其实奥运热过后,政府对于建筑设计的态度开始归于理性,那些折腾、热闹、炫目的东西都成为过去了,在一轮一轮的竞标中,这样的设计理念反而让清华的方案脱颖而出。”
为把“花博会”设计得格调高雅,张利全面分析了前六届花博会的情况,“花博会一般是在一线城市的郊区举办,但还停留在农业经济的层面,前六届的展览场地颇有些植物园的味道,参展题材很多,但很花哨。”张利表示,而北京的这届花博会秉承着高水平、有特色、品位独到的理念,不光为花博会而设计,更重要的是,让建筑本身更长远地服务于城市功能。
亚洲最大“叶片”点亮花博会
花博会场馆地处顺义区枯柳树环岛,这是一个紧邻京密路、京承高速的重要城市节点,车流量很大,而且,枯柳树环岛及周边区域已在顺义区新城规划当中,未来,这里会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标识。因此,花博会场馆的设计对整个枯柳树环岛的辐射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巨型“叶片”的地标由此诞生,这个本届顺义花博会最具标志性的建筑,被称为亚洲最大的“叶片”,重达800吨、高达42米,顶部采用不规则的钢结构拼装而成,是目前国内采用张拉膜结构面积最大的建筑。
整个造型钢结构重800吨,长113米,跨度80米。这些密密麻麻的钢管直径最大为0.7米,相当于半人高,顶部离地面42米,组装工序极其复杂。张利表示,这个巨大的“叶片”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支撑,如果边缘太弱,就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浮力、支撑等。
“鲇鱼效应”激活配色
花博会(北京展区)由主场馆、室外展区、北京国际鲜花港、和谐广场组成。远远看去,一片红白相间的建筑群赫然映入眼帘。
在幕墙的颜色选取上,由于第一次配色保守,不敢选鲜艳的红色,张利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一个色系的暖红色,然后按照1:1的足尺度来实验。当时,所有人都表示怀疑,觉得这个颜色不够鲜艳,有人建议,要不更换更鲜艳的颜色,或者加进其他颜色。但问题是,一部分材料已经加工了,如果临时更改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于是,张利和他的团队决定孤注一掷,新加入一个不同色系的红色,意想不到的是,加入一个不同色系的红色,反倒让色彩饱和度更好了,红色更鲜艳,白色更光亮,整个效果犹如“鲇鱼效应”一般。
4座造型相同的长方形建筑构成的建筑群,因为建筑表面用“1、2、3、4”4个阿拉伯数字而特别耀眼、醒目,这个造型让人印象特别深刻,“每个展馆其实都有编号的,何不在房子上用大尺度来表现数字,并放大到最大呢”?张利这样解释他的构想。
36把“花伞”可集聚雨水3.4万吨
节地8公顷、节能60.8%、节水3.4万吨……花博会主场馆严格按照“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节时”五节约的设计理念,统筹规划,科学施工。
“花伞形”造型,是主展馆最令人瞩目的特点。据张利介绍,每把“花伞”都有花茎、花冠和花蕊,而且兼具多种功能,高达39.3米的花茎既是梁柱,又是集雨管;576平方米的花冠既是遮阳棚,又是集雨膜面;花蕊则是天然的抽风换气装置。
36把张开的钢结构花伞构成了整个花卉物流港建筑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这些花伞除了造型美观外,还具备收集雨水的功能。它们犹如36个巨大的“海碗”,在雨天可以最大限度地收集雨水。下雨时,雨水由花伞膜结构上安装的“虹吸”吸水装置引入固定在花伞支撑柱上的软管,最后进入蓄水池,可被用来灌溉和冲洗厕所。有关人员算了一笔账:以北京市400毫米/年降水量计算,花伞结构每年可集聚雨水3.4万吨,相当于320户城市居民1年用水所需,约占物流港全年用水的14%。
考虑到花伞在冬天可能会积雪,张利在花伞顶部还设计了电加热装置,当积雪达到一定程度时,电加热装置会自动启动,从而将花伞上所覆盖的雪融化成水,进入集水管道。
“资源和效率是整个设计的原则,在空间上,要提高使用率,减少浪费,时间上,要兼备更多功能,要以可持续发展方式进行设计。”张利表示。
中庭成为“不用电的中央空调”
花伞结构下部的密闭空间构成了场馆的中庭,中庭利用环保节能的建筑设计理念和高科技材料,起到了局部气候调节的作用,可使场馆内部空间保持冬暖夏凉,被称之为“不用电的中央空调”,具备通风换气和调节温度两大功能。
张利说,中庭夏季降温利用的是热压效应,其关键点在于花伞顶端的花蕊,即玻璃锥。白天,玻璃锥结构受太阳光直接作用,温度升高,热空气大量凝聚上升,从而带动中庭空间内的空气向顶端积聚,带走热量。与此同时,室外新鲜空气通过展馆内的通气口和打开的窗户进入展馆内部。如此反复循环,展馆内可长期保持空气新鲜,并保持使人体较为舒适的温度。
见过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人,无不被它精美的双层淡蓝色膜结构所吸引,这种结构的学名英文缩写叫做ETFE。“花伞”结构的顶端,也有一层白色薄膜,它的学名英文缩写为PTFE,和“水立方”所采用的ETFE膜是“孪生兄弟”,都有着“塑料之王”的美誉。
与ETFE膜具有的透光性强、隔热性弱的特点相比,PTFE膜在透光性与隔热性的平衡上更具优势,更适用于花卉展览的要求。它的透光性为12%,遮阳系数为0.2,和普通室内悬挂白色纱帘的采光隔热效果类似,既保证了光线的充足和柔和,满足人们观赏花卉所需,不至于刺眼,又使室内温度不至于受天气影响产生较大变化。
中性设计以备后续利用
与奥运会一样,花博会也面临着场馆展后利用的难题,“场馆的功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尤其是场馆的后续利用非常重要,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因此,早在设计之初,花博会场馆的会后利用已在张利所在设计团队的规划之中。
“我们的设计是让它具备中性的特质,以利于以后的改造。”张利告诉记者。展馆的室内设计为其功能利用提供了很强的灵活性。比如一、二两层层高8米,为花卉展览提供了充裕的空间,会后仍可承接大型专业展览。三层以上层高4米,会时作为参展单位的办公用房,会后稍加改造即可转变为办公或其他综合功能。主场馆的交易中心采用全数字化的设计,会时作为新闻中心,会后将成为北方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
主场馆北京国际花卉物流港,不仅满足10天花博会的会展需要,顺义区对其定位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集花卉展览、物流、研发、交易于一体的专业性场所,未来,这里将成为北方乃至全国最大的花卉物流交易中心。
(来源:文化创意产业周刊;作者:刘妮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