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商人动态 | 园林商人区 | 商人专访 | 经营之道 | 第一桶金  | 前车之鉴 | 经典案例 | 商贸首页
商人
搜索
商人专访More...
刘美莉: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村民心中的贴心人姓 名:刘美莉
简 介:刘美莉,女,新建县望城镇人,中共党员,江..
>>详情  
何巧女:高价股背后的武义“花女”姓 名:何巧女
简 介:1988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1991年开..
>>详情  
黄法祥:东方“君子男”痴恋兰花十载姓 名:黄法祥
简 介:    今年27岁的黄法祥是东方一个兰花种植农..
>>详情  
褚时健:从“烟王”到“橙王”姓 名:褚时健
简 介:    1994年,褚时健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
>>详情  
最新商人
·王仙民:回顾盘点2010屋顶绿化大..
·施奠东: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不断创..
·朱建宁:心系园林事业 探索发展道..
·王香春专访:园博会顺势而变求突..
·访天津园林绿化研究所姜世平:执..
·姚锁平:企业管理应与行业发展有..
·林鹰:艺术离规则到底有多远?
·肖建忠:提高学术科研水准 培养社..
·李铁:城市公园化不代表绿色城市..
·鲁杰:建筑这个微缩的宇宙
  园林商人首页 >> 园林商人 >> 王香春
王香春专访:园博会顺势而变求突破
个人简介:

住建部城建司园林绿化处处长王香春

 
主要事迹:

又到了“园博会年”,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9月份将正式开幕。与此同时,3年后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北京)园林博览会也在如火如荼的筹备中。园博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在借此大力推进各地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提升的同时,也针对社会大背景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与完善。作为展会主管部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相关政策和发展目标上有何调整?近日记者采访了住建部城建司园林绿化处处长王香春。

评估调研对症下药

“园博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顺应形势的同时引导行业发展非常重要,”王香春介绍道,为此在2009年,住建部组织专项调查组对1997至2007年期间举办的前六届园博会进行了评估与调研。结果显示,申报周期短和后期维护资金不足是园博会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以往,从确定举办到园博会正式开幕只有两年时间,承办城市筹备和建设时间短,导致植物恢复生长不够,难以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多数城市申办时积极性很高,将举办园博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城市整体发展的举措,对展园建设投入很大,但对后期维护发展考虑不多,尤其是维护与发展资金保障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2009年底住建部印发了《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管理办法》,调整申办时间为隔届举办,增加到4年。另外,申报城市必须在提交申报申请时一并提交政府承诺书,就如何保障园博园作为永久性城市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保障做出承诺。这项内容在申办过程中成为考核的重要指标。

彰显特色不断创新

作为国内园林行业的重要展会,园博会应该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因此,园博会的发展需要既体现地域特色,又把握行业脉搏。王香春介绍道,济南园博会很好地将泉城地域特色、齐鲁文化底蕴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以花海、湖光、帆影、梦幻水景和天地人广场等组成的景观,将水与文化两大重点有机结合,成为该届园博会的特色与亮点。太阳能、风能、地源热泵、光伏发电等4大类、21项科技环保节能技术运用在园区的许多地方,大量运用环保节能的新材料、新能源融入园区建设,节能、绿色、智能化无处不在。

“作为首个有4年筹办时间,并且在首都举办的园博会,北京园博会非常让人期待。”王香春表示,从目前的规划和建设情况看,此届园博会将给北京市民和整个行业留下一批永久性财富,尤其是园博园内“中国园林博物馆”将成为中国园林行业发展的里程碑。展园选址在建筑垃圾填埋场上,体现了园林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它还将带动永定河综合治理工程,将带给永定河沿线居民绿色和生态,让京城多一处亮丽的生态河道。

科学发展任重道远

园博会首次举办以来已有13年,它已经成为国内外园林行业交流和展示的重要平台,更带动了举办地的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不过王香春也表示,从历届园博会、园博园的运行情况来看,或多或少存在着重展园规划、轻项目策划,重建设、轻运营,重游览观光、轻互动参与等问题,因此接下来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比如,展期中要提高园博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打造行业品牌,提高参观游览者的互动参与度,形成集观光景区、休闲园区、娱乐体验区、人居社区、新兴产业区及衍生市场区为一体的园博园。另一方面,作为独具特色的专类公园,园博园后期养护管理中更要充分调动市民和游客参与建设及保护,实现全民共建共管共受益。王香春表示,只有这样园博会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重庆园博会的口号———“园林,让城市更美好”。

推荐阅读:

肖建忠:提高学术科研水准 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

古典建筑师鲁杰:建筑这个微缩的宇宙

住建部总规划师唐凯谈城市建设

专访徐文辉:绿道规划的中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