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杨裕忠:20年坚持造林 愈发乐此不疲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赵辉 陈国栋 彭书桃  2011/6/27 15:46:15

他20年绿化了4000余亩荒山,先受累后受益;他修道路、建学校,让家乡邻里得了许多实惠。他就是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杨裕忠。

杨裕忠,湖北省阳新县王英镇法隆村造林大户,一个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一个曾经的村支书。

法隆村万节垅地处阳新、通山两县交界,坡陡如墙,荒芜而贫瘠。

20年前,已经到了知天命年龄的杨裕忠,作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

1991年冬,法隆村决定将万节垅500亩荒山发包,可半个月无人“揭榜”。在外打工多年的杨裕忠听说后坐不住了:山不能老荒着,自己当过村支书,应当主动站出来,带头拓荒致富。

家人并不理解,但他还是卖掉值钱家当,回到故乡,与村里签订了500亩绿化荒山合同,从此开山不止。

开荒造林的日子寂寞而艰辛。一个人忙不过来,他就把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叫来帮忙。1992年-1993年,第一批荒山栽上了树苗。

最初的日子很辛苦。为方便造林,杨裕忠索性吃住在山上。老伴看不下去,也扛着铁镐上了山。

就在老伴上山的那个春天,一场暴雨差点要了他们的命。一天深夜,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挟着山洪扑向他们的窝棚。睡梦中惊醒的杨裕忠一手牢牢抓住岩石缝,一手紧紧拽住老伴,才逃过一劫。惊魂未定的老伴哭着求他:“蚀了钱我不怪你,别在这鬼地方把命给丢了,我们回去吧。”“我就不信这里种不活树。”雨幕中,杨裕忠一边安慰妻子,一边给自己打气。

10多年过去,500亩荒山上披上了茶林、青松、杉木和南竹,还为他带来了50万元的纯利润。

质疑声平息,又有了收益作保障,杨裕忠的目标更大了。

2006年,他投入60万元,开发杨家汤荒山600亩,栽上了紫花泡桐,预计到2013年可实现纯利润200万元。

2008年,他承包白麻山茶林500亩,开发荒山300亩,在茶树下套种西瓜100亩,每年套种收入就超过5万元。

法隆村的荒山开发完了,他又承包了通山县黄沙镇下陈村的1500亩荒山,合同一签就是30年。目前,这片荒山已改造完成600亩。山上栽种油茶、紫花泡桐和杉木,林下套种西瓜,2009年套种收入有10万元。

杨裕忠的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富裕了的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村里的公益事业中。

他将开垦出来的200多亩山地,无偿转让给缺地农户,还为20余户缺少生产资金的农户购买化肥、种子和农药。

七里冲湾三面环山,出行极为不便。2002年,杨裕忠出资1万元,从富水水管局争取资金1万元,修建了七里冲组的小桥。由于七里冲组离法隆完小的距离较远,且学生人数较多,2007年,他到县教育局争取资金4.8万元,兴建了七里冲教学点,方便了孩子们上学。法隆村人多地少,仅有的100多亩水田经常遭受干旱。2003年,他到县电力局争取到价值6.5万元的器材,建起了抗旱站。

据统计,这些年,杨裕忠共出资5万元修建村组小桥5座,出资10万元修建通组公路7公里。他还出资两万余元,先后救助8名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完成了学业。 

推荐阅读:

聂辉:责任与使命是他的动力之源

河南:不种粮食种“风景” 农民靠发展稀有苗木致富

山东省“造林绿化十佳标兵”许文娟:从沙堆里淘出“金疙瘩”

陈秀林:承保荒山600亩 坚持种树30年 年收入不下十万

编辑: 毛怡群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