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吕秉印:林圃育新苗阔步致富路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常世宏 刘秀峰   2011/11/30 13:42:05

入冬后的第一场雪为大地涂上了白白的底色,走在距大同市40多公里的花园屯乡的乡村公路上,两旁一畦畦、一块块的树苗田里浅绿色的油松苗、樟子松苗,紫色的丁香苗横平竖直如彩色方阵般整齐划一。农户门前停放的或白或黑或黄或绿的小汽车在阳光的普照下,呈现出绚丽的光彩,使塞北原本萧疏的冬天变得色彩斑斓,生机盎然。

这样的变化源自于镇川矿柱林场场长吕秉印,27年坚守苗圃默默奉献,靠敢为人先的精神,踏实的求实作风,娴熟精湛的育苗技术,淳朴厚重的真挚情感,在实践中探索出凝聚了他的智慧、心血和汗水的一整套先进的育苗法“定植育苗法、直播育苗法、窄缝栽植法、干旱阳坡地造林技术”,彻底解决了干旱地区造林、育苗成活率低的难题,在全省独树一帜。在此基础上,吕秉印把育苗技术无偿提供给林场周边十里八乡的村民,使10多万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从大同市新荣区、南郊区到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等两省区、三市、五县、十多个乡镇、几十个村庄,前来购买苗木,进行技术咨询的单位和个人络绎不绝。

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奇就奇在,吕秉印把干旱地林木育苗的内涵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展,并完美融合;奇就奇在,他使林木育苗技术发挥出了高科技、自动化等现代化技术无可比拟的提升农村社会、经济效益的作用;奇就奇在,他以一个普通林业技术人员对技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引领着学知识、学枝术的热潮在农民中蔓延,把靠农业科技致富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奇迹的背后有着奇迹发生的必然。像一切成就辉煌人生的优秀人士一样,吕秉印的人生充满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坎坷。吕秉印,一个笑脸上永远写满淳朴、厚道、坚毅的中年汉子,出身于农民家庭,儿时的理想就是为干旱贫瘠的家乡披上绿装,让世世代代贫穷的乡亲过上富裕的日子。1984年从省林校毕业,带着“绿色富民”理想的吕秉印来到镇川矿柱林场,思考的第一问题便是怎样解决林场发不出职工工资的问题。吕秉印养过猪,喂过鸡,牧过羊。1984年秋,吕秉印赴内蒙古、东北等地考察樟子松人工林后,根据大同市的地理、气候特点,开发樟子松育苗。育苗期间,为了掌握树苗生长情况,特别是探索复土越冬技术,每个技术环节,每道工序吕秉印带领职工进行严格管理。他一连几个月不回家,没吃过一顿安稳饭,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甘愿忍受风沙的侵袭、严寒的考验。樟子松育苗获得一次性成功,特别是吕秉印的《樟子松考察报告》、《试论樟子松发展前景》等文章的发表,扩大了樟子松的知名度,前来购买树苗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林场的经济效益也逐渐增加。吕秉印用自己的行动把致富的问号变成了感叹号。27年,9000多个日日夜夜,就是这个承载着理想和社会责任的巨大的“绿色富民”理想,激励着吕秉印向技术难关发起进攻,在攀登技术高峰的道路上急行军,屡战屡败也毫不气馁,直到成功。在劣质的干旱阳坡地造林一直是塞北地区林业界的难题。吕秉印查阅大量书籍、资料,围绕“争、早、水”三字经,春季采用窄缝栽植法,秋季采用造林后复土法造林,树苗选取耐旱、耐寒、耐瘠两年生樟子松壮苗营造,造林成活率高达90%以上。干旱阳坡造林法已被大同市的许多县、乡镇、村庄采用,并延伸到了内蒙古的沙漠地带,为大同市林业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吕秉印也被大同市委、市政府授予绿化模范、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被山西省林业厅授予科技兴林先进工作者。

如今,镇川矿柱林场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仅销售苗木一项年收入就达近百万元左右,全场16名职工都在大同市区解决了住房问题,有的还开上了私家汽车。十多年来,吕秉印一直免费为周边村庄的村民提供种苗,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使花园屯乡30多个村庄世世代代种粮的农民变成了为绿化做贡献的育苗人,苗木销售中介人。年收入也由种粮时的每亩几百元增加到育苗每亩收入几千元,农民家家有几十万元存款已不是新鲜事。住在大同市内,开着小汽车到村里经营苗圃,是今天花园屯乡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吕秉印育苗法以适于干旱、贫瘠土地,成本低、操作简便、工序少、成活率高的显著特点受到用户好评不断,吕秉印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冬季本是农闲时节,吕秉印依然繁忙,对请他做种苗培育技术指导的村庄、与他洽谈业务的种苗经销商、举办育苗技术培训班请他讲课的单位,吕秉印从不推辞,欣然前往。更多的是靠种苗业致富的农民请他到家里坐坐,以表达对这位致富带头人的感激之情。吕秉印总是露出他的“招牌笑容”说:“以后再说吧。”请他到家里坐坐的农民越多,吕秉印越感到责任的重大。培育更多、质量更好的苗木为绿化祖国做贡献,带领更多的农民致富的思路已在吕秉印心中迸出火花,更宽广的致富路吕秉印决心与农民共同铺开。

推荐阅读:

翟冬峰:花卉做十年三点好经验

郭云清:打造全国最大密枝红叶李基地

浙江:红叶石楠小苗滞销 苗农应对低迷行情

周有平:造林绿化带动一方

编辑: 郁金香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