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雨水一来就会裹挟着红色泥沙冲刷而下、满目疮夷,到绿肥“红”瘦、赏心悦目,几十年间,长汀人用精彩的实践,谱写了一曲践行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壮歌。
长汀,著名的“红军故乡”、长征重要的出发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片红色故土生活战斗过。数十年来,这片红色故土一直持续着一场水滴石穿、人一我十的绿色革命——长汀人人争先,坚持不懈造林绿化,治山治水,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红土地重新披上了绿装,让“火焰山”成为绿满山、花果山。
植树造林带来绿色生机
“以前这里就是光头,光溜溜的,几乎寸草不生。”3月31日,在长汀县强度水土流失区河田镇乌石岽,寺庙住持释光济指着周围的群山说,“看不见树,留不住水,一下雨,土随着水都流走了,就像剥了一层皮。水土流到山下,堵塞河道,淤积农田,一年的收成也毁了。看不见生灵,没有生命。”
1993年,长汀县林业局租用东方航空公司两架飞机对乌石岽地区进行了飞播造林,后来又经过几轮补植补造,再加上近20年严格的封育管护,如今赤红色的山场已经被马尾松等覆盖,在春日的阳光里一眼望去翠波万顷,满山新绿。
77岁的释光济是土生土长的长汀人,19岁就皈依佛门的他对生命有着比常人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树木与这片土地的感情也有着异乎常人的理解。
“我是1995年从厦门南普陀学成到寺庙做住持的,那时马尾松苗刚刚从土里钻出来,红土地一下有了生机。我看着马尾松苗一天天长大,自己还用省吃俭用的6000块钱,购买了树苗种下。树就是生命,就是这里的希望。”释光济说。
乌石岽是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比较典型的例子。在这里,治理前寸草不生与治理后的翠绿满山,让人们仿佛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也时刻提醒着人们,植树造林对这片土地意味着什么。
崩溃的长汀生态
关于长汀水土流失的最早记录,来自于上世纪40年代一位名叫张木匋的学者撰写的一份调查报告。
“四周山岭尽是一片红色,闪耀着可怕的血光。树木,很少看到!偶然也杂生着几株马尾松或木荷,正像红滑的癞秃头上长着几根黑发,萎绝而凌乱。”<
“在那儿,不闻虫声,不见鼠迹,不投栖息的飞鸟;只有凄怆的静寂,永伴着被毁灭了的山灵。”
从这些记载不难看出,那时长汀的水土流失已经相当严重。
据长汀县志等相关资料记载,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在长汀进行过多次战争,这给当地森林植被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历代封建宗派林权纠纷不断,相互抢伐林木资源,也让大片茂密山林消失。而国民党军队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进驻河田镇开公路、筑碉堡,大量砍伐林木充做军资,还经常纵火烧山,让原本脆弱的当地生态遭受了毁灭性打击。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口剧增,消耗增加,长汀的森林植被很难休养生息。大雨不断冲刷,水土流失加剧,形成大量崩沟,山体支离破碎,大量田地被淹没,最终导致了生态的恶性循环。”长汀县委副书记徐文辉介绍。
河田镇晨光村党支部书记陈长宁也印证了徐文辉的说法:“上世纪70年代,山上见不到绿色,更不用说大树。那时候,一担柴在街上能卖5毛钱,白天要是在哪里看见一棵小树,晚上睡不着觉也要琢磨着怎么去偷砍了卖钱。”生活的基本诉求,在恶劣的生态环境面前被无限放大,让本已不堪重负的生态体系彻底崩溃。
政府主导下的水土流失治理
改变始于上世纪80年代。
1983年4月2日,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第一次来到河田视察。看到支离破碎、不着绿色的山体,项南极为震撼,自此长汀的水土流失成为他的一块心病。当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把长汀列为全省水土保持试点开展治理工作。项南还在与当地群众的交流中,总结出了水土保持的三字经:责任制,最重要;严封山,要做到。多种树,密植好;薪炭林,乔灌草……
1999年11月,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专程考察长汀水土保持工作,决定将长汀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给予扶持。此后连续10年,长汀水土流失治理都列入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2001年10月,习近平再次考察长汀,作出了“再干八年,解决长汀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要指示。
几十年来,在政府主导下,长汀人以水滴石穿、人一我十的精神,与水土流失做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场斗争关乎着生存,也关系着未来。长汀人总说,过去的红色革命,需要先烈们前仆后继。现在的绿色革命,同样需要有前仆后继的精神。
如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当年栽植的香樟树在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里枝繁叶茂,旺盛的生长着。在科技园周围的群山中,树木被一棵棵种下,绿色在一寸土地一寸土地的扩展,水土流失逐渐得到遏制。
“长汀人民不容易,几十年持续不断的植树造林,累计治理水土流失117.8万亩,治理区植被覆盖度由15%-35%提高到65%-91%,植物种类由7科7属8种增加到20科26属30种,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平方公里8580吨下降到438-605吨,径流含沙量由每立方米0.36公斤下降到0.17公斤,全县森林覆盖率上升到了79.4%。”长汀县县长李善昌说。
推荐阅读:
山东寿光: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盐碱地建4A景区
江苏盱眙:山水名城的绿色“勋章”
陕西省退耕还林固碳释氧生态效益显著
河南:林下经济激发生态中原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