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山西右玉: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2012-8-17 10:25:57

1880年前后,这里的“丁戊奇灾”迫使民众进行了人口史上三次大迁徙之一的——走西口;

1982年,这里即使“大白天的也要点油灯”,深受霜冻、黄沙等五大自然灾害的困扰;

2012年,这里摇身变成闻名遐迩的“塞上绿洲”。

130多年间,故事的主角都是这里,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

右玉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再向北走120公里就可到达呼和浩特。尽管是七月的夏日,但右玉凉风习习。

右玉县境内丘陵起伏,是三北地区长城沿线潜在沙漠化区域。全县总人口11.28万,其中农业人口9.27万,总面积293.5万亩。

北欧风情 右玉精神

经由三北防护林与其他生态工程树种的配合,在缓缓的丘陵上,草木、灌木、树木呈现出了渐变的绿色。进入秋日后,沉淀下来的色彩层层叠叠,流淌出北欧森林的风情,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从大同驱车进入右玉后,是很难把眼前的景象与那个“解放初,仅有残次林8000亩,森林资源覆盖率为0.3%”的右玉联系在一起的。

然而,这个“北欧风情”并不是植树时有意为之的。

新中国成立后,从50年代到70年代,右玉不断与风沙顽强拼搏,营造了大面积的小叶杨片林。197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启动后,在“锁风沙、堵沟壑、护河岸”实施大面积杨树造林的基础上,又营造了相当规模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及灌木林。

目前,右玉县有林面积超过150万亩,林木绿化率为53%。到了秋天,整个缓坡丘陵呈现的是杨树林、针阔混交林与灌木林红黄交相呼应的美丽景色,是右玉县四期工程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巧合。

右玉有许许多多的植树故事,老王家就是其中一个。老王名叫王占峰,1982年时他29岁,在大同市开着自己的旅店,手里有两万多元,是个让人羡慕的“万元户”。但是老王却在而立之年干了件“众叛亲离”的事儿——回家,植树!

老王的家牛心乡老墙框村在百姓心里是个连牲口都不来的地方,是个一刮黄风就得在大白天点油灯的地方,是个杂石丛生的荒山。

王占峰的思想总是先人一步。他认为,生态搞不好,别的都是白搭。他站在如今满眼绿色的 3000亩林地面前,骄傲地指给大家看,“东边是松树林,中间是果树,西边是杂交林”。30年,常人难以想象,独自居住在山上的王占峰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刚刚开始植树的时候,成活率只有30%,栽3次才能活下来”;“早上五点,天刚亮,我背些糊糊就往山上去栽树,天黑了再回来;有年山上发洪水,住的地方全给淹了”;“前些年山上没有水塔水渠没有电,浇水只能靠从山脚下打水往上背。”想象得到的和想象不到的困难都没有阻止王占峰种树的脚步。

这或许就是“右玉精神”的传承与体现。

坚韧,持之以恒的坚韧。

60年来,右玉县一直传递着绿色的接力棒,在大片造林不放松的同时,点面结合,提升景区绿化步伐,建设了南山公园、松涛园、辛堡梁等一批生态绿化景区。

改革树种 绩效考评

“我们一开始种植落叶松,树干连鞋带粗都没有,没啥信心。后来的树种改革真是件伟大的事情,樟子松是右玉造林的突变性飞跃,由小老松到樟子松的飞跃。”曾任右玉县政协主席的王德功说。

在右玉,现在的主栽树种是油松和樟子松。油松耐寒,樟子松适宜在山西省的海拔高度生长。如今,这两个树种遍布右玉县各个角落。右玉县根据不同区域立地条件,采取了“阳坡柠条阴坡松,沟底河岸沙荆林,通道村镇栽杨柳,林中进草草间林”的建设模式,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相结合,进行大规模集中连片治理。同时,围绕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以“灌木铺地、针叶阔混交、常绿树当家、花灌木点缀”为基本模式。

在流域治理方面,右玉县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与全面开发相结合,形成了高低错落、功能各异的生态植被系统。同时发展畜牧业、旅游业等拉动农民收入。

王德功回忆自己当年在宣传部工作时,270苗高秆树被牲畜啃了17苗没有成活,于是他在工作之余带着同事去补上17棵树和树木的维护费。就是这样,右玉的民众将植绿护绿作为自己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县委办公在种树工地,开运动会在种树工地,卖棉布卖衣服的在种树工地,文化宣传在种树工地,唱戏也在种树工地。“一个系统一座山”,右玉人“一人做两份工作”,不光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每个人还要做好植绿护绿工作。

近年来,右玉县把“三北”防护林建设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年终对全县承担造林绿化任务的乡镇、部门、单位和企业进行严格考核奖惩。凡成绩突出的,对单位及主要负责人给予表彰奖励;工作落后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对主要责任人给予警告、诫勉谈话和撤职等处罚。

靠着右玉人一代代的不断积累,不光石炮沟改变了模样,整个右玉逐渐成为了绿色、凉爽的宜居宝地,森林覆盖率从解放初的0.3%上升到现在的53%。

分期付款 事实说话

“三北”防护林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右玉县建立了严格的工程管理机制,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如,严格实行“三三四”制,将资金拨付与造林成活率绑定在一起。当年预付30%树苗款;秋后验收成活率达到要求后再付30%;第二年秋季保存率合格的,再付余下的40%。

从“三北”工程开始,多项生态工程相继在右玉实施,当地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全县构筑了绿化带、生态园、风景线、示范片、种苗圃相结合的生态网络,有力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小气候。通过造林种草,阻止了风口地带的沙丘移动。近年来,右玉县的沙尘暴天数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减少了一半,在林地影响的有效范围内平均风速降低了29.7%,逐年增加的植被使地表径流和河水含沙量减少了60%。

右玉的居民常说,“山上有了树,等于修水库”。

面对外界对三北地区种植乔木是“抽水机”的质疑,林业工人告诉记者:“一片雨季云团经过,如果地面的乔木林少,就形不成有效降雨。但到了有十几万亩林子的右玉,小范围的局部气候适宜,就可形成降水。”正因为右玉县坚持不懈地植绿护绿,过去山洪暴发、泥沙横流的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因为树木涵养了水源。“假设是荒地的话,降雨就直接进入了土壤层,一部分挥发一部分渗入地下。而有大规模乔木的地方,对水系是个保护作用。”

据右玉县介绍,近年来,田间林网水分蒸发比旷野年平均减少8.8%,在作物生长需水量较多的6月-8月,林网蒸发量为784.8毫米,而对照点蒸发量为832.1毫米。与此同时,降水量明显增多,近5年平均降水量较周边的县高出30毫米-40毫米。

植被的增加还减少了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林内日平均气温比旷野提高0.5℃,田间温度比林网外提高0.7℃,同时在霜冻来临较早的年份,林带百米以内的霜冻比百米外霜冻推迟7天左右。冰雹也由过去年平均7.2次减少到1.5次,而且多发生在林木稀少的区域。

如今的右玉县,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塞上绿洲”。殊不知,成片的绿色是靠多少次一铲铲铁锹的积累。右玉县缺乏煤炭资源,资金来源也十分有限,但在“右玉精神”的支持下,在绿色的道路上,一点绿、一行绿、一路绿、一片绿,渐行渐远。

推荐阅读:

山东东营前邵村:盐碱地里种出“摇钱树”

银川上下同心打造“塞上绿洲”

四川:泸州纳溪区70万亩竹林撑起一片绿色天空

山西平鲁:生态脆弱区 绿色助力华丽转身

编辑: 三叶草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