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成效斐然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鹏 2012/9/12 16:26:10
“我在山上的帐篷里生活了近80年,现在儿子跑跑生意,儿媳在院内暖棚种菜,再加上政府给的饲料粮补助和燃料补助,搬迁移居城镇后真的感到很幸福,这是过去连做梦都想不到的。”位于三江源核心保护区,从高寒牧区搬迁到城镇的甘德县达协塘移民社区84岁的藏族老阿妈卓德高兴地对记者说。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启动区,是我国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藏区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全国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启动实施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到2012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八年来,项目实施单位和保护区的干部群众,一路激情、一路奋进,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铿锵有力,成效斐然。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属国家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和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示范性工程,规划总投资75亿元,共有22个子项目,从一开始,我们就努力做到保护工作科学推进、稳步实施,并取得了成效。”青海省三江源办专职副主任李晓南介绍说。
截至2012年8月底,三江源工程累计下达投资59.04亿元,已完成投资55亿元,占下达投资的93.2%,22个子项目中能源建设、森林草原防火、鼠害防治、退耕还林(草)、小城镇建设、生态移民、人工增雨、沙漠化土地防治等工程已完成建设任务,共完成退牧还草4936万亩、黑土滩治理138.4万亩、鼠害防治8796.46万亩、退耕还林(草)9.81万亩、封山育林292.01万亩、沙漠化防治66.16万亩、重点湿地保护58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5.2平方公里、灌溉饲草料基地建设2.5万亩、生态移民10733户55773人、科技培训农牧民33341人和建立科技示范户1228户、能源建设30421户,并完成16个保护管理站点基础设施建设和13项科研课题,建成森林、草原县级防火工程各17处、州级各2处,建立14个生态监测综合站点、496个基础监测点、3个水土保持监测小区,解决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94757人的饮水困难等。
李晓南说:“这些工程的实施与推进,对于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青海集全省之智、聚全省之力,站在为中华民族的未来、为国家建设生态屏障的高度,实施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生态保护建设工程。
如今的三江源,绿色的希望正在升腾,绿色文明也正在崛起:
水源涵养能力整体提高。水资源总量增加,2005年—2011年水资源总量呈逐年平稳增长的态势,黄河、长江、澜沧江2011年出境水量581亿立方米,比2004年(477亿立方米)增长22%,共增加出境水量633亿立方米,其中人工增雨的贡献率占30%左右。主要湖泊净增加245平方公里,黄河源头“千湖”湿地开始整体恢复,湿地生态特征和湿地功能整合性明显增强。水质得到改善,2011年对三江源区11个水环境断面年度监测显示其水质均达到国家类标准以上。
草地退化趋势初步遏制。据统计,植被明显恢复。草地盖度提高,黑土滩治理区植被盖度由治理前的20%提高到80%以上,重点治理区草原植被覆盖度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高寒干草原由20%—30%提高到30%—40%,高寒草甸由30%—40%提高到40%—50%)。
森林生态功能明显增强。2011年同2005年相比,森林生态功能增强,森林面积净增加150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增加24.94万亩,未成林造林地增加30.41万亩,而且郁闭度提高,林木生物量增加。
水土保持能力明显提升。2010年三江源区各河流控制站年平均含沙量与多年平均值相比,直门达站、新寨站、同仁站分别减少了11.4%、60.3%、16.3%。2005年至2009年荒漠面积净减少95.63平方公里,项目区沙化防治点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不到15%增加到了38.2%,牧草高度达到8.5厘米—13.5厘米,比非治理区提高了3.5厘米—5.5厘米。
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青海省测绘局副局长唐千里告诉记者,据粗略普查,目前仅玛多县境内的藏原羚数量已达4万只以上,比10年前增加了1.5万只;藏野驴3万多头,增加了2000多头;岩羊7000多只,增加了4800多只。如今,三江源区藏羚奔腾,野驴成群,野生动物数量迅速增多,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野生动物乐园”。
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青海省副省长邓本太说,8年来,三江源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增强,牧民就医难、子女上学难、行路难、吃水难和用电难、看电视难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2005年—2010年,三江源区农牧民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推荐阅读:
山东昌邑:生态建设交出“国”字号答卷
辽宁:朝阳双塔区治理废矿 荒山变绿
新疆:兵团人 天山南北创绿色奇迹
陕西:太白县林特产业立体发展致富村民纪实
编辑: 三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