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青山工程看鞍山“四造并举”绿海城

来源:东北新闻网  作者:侯国政  2012/10/9 12:41:46

 

结合矿山治理实施造地工程

将青山工程与造地以及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相结合,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解决青山还绿的资金,是海城市既增加林业用地和耕地面积,又解决投入不足问题的重要创新举措。

结合矿山复垦,造林业用地。主要是针对矿山破坏的山体和土地,采取爆破碎石、推梯田、覆客土等方式,恢复林业用地。海城市计划造林业用地2万亩。另外,在矿区工业园区建设上,海城市提出了建设森林型园区、花园式企业的思路。以牌楼镁制品加工园区为例,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未来园区绿化率要达到30%以上,造林造绿用地可达到6平方公里以上。

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造耕地。就是结合国家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将山区特别是自然保护区的农村宅基地与新城新市镇工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用地挂钩,将山区农民搬迁到新型农村社区,对原来山区农民的宅基地,宜林则林,宜耕则耕,这样既改善了原来山区农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又解决青山的保护问题。目前海城市正在启动接文镇三家堡自然保护区和大桃沟村民宅基地与牌楼镇工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预计可腾出林业和农业用地1平方公里左右。全市其他山区的群众也将按照这种模式,逐步搬迁到新型农村社区。

结合矿山污染区群众搬迁,造工矿用地。海城市围绕不适合造绿的矿山闭坑企业、矿山废弃地整理以及矿山污染区村屯整体搬迁,采取填坑、排岩、迁村等工程措施造地。以牌楼镇东牌楼、杨甸村等地区为重点,计划造地14平方公里,其中通过实施污染区居民搬迁方式造地12.75平方公里,搬迁居民2100户,通过填坑等方式造地1.25平方公里。今年计划投资7亿元,完成造地7平方公里。目前已投入资金3亿元,完成了东牌楼、杨甸等污染区群众2村654户的拆迁,腾出土地1.8平方公里,这些动迁的居民将全部搬到析木新城区居住,从此彻底告别污染。同时采取爆破碎石,填坑造地等工程措施,完成造地1.25平方公里。余下4平方公里居民搬迁造地年末前可全部完成。通过年初以来的造地工程实践,造地工程每平方米土地收益在50元左右,今年造出的7平方公里土地,级差净收益在3.5亿元左右,将全部用于造绿投入,从而实现了产业用地拓展、污染区群众生活环境改善和造绿资金来源的多赢。

结合产业发展实施造园工程

青山工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造绿,二是护绿,造绿投入不足可通过造地来弥补,但是护绿资金,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光靠财政净投入,是难以为继的。为此,海城市将青山工程与建设各类园区,推动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发展,筹措护绿专项资金。

打造矿业经济。海城市结合青山工程的造地工程,拓展矿产品工业园区面积,改变以往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企业发展模式,通过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做强海城的矿产品加工产业,通过矿业经济发展形成的税收,提取护绿专项资金。按照这个思路,全市在牌楼镇规划建设了占地20平方公里的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东区,空间布局为代家沟工业区和海镁工业区,重点发展以镁耐材高端产品为主的镁制品加工产业集群。今年园区面积将在现有6平方公里的基础上扩大到13平方公里。为了推进园区建设,海城市还着力推进了东部矿山企业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治理违法生产和环境污染,推动企业向园区集聚。目前,已累计治理企业260家。计划到“十二五”期末,牌楼海城菱镁基地东区工业园面积将达到2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30家,年可实现产值700亿元,税收35亿元,可增加5000个就业岗位。

打造林业经济。海城市结合青山工程的“小开荒”治理,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全市以500亩为标准,在东部山区规划建设了18个林业园区,通过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打造旅游经济。在东部山区,海城市结合封山育林和封山禁牧,依托森林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东部山区文化旅游产业带,整合白云山、九龙川等优质森林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产业。目前旅游产业大道已经开工建设,旅游产业招商正在推进。同时针对其他破坏山体,海城市采取“一山一策”,努力把青山工程和旅游经济等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做到既恢复了生态又实现了经济效益。

结合新城建设实施造城工程

析木新城牌楼镇是海城市矿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集中地区,而且群众的居住区和工业区混杂,一方面工业区想发展,但受制于群众的居住区;另一方面,群众无力搬迁,饱受污染之苦。

为了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海城将青山工程污染区群众搬迁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将牌楼镇发展定位为工业区和生产型服务区,优良生产要素向牌楼集聚。同时,将生态环境优良的析木新城定位为新型农村社区和商贸旅游区,优良生活要素向析木集聚,析木的工业向牌楼集聚。目前析木新城核心区规划已经完成,正在加紧编制专项规划。今年重点是完成新城核心区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造林绿化和公益设施配套,建设新的行政办公中心、整合周边镇区5所中学的高标准寄宿制中学以及污染区搬迁居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久的将来,一座功能完备、产业雄厚、生态宜居、繁荣富庶的新城将展现在海城市东部山区。

标本兼治实现“四个保障”

海城市按照统筹兼顾、综合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集中精力、人力、物力和财力,全面启动实施青山工程,最终要实现“四个保障”目标。

一是保障村集体收入来源。通过组建镇村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对小开荒林地整理流转增收,通过污染区群众搬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打造村集体资产等措施,保障了村集体收入有持续稳定的来源。

二是保障农民可持续增收。通过“小开荒”地流转特别是林地入股,发展规模林业园区,实现农民由单一农民向股东、林业产业工人等多元身份转变,保证了农民多渠道增收。

三是保障护绿资金长效投入。通过造园和造城形成的税收,每年提取一定比例,作为造绿工程后期管护基金,建立了护绿长效机制,确保了造绿成果。

四是保障产业永续发展。通过青山工程造地、造园、造城及土地流转,培育壮大规模化农业、园区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了三次产业永续发展。

秉承勇往直前、开拓创新优秀品质的海城人,在青山工程中趟出“四造并举”与“四保齐抓”这条独具特色的新路子,照此持之以恒地走下去,换来的必将是一个山更青、天更蓝、水更清的新海城!

推荐阅读:

广西:良好生态推动巴马寿乡和谐发展

云南大姚:“金果果”成为绿化荒山 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内蒙通辽市奈曼旗林产业年产值超过1亿元

山东青州市花香醉游人 花卉产业富一方百姓

编辑: 三叶草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