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迪庆:农民捧上生态饭碗家门口“养绿”就业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杨之辉 2012/11/20 15:33:06
自“十五”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云南省迪庆州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和“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通过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走出了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农民增收“三赢”的路子。
走进香格里拉,深山林木重重叠叠。然而,在“木头财政”年代,香格里拉森林大面积被砍伐,这种靠山吃山、向自然索取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延续到1998年长江上游天然林禁伐前。当年,迪庆州全面停止了天然林采伐,林业由过去的支柱产业调整为重要的基础产业,确定了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林业工作的重点。
“以前村民靠木材生活,现在靠旅游致富,大家尝到了产业综合开发的甜头,谁也不愿意砍伐木材了。”村民拉茸说,如今的他是普达措国家公园的一名环保车驾驶员。
为改变“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迪庆州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明确了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目标,发展以核桃为主的三大特色经济林基地,大力开发林下资源和野生动物驯养,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提升森林生态旅游品牌,扶持培育涉林龙头企业,使迪庆州不仅摆脱了天然林禁伐后的困境,并走上了一条富裕之路。
目前,迪庆州特色经济林基地达70万亩,其中核桃保存面积达62万亩,年产核桃1.95万吨;涉林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8户;涉林企业5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7家;观赏苗木企业5家,产值1160万元;野生动物驯养企业9家,驯养繁殖野猪、梅花鹿、环颈雉等,产值达1016万元;核桃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能力1.16万吨,产值1.13亿元;以松茸、森林蔬菜等林下资源为主的省级龙头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能力4850吨,产值2.36亿元。
自2009年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以来,迪庆州补偿资金累计达到2.2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86亿元,省级财政投入0.42亿元,真正成为全州建设规模最大、投入最多、惠民最广的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国家级公益林涉及全州29个乡(镇)185个村民委员会,惠及林农29.30万人;省级公益林涉及全州26个乡(镇)142个村民委员会,惠及林农15.61万人。
浪茸村民小组长茸北笑着说:“从前村里人靠砍树过日子,现在靠保护生态致富。国家的生态补偿金、养牦牛、捡松茸、种森林蔬菜、中草药的收入……样样都是钱,家家每年都有几万元的收入。”
良好生态变成了“摇钱树”,公益林成为农民发展经济的“绿色银行”。至2011年底,迪庆州林业产值达11.7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1200元左右。
此外,迪庆州委、州政府以“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品牌为依托,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整合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建设“五大国家公园”,全面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向中外游客展示迪庆高原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据统计,199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2.6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009万元,2011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17.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7亿元。普达措国家公园1997年森林生态旅游收入仅为90万元,2011年门票收入达到17亿元。
绿色在一点一滴地汇聚着,变化也在日新月异地产生着:森林蓄积量由原来的2.27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41亿立方米;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态恢复措施,森林面积增加到现在的2826.63万亩;迪庆州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5%上升到了73.95%,居全省首位。
推荐阅读:
退耕还林 推动中国农村新变革
江苏:杨树撑起林业半壁江山
湖南永州阳明山生态建设打造“绿色明珠”
福建:扶持新兴产业 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编辑: 三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