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山西夏县:富农强林 挺起转性跨越的脊梁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赵平杰 扆广军  2012/12/27 13:40:35

夏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因夏朝在此建都而闻名于世。嫘祖、介子推、司马光等历代先贤和勤劳智慧的夏都人民共同创造了夏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夏县又是全国绿化名县、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经济发展落后县,更是省定扶贫重点县。

近年来,夏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立足夏县实际,确立了“在扬长补短中转型,在强县富民中跨越”的发展主题,在扬农业之长增加农民收入上,全力发展了一村一品,一方面,继续巩固和提升夏县农业生产的优势和传统,按照抓典型、出精品、上规模、建示范的思路,不断做大做精蔬菜、水果、粮食三大主导产业。

一方面,依托山区、平川、丘陵不同地利条件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板栗、苹果、大枣、花椒、杏、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不断拓展农业产业新优势。同时,大力扶持以中森木业、骏达木业、田源果汁、格瑞特葡萄酒、旭景养殖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让农民摆脱了贫困,在生活殷实中快走向小康。在扬林业之长打造生态夏县、美丽夏县上,一任接一任干部,甘于奉献,肯于接力,使全县森林覆盖率增加到40.56%,森林蓄积量达到212.97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提高到48.7%,获得了诸多的荣誉: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绿色小康县”,以及山西省“造林绿化优秀县”、“造林绿化先进县”和首批“林业生态县”。农业和林业双轮驱动,让夏县挺起了转性跨越的脊梁。

“一村一品”唱响农民富裕之歌

粮食生产走上精专之路。近年来,该县在粮食生产上实施了粮食高产创建、双创增粮、玉米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一喷三防等一大批稳粮增粮惠农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裴介镇万亩双创增粮项目区小麦平均亩产514公斤,较全县平均亩产357公斤增44%。墙下村示范户方根山种植的5.5亩“良星99”,平均亩产达到了625.8公斤,创我县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为全县粮食生产大丰收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由于风调雨顺及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了全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今年全县粮食播种总面积74.05万亩,总产26.6765万吨,不仅实现了八连增,而且创历史新高,超指标6.8765万吨,增幅34.7%。其中:小麦收获面积33.3万亩,单产357.1公斤,较上年增15.9%,总产11.9万吨,较上年增17.3%,被评为山西省小麦生产先进县,奖补资金300万元;秋粮收获面积38.6万亩,单产382.8公斤,总产14.77万吨。同时,2012年粮食补贴面积核实工作已基本结束,其中小麦核实面积33.24万亩,玉米39.43万亩,杂粮1.37万亩,薯类0.39万亩。实际完成玉米良种补贴面积38.98万亩,超指标1.278万亩,实际补贴资金389.8万元,多补贴资金12.78万元。实际完成棉花良种补贴面积23867亩,较指标少完成16633亩,实际补贴资金35.8万元,少补贴资金24.95万元。这些强农惠农工程及政策的实施,为全县粮食生产大丰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蔬菜生产实现无公害。在蔬菜产业发展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蔬菜做为“一县一业”发展总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并出台了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优惠政策,并被列为山西省“一县一业”蔬菜生产重点县,为蔬菜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强有力的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作为主管部门,积极抽调专业骨干,协助各乡镇及重点村搞规划、抓指导、强服务,并大力推广营养模块育苗、起垄栽培、机械化作业、水肥一体化、黄板诱杀、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等实用技术,先后累计培训菜农90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10000余份,为全县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今年全县新增设施蔬菜播种面积6990亩,其中:日光温室2600亩、拱棚3290亩、节水莲菜1100亩。目前,全县蔬菜播种总面积达到20.4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4.8万亩(日光温室5.76万亩、大中小拱棚9.04万亩),总产80余万吨。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万亩,认证无公害蔬菜水果品种8个,认证有机农产品8个,注册了“禹青”牌无公害农产品商标,并形成了“六大”规模型生产基地。即:庙前镇杨村、付村为中心的万亩番茄、芸豆生产基地;瑶峰镇中留、社西为中心的万亩辣椒、黄瓜生产基地;瑶峰镇大辛、裴介镇四辛庄村为中心的万亩设施芹菜生产基地;水头镇东张、西张为中心的万亩韭菜、甘蓝生产基地;南大里乡万亩温室辣椒生产基地;泗交镇西沟、窑头为中心的万亩露地辣椒、豆角、土豆生产基地。

水果生产提高了品质。今年全县新增水果面积9150亩,超2000亩指标357%。同时,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提升水果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在胡张、水头两个乡镇规划建设了4200亩标准化果园,在胡张乡西下冯村、王村、枣园村和裴介镇鲁因村实施低产园改造8260亩。并围绕标准化果园建设、设施水果栽培、实用新技术推广等,邀请省、市、县有关专家对果业专业合作社及果农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累计培训55场次,培训果农8000余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2万余份,有效增强了果农生产技能,提高了果品品质和经济效益。目前,全县水果总面积达到11.4万亩,总产23.16万吨。其中:标准化果园1.4万亩,设施水果0.85万亩。
中药材生产后势强劲。中药材是夏县庙前、瑶峰、南大里等乡镇前山区的一项传统产业,近年来,受市场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因素的影响,农民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县委县政府借势引导,并给予品种、管理技术等方面服务。目前,全县防风、黄芩、远志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163万亩,野生面积7.5万亩,总产量2930吨。

棉花生产续写辉煌。六七十年代,夏县就是全国有名的棉花生产大县。如今,万亩棉花生产基地建设在禹王乡拉开帷幕,项目总投资42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50万元,地方投资75万元,分今明两年实施。建设地点:禹王村、郭里村、西其里村等5个村,建设内容包括:建安工程1373平方米,配套井房41个,机井配套37眼,灌溉工程4300亩,平田整地1000亩,整修田间道路5公里,栽植树木2000株,建病虫测报点5个,购置仪器设备91台(套)。目前,该项目前期招投标等工作全部完成,已进入实施阶段,预计明年10月底前完工。

“一村一品”发展如火如荼。在“一村一品”建设上,该县坚持“着眼现代农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重点培育,连片发展”的思路,以蔬菜产业为重点,采取项目带动、企业拉动、行政推动、政策调动等措施,种、养、加全面协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一村一品”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已形成典型蔬菜专业村95个,水果专业村56个,畜牧养殖、药材种植、运输、加工、建筑等各类专业村31个。正在创建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和推进村50个,其中列入省级示范村和重点推进村45个。同时涌现出了圪塔村蔬菜、双庙村红枣、兴南村油桃、三贤庄村葡萄、西村中药材、小吕村运输、中卫村木器加工等一批“一村一品”典型村。这些村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达到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均高于全县水平,对全县“一村一品”发展具有积极地辐射带动作用。

推荐阅读:

吉林露水河林业局:接续替代产业 托起绿色希望

河北省承德新杖子乡致富经:以林果带游 以游促林果

江西宁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既保护生态又发展林下经济

河南洛阳:林业科技打造兴林富民新引擎

编辑: 三叶草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