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的花卉市场,杨郑是一位特殊的人物。这位从媒体界享有盛誉的资深记者转行花卉市场着实引起了一番轰动。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在已经卓有成绩的领域突然转行于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并且在这个领域树立起了自己的一个行业标杆,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敢于挑起这个市场已经逐渐减值的行业会长的重担?就着这些疑问,本网记者在一个充满朝气的清晨去到了杨郑会长的办公室。
走进办公室的一刹那,记者就被办公室充满春意的布置所倾倒。办公室虽然不大,但是却布置的极其考究,办公桌上有长势极好的桃花,三月桃花分外红,正是它的现实写照,窗台上种满了各色凸显春意的植物,墙上挂着一幅杨会长铿锵有力的书法作品,无论是谁进入办公室,都会被他那书法宏伟的气势所吸引。
“陶渊明”式生活 触发绿色经济念头
已经54岁的杨会长,岁月仿似与他为友。在他身上除了能看见一种淡泊宁志的心境外,完全找不到岁月流逝过的痕迹,他犹如时间的宠儿,在岁月的长河里尽情的游淌昂翔,在他的王国里画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无疑,作为一个媒体记者,他是成功的。毕业后的他就职于《信息快报》西南地区办,并凭着出色的工作成为地区首席记者,随着工作成绩的越加突出,其后任四川经济日报《人才·就业》周刊主编。随着在媒体界日渐突出的影响力, 1997年,他被海南国际邀请前往国外工作,直至2000年荣耀归国。
许是在国外的工作、生活经历触动了杨会长的心弦,在国外工作的那几年,杨会长深刻感受到了国际化发展速度的迅猛,但同时也惊叹于国外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其绿化建设也毫不示弱。回国后的他更向往的是周末能带着家人一起出门踏青,享受大自然亲切的怀抱所带来的幸福触觉,“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这是归国时杨会长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成了他的至高追求,为了这清雅的追求,他开始试着归隐田园,回到自家乡下拨弄起花花草草来,原本是带着随性的心态去种的花花草草却在来年红满园,热了他的心窝,周围许多民众都慕名前去参观他的“花花草草”,在前去参观的民众中有人无意间说了一句“老杨的这些花花草草种得这么漂亮,但是不拿出去卖啊,真是可惜了这一园的春色哟”,就是这么一句话,杨会长的心头突然一阵热流涌上心头,他觉得虽然自己现在的日子过得随性幸福,却不知现在还有多少人依然在为生活奔波劳累,于是他萌生了一种通过花卉经济来带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念头,随之成立了四川慧众绿业传媒有限公司。
试水“花卉市场” 享受成功喜悦
当时的四川,经济处于发展期。人们疏于对花卉市场的关注,并未认知到花卉市场的市场空间,花卉市场相对来说黯淡,他在此种行业环境下,开始着力行业推广。
一开始也是门外汉的他其实走了不少弯路,在选种苗或者是土地时由于经验的缺乏,总是得不到预想的成效,不过他并未被失败所压倒,反之正是种种的失败激发了他越加想要成功的决心。随着种植经验的慢慢积累,以及对市场的正确预见性,在经历颇多失败之后终于迎来了胜利的一战。“自我成立公司后,便着力开拓市场,让人们了解花卉市场有着怎样的前景,我抓住当时房地产市场的叫好声、市政府大力推行的绿化工程建设这两大机遇,两年之后,我的投入终于有了比较可观的回报,并且渐渐在花卉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也在花卉市场初尝了丰收的喜悦。”他乐呵呵地说起当时的创业发展史。随后,四川省的花卉市场呈一幅铮铮向荣的发展态势。随着杨郑在花卉市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他被选举为四川省工商联花卉商户的会长。
【对话】
中国经济网四川频道:请您谈谈当前四川花卉市场的现状以及前景。
杨郑会长:近几年市场的发展比较迅猛,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经济市场环境下,它的进步还是比较大,总发展方向明确,但市场走势趋于平淡。四川的市场目前主要存在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以纯经营为目的种植花木人群(群居都江堰、温江、郫县等地),该层次人群可以说是专业技术高端人群,具有国宝级种植艺术,但是它有一定的缺憾,跟不上市场发展和前进的步伐,不能把技术市场扩大化。第二种情况是改革开放以后,某些世代种植花木的人群看到了市场的发展空间,(中富阶层),在市场中占据一定地位,它的市场开拓性强,但是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三种情况是近三五年介入市场,在市场中占比较重的有闲置资金或者是其他行业(如房地产转型)人群的入市,他们一般入市投资较大(一般千万上亿),影响着当前花卉市场的发展。目前四川整个花卉市场的布局就是如此。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某些影响,目前市场处于冬眠期。
中国经济网四川频道:市场处于冬眠期,那么商会有什么样的举措去带领会员单位们敲开市场复苏的大门?
杨郑会长:首先我们要看清当前的发展趋势,无论什么产业都存在“大浪淘沙”,所以我们不能以此来否定市场。作为依附大环境经济政策下的小行业(花卉行业),我们商会会在今年开展一些有实质意义的活动,组织各会员单位参加花木种植的培训以及开展相关论坛来引导市场的正常化发展,给会员单位寻找、提供市场。当然,根据经济学原理,市场存在兼并性,作为商会领导人,我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带动行业的大发展,但是由于政策以及大环境的影响,一些小经营投资者如果在市场中占不稳脚步,我建议转行走兼并战略。还要根据四川实地出发,优化盆景培植。
中国经济网四川频道:对花卉市场的明天有怎样的看法?
杨郑会长:中国的经济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而花卉作为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成正比,所以我对它的明天持乐观态度,并且坚信花卉市场会有一片新天地。
【记者手记】
对于杨会长来说,花卉经济已经远比“经济”来得重要,在他看来,花卉产业带给他的已经不再是经济效益那么简单纯粹的话题,目前已经54岁的他,仿似又回到了最初种植花卉时的心态,他向往80岁还能在田园里欣赏满园的芬芳,他希望花卉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推动人们去找寻心灵最初追求的梦想。他渴望再次回归“陶渊明”式田园生活,他渴望田地间的一切能够愉悦心情,陶冶情操。当然,在事业成功的同时,杨会长也非常的热心公益事业,对他来说,“独乐乐不如与人同乐”,他希望自己的幸福能与人同享,所以曾做出了诸多社会公益事件,并且会在往后的日子里把公益的力量一直延续下去。
推荐阅读:
河北曲阳女子造林绿化队年造林350亩治荒山
孙太利:建设美丽中国要山清水秀天更蓝
河南宝丰24户农民在荒滩建起5000亩“绿色银行”
丹麦驻华大使:“生态城市”理念使国家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