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生态建设绘秀美山川 特色产业铺小康之路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周者军 2013/4/23 12:59:38
康县阳坝镇刘家坝村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之中。近年来,陇南市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市建成生态文明新农村884个。陇南,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贫困人口覆盖面广,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我省14个市州中一直排在靠后位置。
然而,近年来,陇南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生态修复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五大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特色产业开发,绘就了“山绿、水清、人富”的新蓝图。
目前,陇南市森林面积达1631.23万亩,森林覆盖率39.95%,林木绿化率55.86%,居全省首位,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去年,全市以核桃、花椒、油橄榄为主的特色经济林面积达到645万亩,其中,花椒面积、产量、产值居全国第一;油橄榄产量、产值居全国第一;核桃面积、产量、产值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
咬定青山不放松
4月,走进陇南,从米仓山之巅到白龙江之滨,看到的是蓝天碧水、苍茫林海,听到的是鸟鸣啾啾、流水潺潺,一种自然、和谐之美让人陶醉。这是陇南市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咬定青山不放松”,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之后,大自然给予陇南的馈赠。
陇南自然条件独特,既有山高沟深、立地条件差、人均耕地少、自然条件严酷的一面,又有光热水资源丰富、海拔低的一面。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陇南加快科学发展的客观条件和现实依据,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用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的话说:“陇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条件在甘肃省独一无二,陇南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就要作山水文章,打生态牌,这是陇南的优势所在,出路所在。”走进武都区白龙江沿岸的汉王、两水、外纳等乡镇的半山坡上,到处可见绿油油的油橄榄树,谁能想到,10多年前,这些地方都是光秃秃的荒山。在汉王镇佛堂沟的一个油橄榄园里,随风摇曳的橄榄枝下,祥宇油橄榄公司经理李惠正在浇水。“你看,橄榄树长得多好呀!绿化了这里的荒山不说,还成了咱武都人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李惠告诉记者,佛堂沟以前是一条泥石流频发的山谷,山谷两边的山体荒芜而破碎,当地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十里的佛堂,一辈子不走不想。”1998年,区上号召大家在荒山上种植油橄榄,李惠家承包了1200多亩荒山,如今,四季常青的橄榄园成了佛堂沟的独特风景,每年产橄榄果15吨以上。
陇南市林业局局长任建荣告诉记者,近年来,陇南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仅“十一五”期间,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面积79.2万亩,其中完成退耕地造林31万亩,荒山造林44.7万亩,封山育林3.5万亩,迅速扩大了林地面积,有力促进了林业后续产业的蓬勃发展。稳步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十一五”期间,完成封山育林86.38万亩,完成人工模拟飞播造林10.74万亩,工程区新增管护点230个,落实管护人员845人,工程围栏570公里,生物围栏313公里。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使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全面落实公益林工程管护,全力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完成林业灾后恢复重建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基础设施、种苗基地建设、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项目86个。全市各类保护区面积达到849万亩,占到国土面积的20.31%。通过有效保护,全市高等野生植物达到2600种,其中以中国鸽子树、红豆杉为主的重点保护植物有50多种,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世界珍稀物种数量稳步增长。
推荐阅读:
江西:龙南县四项举措做大花卉苗木产业
山东菏泽:牡丹产业 花事纷繁
河北望都:小村庄建成“大森林” 村民靠苗木走致富路
山东:青州市工商局积极助推花卉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编辑: 三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