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山东惠民:打响苗木品牌 农民开着丰田皇冠下地干活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张峰  2013/7/16 14:00:56

自2012年,黄河三角洲绿化苗木博览会(以下简称“苗博会”)已顺利举办两届。举办苗博会的初衷是什么?又给当地百姓带来哪些实惠呢?为什么皂户李镇苗木产业如此发达?记者近日来到该镇一探究竟。

有车在皂户李镇已不是新鲜事

出惠民县城,经省道239进入皂户李镇,道路两旁是满眼绿色,镇口宣传苗博会的大牌子静静地迎接着每一位访客。进入镇子后,记者多方打听,终于在一排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砖瓦房中找到了镇政府。镇政府隔壁道路两侧是漂亮的二层小楼,单从外观上来看,显得似乎不太协调。

这并不影响镇政府富民强镇的路子。这个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的镇,辖74个行政村,其中60多个村子发展绿化苗木,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所有村子中,前找李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通往前找李村的路全是水泥路,主要是为了方便苗木运输。村口地头,49岁的席明才正和同伴侃大山。席明才种树已经有30年,是当时最早的一批人,家里20多亩地种了速生白蜡。问到家里的收入,老席一笑,没有明确回答,“家里肯定有车。”老席说。

有车在这个村子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新鲜的是有几辆什么牌子的车。向前走了没多远,虽然有心理准备,但一辆丰田皇冠还是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难道这是开车下地干活?”果不其然,穿着干净利索的席在福正蹲在地里,和雇的两个人在忙活。
 

这辆价值37万元的丰田皇冠正是席在福的,不过席在福说“这在我们村还不算什么,村里还有奔驰宝马呢”。和别人还在大面积种植白蜡、国槐等传统绿化树种不一样,席在福已经在转型,转而种海棠等新型绿化树种,“1亩地年均纯收入3万多元”。前找李村是皂户李镇绿化苗木种植的“领头羊”,包括席在福在内的四五个人则是前找李村的“领头羊”,他们种什么赚了大钱,别人就跟着种什么。

苗木协会牵头引导农户抱团发展

大规模的种植必然会引起农户之间的竞争,于是皂户李镇苗木协会应时成立。皂户李镇苗木协会会长李灵龙说,协会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协会可以起到监管作用,将无序的竞争引导成抱团发展,此外协会还协调专家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协会成立后,把本地白蜡、国槐等树种的知名度打出去了,吸引全国各地客商来皂户李采购树苗,北京每年扩种30万亩树林,60%的苗木就来自皂户李及周边。”李灵龙介绍说,1亩地可以种植3万多株小苗,每年春季向周边城市苗圃提供2亿株,胸径6到10厘米以上的大苗,每年卖6千万株。建立了黄河三角洲苗木大市场后,周边的苗木也拉过来卖,“因为销路好,价格也好。”

李灵龙说,从最近这十多年来看,种树比种植小麦等增收10到15倍,“种树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省工,打药施肥之后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去照料。”如今,全镇74个行政村,60多个村种植苗木,还带动了其他乡镇搞苗木生产经营。

自举办两届苗博会后,受益的不仅有苗木种植户,还有苗木经营户。李灵龙说,举办两届苗博会后,苗木种植户的订单翻着跟头涨。苗木品种也从原先的几种发展到现在的50多种。

举办苗博会打响苗木品牌

在全县14个乡镇中,皂户李几乎和苗木产业画上了等号,将苗木产业发展到支柱性产业,皂户李镇是有历史渊源的。皂户李镇人民武装部部长王圣杰分管林业,他为记者讲述了皂户李镇苗木产业经历的风风雨雨。

王圣杰介绍,皂户李镇原来就有种植苗木的传统,大概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时省里有一位干部在前找李村挂职,为了给村民增收,他开始引导农户种植八里庄白杨,发展了十几年,群众增收确实见效。”受前找李村的影响,全镇其他乡村也开始种树,于是林业逐渐发展壮大。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作为用材类的白杨受市场影响特别大,效益时好时坏,此时前找李村引进了原生白蜡,当地的苗木开始从用材类向绿化类转变。这是林业结构的一次大转折,前找李村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王圣杰说。

“绿化类树种发展了七八年,效益一直很好,也带动了其他村种植。2000年前后,绿化苗木市场也不再如日中天,甚至出现了村民伐树当柴烧的局面,但是前找李村一直坚持了下来。经过2年的衰败之后,市场又突然逆转,销量直线上升。也正是从此时开始,全镇苗木开始正式扩大种植面积。”一年后,皂户李镇通过白蜡研究所引进了速生白蜡,现在全镇7万亩地,5万多亩地种树苗,85%是速生白蜡。

说起苗博会的举办,王圣杰深有感触。王圣杰说,当时到市林业局汇报工作时,一位领导说,“皂户李苗子多,但是种得太分散,也没有什么品牌。农户各种各的,政府也没参与进去,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太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黄河三角洲绿化苗木博览会成立。

推荐阅读:

湖北宜昌:合作社“抱团”种苗木 村民打工挣收入

山东滨州:苗木产业带富集体和村民

山东德州:上半年发展花卉苗木面积达11万亩

花卉电商近期将启用 漳州传统产业开启新时代

编辑: 三叶草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