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从粗放发展走向集约经营
来源:中国林业新闻网 作者:刘正洁 2013/9/26 14:16:54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是“沂州海棠之乡”、“林果苗木之乡”、“白柳之乡”。这里的绿色产业经过数十年的滚动发展,已经提档升级,建成集生产、交易、展示、科技、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绿色产业区。
完善规划 高起点定位
汤河镇的绿色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传统粗放的经营管理方式一直阻碍着产业进步。如何做大做优这个绿色产业,汤河镇近几年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他们重金聘请中国农科院、北京林业大学专家对花木产业进行总体规划,制定了“一环、两带、三园”的发展规划。
“一环”即搞好沭河、汤河以及东外环路沿线苗木花卉集中连片开发,改造提升万亩花木基地,建立沂州海棠新种质资源库,培育展示推广沂州海棠等花卉盆景,打造“规模化、科技化、精品化、标准化、品牌化、景区化”的花木产业园区;“两带”即沿汤河、沭河河流建设国家级湿地保护区,面积2.3万亩,构建丰富多样的苗木花卉原生态生长环境;“三园”就是“国际花木城园区”、“世界海棠博览园”、“东外环沿线花木园”,致力打造江北最大的花木产业交易市场和休闲景观区。
加强扶持 重点引导
汤河镇注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突出抓好基础投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市场培育。投入资金8000万元,完善道路、供电、水道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汤沭河沿岸滨河路、环博览园等道路规划建设,并对大南庄、后东庄等一批专业村进行重点扶持,发挥万隆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中华海棠园等海棠基地和春卉沂州海棠专业合作社建设,引导农民开展苗木花卉种植,构建了“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
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积极培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出台《农业规模化发展暨土地流转奖励办法(试行)》,鼓励土地流转和集中连片种植经营,50亩以上的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集群发展 壮大规模
以大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逐渐完善产销研一体化经营模式,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总投资2.6亿元的临沂国际花木城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北方规模较大、品种最全的花卉苗木批发零售交易中心和研发中心,全面提升汤河镇苗木花卉产业市场形象和档次。总投资1.4亿元的世界海棠博览园项目,占地1600亩,将建设集海棠种植、培育、繁殖、研发、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汤河镇还规划东外环道路两侧150米范围内沿街花木园,建设以中高档苗木及假植大树为主的景观带,分段分区域规划各类花木展示交易区。目前,东外环沿线花木园共有业主350余户,发展各类花卉苗木8000余亩,年可实现市场交易额2.9亿元,带动了12个村庄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帮助3000余户家庭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并带动了销售、物流、农资经销等行业发展。
科技支撑 做优做强
汤河镇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加快科研成果研发和转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植适销对路的名优品种,坚持以规范提升为保障,打造苗木花卉产业新亮点。汤河镇先后与北京农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了“沂州海棠研究所”,已建6处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科技带头人600多人,开发了木瓜属海棠、苹果属海棠两大系列,沂蒙红、长寿乐、绿宝石等30多个新品种,研发了海棠花茶、木瓜食用油等新产品20余种,推广现代化生产技术10多项;同时,加强苗木花卉业从业者的素质培训,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50多期,培训人员4000多人次。
木柳依依,海棠绽放。眼下的汤河清风阵阵,风光宜人。全镇果树、花卉苗木的跨步发展,白柳、柳编产业规模的急剧膨胀,开阔着汤河镇干部群众的致富路,迎接着汤河镇一个更加美丽,更加富裕的明天。
推荐阅读:
苗木成为东安林业支柱产业
苗木生产与生态旅游托起的竹柳梦
铁汉生态5亿山西建苗木花卉基地 布局华北
湖北:八项措施支持林业企业转型升级
编辑: 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