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甘肃:苗林结合 荒山变“银行”

来源:中国林业新闻网  作者:石颢  2014/4/16 13:34:43

清明节前夕,在甘肃省宁县盘克镇乡村,到处都是干部群众定植苗林、挖苗装车的红火场面,条条乡路上,拉运苗林的车辆络绎不绝。一个子午岭西麓林缘的山区镇,何来这样的喜人“风景”?

盘克镇坐落在罗山付林场西南缘,大部分土地是陡坡地,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2005年初,一部分村民凭着他们在村边林场打工学得的育苗技术,返乡组建成立盘克苗木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苗木产业。在“一亩苗木一座楼”的效益驱动下,盘克镇南川区苗木产业迅猛壮大。仅6年时间,全镇种植面积就达到3500亩。2012年,全镇苗木留床面积达到1.23万亩,当年人均来自苗木产业的纯收入为6500元,成为全县小康农户建设的典范。

2013年初,宁县总结试点乡镇和试点村的成功经验,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行宜林荒山地高密度定植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文件规定:农户利用宜林荒山高密度造林,按每亩保留110株成林,超出部分作为苗木培育。宜林荒山密植造林,初植密度每亩440株以上的,政府每株苗子补助0.3元。7年后每亩保留110株作为林木培育,超出部分采挖、移植、销售。采挖、销售后,亩留苗110株、面积百亩以上,符合重点林业工程要求的,列入国家重点林业工程扶持。达到成林标准的,纳入公益林管理,每亩每年享受10元生态公益林资金补偿。

犹如知时好雨的优惠政策,给经营苗林结合产业的农民吃了“定心丸”,为苗木产业富民接上了金色链条。

在宋庄村村民王金祥的荒山油松定植地里,王金祥告诉笔者,6年靠10亩生态经济林苗木,他家供了两个大学生,在西峰买了房子,开上了私家小轿车。笔者问他苗林结合产业发展前景时,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1亩地照500株大苗算,5年后一年间挖100株,每株照100元算,就是1万元收入,然后再补栽100株新苗,循环发展,收益可观。集体林权改革后,按户均10亩林地算,每户农民年可增收1万元以上。“有县上这么好的扶持政策,有镇村干部的倾力相助,苗林结合产业发展前景好得很哩!利用宜林荒山拉长苗木产业链条,既为荒山和撂荒地盖上了绿被子,又增加了农民口袋里的票子,可谓一举多得。”

乘着县里扶持苗林结合产业的强劲东风,去年至今,盘克镇把苗木培育、宜林荒山造林、大苗培育、小苗繁育有机统一,落实种苗补贴31.6万元,树窝浇水水费20万元,完成荒山定植油松5万亩,乡村道路、村庄、街区、农家房前屋后、机关院落绿化植树1.58万亩,走出了一条以“苗林基地建设向山地延伸,把宜林荒山地变为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示范园”的苗林结合产业的富民新路。

目前,宁县发展专业苗林合作社、协会26个,家庭农林场8个,培养苗林生产大户711户,生产散户1.05万户,培育优质生态经济林苗木3.4万亩,宜林荒山高密度定植林苗15万亩,在县城四山和城区、各类道路、乡镇街区、村庄、机关单位院落、农家栽植绿化树7.56万株。连片成林的苗林,正在成为农民增收快富的新型富民“绿色银行”。

推荐阅读:

福建:延平花卉合作社助农增收

沭阳:花木合作社成花农增收“助力器”

江苏:纪港村发展苗木种植 打造绿色乡村

江西:安远林业转型升级 发展花木产业

编辑: 珊瑚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