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菊春:造林须法治与科学
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尹丽 2014/8/6 13:52:45
法治周末:作为资深的林业专家、生态专家,你经常下基层调研,也发现了很多实际问题。能否为我们举一些典型的例子?
罗菊春: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近年在绿化造林、沙漠化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其中问题也不少。
江西近年在植树造林方面的例子就非常典型。
前不久,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落马。2013年,中央第八巡视组对苏荣曾经力推的江西“一大四小工程(2008年5月,苏荣提出江西绿化造林‘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一大’是指,确保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四小’:一是县城和市府所在地的绿化;二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绿化;三是农村自然村的绿化;四是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和矿山裸露地的绿化)”提出了批评,称其“脱离实际”。
在我看来,这样的批评是很客观的。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抹杀苏荣在其他方面做出的成绩,但是在绿化造林方面,无论是从经济角度或是环境角度而言,他都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
据报道,“一大四小”工程原计划投资120亿元,但还没有完工,就花到了225个亿。并且,巨大的投入下,没有造成多少林子。
事实上,江西森林覆盖率在全国仅次于福建,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但在“一大四小”的压力之下,江西各地只能四处找地种树。有的地方甚至租农田种树。这一点,也引来很多当地百姓的不满。不满又能怎样?
因为杨树苗容易买到,生长速度又快,所以江西在植树造林时大量种植杨树。可是杨树是北方的主要树种,不适应高温、潮湿的环境。结果怎么样?(种不活)都拿了当柴烧了。
另外,江西还发动全省两万多干部植树。省委书记下了命令,谁敢怠慢?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些人植树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干不出活来。而且栽完树,拍屁股就走,没有人去管理。近年,我们已经不太提倡干部植树了,就是考虑到这一点。
就是在这样“只栽不管”的情况下,还有官员因为造林业绩好而被提拔。官员们往往都想着完成任务,哪管方式方法是否科学、有效。
再比如,我曾经在云南省普洱市考察,看到大片有大量珍贵树种的天然次生林被砍掉,从山下到山上都栽上了速生的、用于造纸的桉树。(这样)来钱快,但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了破坏,也会导致今后缺乏优良用材。
我还举一个例子。有一年,我与考察组去甘肃天水下辖某县考察退耕还林,看见陡坡上,铲除了已长起来的灌木和草地,挖了很多一米见方、整整齐齐的大土坑,土坑中间栽了一棵小树苗。
这样的“退耕还林”,反而会造成水土流失。我当面批评了地方上的领导,并对前来采访的摄制组指出了这样做的危害。我说,今后,再也不能搞这样华而不实、甚至有害的“面子工程”了。我的一席话弄得他们很尴尬。最后,我接受采访的画面肯定也没有播出。
以上例子可见,这样的造林完全与保护生态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
法治周末:在植树造林方面,我国已经有森林法等法律法规,从实际情况来看,你认为这些法规执行得怎样?
罗菊春:确实,我国有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但是,谁来执法?如何保证执法成效?相比法律,地方官员下的“命令”,谁敢不执行?
编辑: 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