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朝阳村:培植优势产业 走出致富新路子

来源:荆楚网-三峡晚报  作者:曹登锋 张文 刘昕  2015/4/21 11:17:11

朝阳村新貌

朝阳村位于远安县河口乡西北角,距县城45公里,总人口705人,以留守老人和贫困人口居多,是全市30个特困村脱贫攻坚对象。

2014年,该村抢抓边远山区村脱贫攻坚的历史机遇,因地制宜,通过做足培植产业、优化环境、培育民风三篇文章,走出了一条边远山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培植优势产业,开启强村富民新引擎

山大人稀,缺水少田,交通不便,产业薄弱,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是边远山区村的共同特点。朝阳村结合实际、认真谋划,争取“第一书记”、优秀企业家、在外经商务工能人等各类人才到村调研指导,制定了“一稳一扩一探索”(食用菌产业稳定在100万袋以上、扩大养殖业实现户平10头猪、探索发展景观植物产业实现户平100棵树)的经济发展思路。

该村围绕思路在细化方案、落实责任的基础上,争取多方支持来鼓励村民加快发展。在市、县、乡三级主要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朝阳村民的致富信心不断增强,产业规模逐渐壮大。

在发展景观植物产业上,该村组织村民与湖北绿大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农户风险小、投资少,回报有保障。

多条腿走路,通过逐户摸清家底,该村建立了脱贫项目发展计划,分类实施脱贫攻坚行动。村集体投资新建食用菌菌筒生产车间,降低生产成本;免费提供矮杆作物种子供村民在景观苗木地里进行套种,增强额外收入;对养猪能手、种养大户和景观植物发展大户给予以奖代补,鼓励农户规模发展。

2014年全村共发展袋料食用菌100万袋,年出栏牲猪2000多头、山羊300多只。同时还利用闲散荒地种植核桃220亩。

推进项目建设,打造宜居宜业新天地

该村以“香菇社区”为主题,积极争取爱心企业湖北森源集团,出资援建容纳10户32人的农村公租房小区,采取小区房产权属村集体所有,村民通过民主评议获得居住权的方式,解决10户极贫家庭安全住房问题。

同时,小区配套建设一处“猪—沼—树”相匹配的大型养猪场和10万袋食用菌的标准化香菇示范基地,免费提供给小区居民使用,解决居民收入问题。使小区居民“搬得进、住得稳、能致富”。

一直以来,饮水问题也是村里的老大难。怎么解决?该村因地制宜、分门别类,以解决群众饮水安全为导向,采取宜集中供水则集中,宜分散供水则分散解决的办法,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解决了81户237人的饮水难题,全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93%。

住房新了,饮水安全了,还有路要修。该村通过积极对上争取、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等多种措施,逐一落实项目资金,扩宽映朝线交通主干线,完成通组公路硬化,打通联通南漳县断头路,改造朝阳至江范道路路基,修复损坏路面和会车道,安装路灯,通过一系列改造整修工程,改善村组道路通行条件,为群众出行安全、商贸物流等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培育新型民风,创造文明和谐新生活

既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该村在培育新农民上,充分利用考察学习、讨论交流、专家授课和农民学校、远程教育、网格化管理等一切平台,加快信息交流力度,大力推进农民科技化、现代化水平。积极加强香菇、景观植物、牲猪等产业带头人的培训和宣传,通过身边大户的示范带动来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迅速转变。

近两年来,村民在创业致富、村级公益事业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变,正在加速向小康生活迈进。

与此同时,改善农村电网、通信网络和宽带网络,建立村级广场舞活动场地,改造升级村卫生室和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改造老年活动中心,成立老年人协会,成立小区综合服务协会,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

一系列基础设施和服务机制的完善,日子红火起来的朝阳人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昔日的穷山沟,蜕变成了城里人都羡慕的美丽乡村。

推荐阅读:

黑龙江:宁安市让林下经济成为致富“新引擎”

小苗木何以成就大产业?

岑巩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助农增收

常路镇:发展花卉产业促农增收

编辑: 橡皮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