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四全:一个人富不是富
来源:每日甘肃网 作者:韩县银 罗艳 2016/5/6 14:06:24
发展苗木基地7000亩,带动周边群众3000余户参与苗木生产,使农户每亩耕地纯收益达到了4600元……对于一位朴实的农民来说,这是一组很难得也很让人欣喜的数字。
今年50岁的康四全是徽县高桥乡四合村党支部书记,也是甘肃康鑫苗木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自选派担任徽县高桥乡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助理以来,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土地租赁、反租倒包等土地流转形式,带领群众发展苗木产业,有效增加了贫困群众经济收入。
小小苗木一跃成为“致富树”
在陇南,提起苗木产业发展,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康四全。
中等身材,略显黝黑的脸庞,浑身上下都透着质朴的气息。记者在高桥乡四合村见到康四全时,他正在给来自四川的几位客户介绍苗木种类。
“目前正是苗木销售的旺季,每天都要出圃大量树苗,最多时聘请务工人员200多人采挖树苗,我们按照他们挖出的苗子的数量计算工钱,有的男工一天最多可以挣到500元,手脚麻利的女工一天最多也可挣200多元。”康四全说。
“徽县高寒阴湿,能保证幼苗的成活率,南方的苗木在徽县栽植几年后再运送到北方,成活率能达到90%以上。”康四全介绍道。
由于品质好,康四全的苗木销路一直很好,为了畅通供销信息,村上建立了苗木供销网站,及时发布种苗需求信息,让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掌握价格信息。
助农增收探出“帮扶新模式”
“一个人富不算富”,这是康四全经常说的一句话。自从担任高桥乡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助理以后,他更是将帮扶贫困户放在了工作的第一位,他帮扶的建档立卡村高桥镇梨树村,有887口人贫困户49户,他个人帮扶特困户5户。
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路上,他还探索出了两种帮扶模式,一是“两入两分+劳务”模式。两入即贫困户通过扶贫专项贷款5万元或互助社资金1万元资金入股。两分即扶贫资金分红和土地收益分红(公司投资树苗,农户在流转的土地上务工,年底分红)。劳务即有意向的农户在公司苗木基地务工,女工每天70元,男工每天80元。二是“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也可采取“返租倒包”的方式,即农户把地租给公司,公司在种植上苗木之后,再把土地返包给农户进行管理,价钱是每亩地一年300元,农户只需要除草。
梨树村的特困户肖焕成,因为一人供着两个孩子读书,家庭情况十分艰难,近年来,肖焕成一直在康鑫公司苗木基地务工。“康总不但给我们在家门口提供了挣钱的机会,去年在他的帮带下,我也栽种了6亩地1万余株油松和华山松树苗,现在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肖焕成开心地说。
“这些家庭困难的村民,苗木都是我们公司免费提供的,树苗栽上后,我们会跟踪服务,包括平时对树苗的技术管理,树苗的销售等,公司会统一负责,不用农户操心。”康四全说。
热心资助绘出“美丽蓝图”
与此同时,2012年,康四全出资4000元资助了高桥村一名贫困大学生两年。作为四合村的村支书,他还投资7万元建成了四合村文化广场,并衔接县文广新局配套了篮球架、乒乓球台等运动设施。
2013年6月,他出资10万元,硬化四合村四合小学操场、村广场共计1500平方米。并于今年2月组织举办了高桥乡第一届农民运动会,活动当天到场人数近2000人,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在帮助村民们物质生活富裕起来的同时,也需要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康四全说。
康四全说:“要在巩固发展好苗木产业的同时,争取把旅游业也发展起来。旅游是一项持久性的产业,只要旅游业发展起来了,就能带动村上各项经济的发展,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目前,他已经在做旅游发展规划等前期工作。
推荐阅读:
江胜德:疯狂植物城!看一个海宁男人如何打造“花花世界”
李倩云:花卉养殖走上致富路
石钟伟: 租500亩荒地种苗木 如今变成“摇钱树
张慧:种蝴蝶兰八年靠质量赢得市场
编辑: 小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