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王文恩:花卉基地“花管家”

来源:一线华农人  作者:贺凡丁  2016-5-24 16:18:34

在华农的花卉基地里,万紫千红的色调中总有那么一抹“异样”的咖啡色。他在灼热的阳光下浇水、施肥、除草,用心呵护花卉基地的每一朵花、每一片绿叶、每一寸土地。这抹“异样”的咖啡色就是花卉基地的“花管家”王文恩,一位实验技术人员、高级工程师。

初建基地,一个人挑战100亩

“为了让新基地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我不能怕困难。”在初建基地的重重挑战面前,王文恩坚定地前进。

2000年,王文恩进入华农。当时他照看的是100亩左右的植物生产类基地,由于设备简陋,基地还不能完全实现室内温度的自动调节,所以每逢刮风下雨,王文恩就特别担心基地的植物。于是,他坚持每天在基地待上六到七小时,体会温度的变化,手动调节花室温度。

2002年,在学校统一规划部署下,现代农业(园艺)综合训练中心在原植物生产类教学基地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王文恩参与到了具体的组建工作中,主要负责新址的基础建设规划和花房的具体搬迁事宜。

搬迁时遇到了诸多困难,新基地的土质问题是最大的困难之一。当时正逢修整南湖,王文恩顶着炎炎的夏日,每天跑到南湖边,在堆成小山的泥塘土中找出优质的泥塘土,然后用推车一车一车地推到新基地。为了更好地给泥塘土消毒,王文恩不顾中午火辣的阳光,坚持每天中午对泥塘土做太阳暴晒,并趴在滚热的水泥地上对泥塘土做试剂消毒。也正是在那段日子里,王文恩的皮肤变得黝黑。

和旧基地相比,新基地的面积很大,但是植物的种类很少。于是,王文恩便想尽办法引进植物。为了节省经费,王文恩经常去学校旁边的花卉市场购买廉价的植物,有时候遇到即将死亡的植物,他也会低价将其购买,然后带到基地用科学的方法使植物存活下来。

一次,王文恩在市场上以低价买了一盆蔫了的君子兰。他从河塘里取些泥塘土,并对土壤进行试剂消毒,然后把君子兰移栽到装满泥塘土的大花盆里,浇透水后放在阴凉处。此后的几天里,王文恩坚持每天观察君子兰的状态,并注意浇水的时间和日照的强度。终于,三个星期后,君子兰成功存活。“尽管廉价的植物没有太好的看相,但是终究可以保证学生的识别,可以帮助教学的进展。我是管理基地的工作人员,必须尽全力保证植物种类的齐全。”。

“王文恩一直很用心地建设基地。基地遇到困难时,他会担起重任;基地工作过多,人手不够时,他会帮助我们一起做。有时候我们下班了,他还在照看基地的植物。”谈到基地建设,工人们不由自主地夸奖王文恩。

踩着“水鞋袜”走“钢索”

2008年年底,基地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也正是这次困难,王文恩第一次尝试了“走钢索”。

武汉的大雪直接压在基地的大棚上,王文恩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再加上当时有很多关于大棚受损的新闻报道,他便更加担心基地的安全,但是接近年末,多数工人都已经回家过年了。困难面前,王文恩决定“披挂上阵”,同为数不多的工人一起除雪。

相邻大棚之间的距离很小,容不得一个人行走,为了将这部分的雪清理干净,王文恩便后脚紧贴前脚,一边缓慢地挪动,一边手拿铁锹清理积雪。厚厚的积雪盖过脚踝,王文恩的鞋袜也渐渐变成了“水鞋袜”。为了清除棚顶的积雪,王文恩便找来绳梯,爬上两个大棚连接处的钢条,沿着钢条行走,小心翼翼地将大棚上的积雪清理干净,在一遍遍的走“钢索”之后,棚顶的积雪被清理干净。

接连几天,王文恩都在基地和少量的工人在漫天大雪里清理积雪,中午吃盒饭的时间是唯一的休息时间。同时,他也带着工人借着加热熔雪煤炉烘烤浸湿的裤袜。午饭结束后,又是辛苦的清雪除冰、修理温室、清沟排淤、检查材料等任务。

最终,在王文恩和工人的努力下,所有的大棚都保住了。

比起走“钢索”,王文恩在基地建设中面临的更大困难则是植物的种植和养护。“我们需要熟悉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决定什么时候种植物,种什么样的植物。”王文恩说到了植物的种植。植物生长的过程是复杂的,为了保证花期正常,王文恩便经常在基地里观察植物,尤其是在刮风下雨的时候,更要求自己去现场观察,以便第一时间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

王文恩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在基地里发现问题时,便会及时记录下来,并且在下班后查阅相关的资料,思考如何解决此类问题,整理思考的结果。“这样做是因为一旦有机会改善基地的情况,我便可以立刻提出问题,并拿出方案。”王文恩表示,唯有主动地积累,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最优的方案。这种提前准备的习惯,让花卉基地的道路建设、水利建设等更上一层楼,也促成花卉基地获得了“湖北省现代农业(园艺)基地”“现代园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称号。

花卉基地是王文恩的“孩子”,他对里面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采访时,一位老师电话询问有关基地中飞叶草的情况。王文恩立刻说道:“不是飞叶草,基地里没有飞叶草,应该是风铃花,这两种植物较为相似。”提到其他植物时,王文恩说起了多年观察植物得到的经验:凤梨叶子割手,要放得远一些,君子兰浇水时间应该得当,郁金香要放在阴凉地,这些王文恩如数家珍。

如今,花卉基地里已经有近10个大棚,共有3万余盆盆栽。播种、松土、清洁,这些日常的工作依旧是王文恩负责。尽管辛苦,但是他热爱自己的工作。“来华农十几年了,我就一直在这基地里,也没做过什么大事,就是管理基地。尽管大家爱叫我花管家、基地总管,但其实我就是一个照顾花花草草的普通的花农而已。”

不是“老师”却胜过老师

“老师,你看这是什么品种啊?”“老师,我的花怎么不长了?”烈日下,王文恩在基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王文恩,这位被学生称作“老师”的人,并不是一位专业老师,然而,他有很多学生。

每天在花卉基地里,王文恩会碰到很多识别植物的学生。遇到识别不清的植物时,学生多会求助于王文恩,王文恩也总是尽其所能地将植物的信息告诉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便把王文恩当做自己的老师。

园林院的胡鹰说:“有一次,我在基地里识别植物,遇到了难题,就求助王老师,当时已经很晚了,而且老师还没有吃晚饭,感觉很麻烦老师,但是王老师坚持带我到办公室里查资料,解决问题。由于我的问题比较难,最后也没有得到答案。”胡鹰本以为这件事会不了了之,但是几天后再去识别植物时,王文恩主动找到她,向她讲解上次的难题。“当时还是挺感动的,没想到老师这样认真,很感谢老师,也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胡鹰说道。

“说实话,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也无法解决,所以每天下班后也在查资料,翻看以前的笔记,或者求助于其他老师。总之,只要能解决的,一定都得尽力为学生解决。”原来,为了帮助学生,王文恩一直在学习。

然而,王文恩的“学生”并非只有在校生。已经毕业的校友遇到有关植物的问题时,会联系王文恩;街坊邻居养花出现问题时,会找王文恩给植物“看病”;其他老师遇到植物生长的问题时,也会和王文恩探讨。“算不上老师,只是尽我的能力帮助别人罢了。”这是王文恩对自己的定位。

“学生喜欢和我在一起,喜欢我,这就是我的开心之处;为学生服务,关心学生,这就是我的追求。”王文恩说。

推荐阅读:

梁永纶:“五保”老人不孤单,广种苗木绿荒山

张爱霞:港城花卉的“育种人”

葛晓雪:80后女孩的“多肉”情节

陈文倩:多肉圈里的“多肉鼻祖”

编辑: 小白杨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