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徐培英:千亩山地种苗木 挖渠输水巧致富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江娜  2016-6-13 17:01:23

短发齐耳,未语先笑,看着年纪像是不大,但那股干脆利落劲儿又显得很成熟,这就是徐培英给人的第一印象。

徐培英是农业部党校30期处级干部任职班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调研时走访的一个“85后”新农人。她四年前开始承包1140亩山地种苗木,先后成立了湖州桑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湖州金麦穗果蔬专业合作社。现在,已经是拥有上万株苗木、以彩色品种为主打的特色苗木基地了。这个还不到30岁的女青年已经在农村创业道路上走得风风火火。

不过,这条路却并不平坦。2012年,徐培英只有24岁,怀揣着200万到了妙西镇,流转了1140亩地,购买了30万株红心柚,准备大干一场。但是现实是残酷的,第一年冬天树苗就全死了。“其实我也做了前期调研,不过还是没经验,妙西镇山里的温度比市区低好几度,红心柚都冻死了。”徐培英告诉记者:“那200万是家里的拆迁款,一下子全赔进去了。”

当时的合伙人都走了,但徐培英不能走,1140亩地可是跟农民签了30年合同的。她又借了60万,从相对便宜的水杉苗开始,种下100万株水杉。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她真切地体会到科技的力量,正好当时浙江农林大学开设了一个现代农业领军人才班,她开始学习提升自己。

学习成果很快就得到了检验。2013年,她给一个公司试种了20亩三角枫,“结果偏偏那年大旱,水库都见底了,人都吃不上水,别说给树浇了。”第一年给别人种,这是个信誉问题,徐培英急得吃不下饭,没事就在地里琢磨。

“在苗木种植之前我整理过这块地,挖了很多沟渠,当时是为了抵抗涝灾。”地里正好还有个小水洼,浇是没法浇了,她就把水抽出来排到水渠里,让树自己扎根去吸水。

就这样,20亩树苗居然保住了,不过,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等第二年开春这批苗蹭蹭地长,别人的苗一年长到1米多,她的长到了2米4。

这是怎么回事?她又动上了脑筋。仔细研究发现,就是放水到沟渠的办法起了作用,因为植物有趋水生长的特性,在干旱的环境下,哪里有水,植物的根系就会往那个方向生长。她往这些深达80多厘米的沟渠里输送水分,水渗到地底后,渠边上的树木根系就随着这些下渗的水往下生长。所以不少树苗的根伸到地底2米多深。基础打好了,一到生长季节,树苗一下子就长起来了。“科技创造价值。怎么利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就是要总结应用这些技术。”徐培英说。

光靠给别人育苗,挣得还是辛苦钱,徐培英并没有满足,她还渴望拥有自己的“核心武器”。随着她的基地越来越大,来育苗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一些科研院所和企业也把这里当做实习科研基地,来选苗育种。

“我看到一些老师带着博士生过来选苗,在选好的树上挂上标签,第二年重点挖走。我也跟着学他们怎么选,自己也挂标签。”徐培英说。第二年,挂标签的树果然红的、橙的、紫的,颜色比别的树艳丽纯正。“有棵树整株都是金黄金黄的,拿到展销会上,我喊200都一下子卖出去了,价格翻了百倍。”再后来,她也不卖了,用这些变异树种建立自己的基因库,“里面已经有2000多株色彩靓丽的优秀种苗了,有黄、红、紫、橙几种颜色,其中橙色最漂亮。”用这些优秀种苗自己培育品种。

在农业部党校30期处级干部任职班的调研过程中,学员们感慨农业从业者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当地务农人员中,60多岁都算年轻的。“85后”新农人徐培英懂技术、会经营,敢闯敢干的精神好像一股清新之风,给农业带来生机勃勃的力量。“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做农业,实际上我觉得,农业是最有希望的产业。”徐培英说。

推荐阅读:

李贵福:带领乡亲种下“摇钱树”

赖祝辉:苗木创业记

张新:与多肉植物的“七年之恋”

吕伟斌:独爱高杆月季

编辑: 小白杨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