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先生说,目前北京几乎所有的风景名胜区和保护区都栽植了火炬树,就连北京惟一的国家级保护区“松山自然保护区”内也有分布。更令人忧心如焚的是,还有数十亿的火炬树苗在苗圃里等待踏上北京美丽的土地。蒋先生认为,火炬树的入侵行为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继续按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其后果不堪设想。
蒋先生强烈呼吁:将火炬树从北京“六大绿化树种”请出去,同时将其迅速列入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有害入侵物种”名单。作为生态城市,北京应立即停止继续使用该物种,并考虑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陈佐忠、董保华、杨学贵(中国老科协植物学分会)
火炬树在北京目前不是入侵种,不要拒绝,可以应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中国老科协植物学分会的陈佐忠、董保华、杨宗贵等专家观点鲜明。他们认为,火炬树在北京目前不是入侵种,说是潜在入侵种也有困难;在北京,火炬树可以用于砂石干河床、低山丘陵等条件严酷地区的绿化以及局部地段的景观栽植观赏。
陈佐忠先生说,火炬树是不是入侵种,科学界众说纷纭,北京市11位人大代表也曾提出议案,称“火炬树自身的分泌物”“会引起过敏人群的不良反应”“一旦大量繁殖,去除困难,就会形成入侵物种”。正是针对这些争论,他们受中国老科协植物学分会的委托进行调查。
他们设计了周密的调查方案,对四种不同生境类型火炬树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陈先生说,从调查结果看,目前在北京火炬树面积很小,多在山区,全市郊区栽植火炬树苗木199.7万株,仅仅是造林绿化总株数的0.9%。火炬树与其他植物混交,在郁闭度低时,不影响其他植物生长;郁闭度高时,林下植物很少,由于其生长速度快,会影响生长慢的植物生长;作为林下植物,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生长。火炬树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为克隆繁殖,种子繁殖很少,正因为如此,只要不是人们有意识地大面积栽植,一般不会大面积扩展。火炬树可以采用水泡的方式去除,而且寿命短,在华北林业实验中心,30年前栽种的火炬树,今日已无踪影。
我国于1959年从东欧引入火炬树,1972年开始推广,目前在全国20多个省(区)有栽培,普遍反映很好。在辽宁阜新,9万株火炬树构成一幅美丽的新景观;山东招远的黄金尾矿引种4.7万株火炬树,不用客土就能栽培。
火炬树——是美丽的“天使”还是入侵的“恶魔”?人们期待着科学的裁决。(本文图片由蒋高明、陈佐忠、董保华、杨宗贵提供)
相关链接:
火炬树原产北美,强阳性,耐瘠薄,耐干旱,易克隆繁殖,但种子繁殖困难,有较强入侵能力,根系分布浅,易倒伏,耐盐碱。火炬树在国外于1629年从野生驯化后,目前有2个园艺品种被广泛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