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设计之星推荐

姓 名:朱黎青
简 介:朱黎青,唯美景观总经理..

园林名人堂首页 >> 设计之星 >> 正文

檀馨:风景园林既是上层建筑又是经济基础

来源:风景园林新青年  作者:薛飞 张倩玉  

檀馨:风景园林既是上层建筑又是经济基础

个人简介:

檀馨,当代著名园林规划设计专家。曾任北京市古建园林设计院副院长,现任北京创新景观园林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其作品包括与美籍建筑大师贝聿铭合作的香山饭店庭院设计及华夏名亭园、天华园、北京植物园、明皇城根遗址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和菖蒲河公园等设计,多次获得国家大奖。

主要事迹:

第四要有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知识。我这一代人的“根”就比后来的要好一些。比如:“一河两岸五区十八景”。用九个字就把大运河这十几公里长的十八个景观概括出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如:诗词对于风景的描写,我觉得基本的大家都得会。没有文脉就只能学洋的,什么解构主义,中文不用这个几个字,咱们用“集景”——集景式园林,不搞中心。圆明园就是一个一个的园子不讲究中心。咱们需要有传统的文化,传统的文脉,作为设计的重要支撑。我很早就学了《园冶》,我总结了一篇纸,把它简化传承下来,不把它再引申。中国现在就要提炼得越少越好。

第五,我觉得是最重要的,就是有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和知识。现实中没有一个人什么都会,所以一个好的作品要靠集体,你一言我一语。我觉得我那会成就最大的时候是在设计院的后期,我们有一个智囊团,有的人懂得规划,有的人懂得建筑,有的人特别会写诗,我能跑工地会画图,我们就在一块侃,侃完了我去执行,我觉得特别丰富,很多人出点子,那段时间进步特别快。每次都有很多鼓舞人的东西,靠自己一个人绝对不行,一定要有团队精神。我很容易发现其他人的优点,因为我知道自己不全面,什么都只会一点,光靠我自己绝对不行。园林是个综合性的大的文化,不可能一个人去做,也没那本事,能做好的都是靠了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最后出来一个大东西。我觉得我不是什么高材生,我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样样都行。但就像种子不怎么好,如果土壤好也能长大。现在回头看倒是还行,没有太大问题。

新青年:您看咱们的风景园林行业在国内有没有特别棘手的问题?您怎么看待未来五年或者十年的发展,您理想中明日的风景园林是什么样的呢?

檀:社会决定了我们行业的存在,社会的需要也是我们的发展所在。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事业。现在生态建设这个事业该谁做呢?环境、林业、水土保持等专业都来服务社会,我们风景园林也是其中的一支,是比较重要的角色。我们的标准是社会来评定,社会发展到今天提出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谁解决了,谁就成功了,是时代的需求。1958年的时候,毛主席早就说过大地园林绿化,我记得特别清楚。他说:“远山高山森林山,近山低山花果山,山下一片米粮川。”多诗情画意。但是当时没机遇,现在我们做区域规划,大地景观,一切都是社会需要,经济,政治,综合的决定了我们的发展方向和前途。看我们行业能不能适应社会,能不能努力补充自己,改造自己,思想适应的快就胜利了,适应的慢就失败了。事业和国家永远有前途,就看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前途,能不能辨认还充满正能量。我认为只要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永远有干不完的事,永远有环境的问题。现在就是要求我们从业人的修养适应环境,知识要现代,与时俱进,才会前途无限。

万川归大海早晚都得归回来,不归来就得淘汰了。俞孔坚总唱红飘带就不行,做的不是生态,一定得搞生态,会种树,多种树,种大树。我现在觉得种树特别有成就感,到了我30年、20年前做的公园里,大家觉得好的都是自然,而铺装、设施、空间等等,坏了可以重做。景观这个词也曾刺激过我,因为我搞中关村西广场,完全是城市开放空间。甲方请我去做环境,说这可不是园林,这是做景观,你会做么?他们认为城市开放空间、城市广场就不是园林是景观,他们就认为园林就是颐和园,北海这类。中国人就认为园林是墙里头的东西,不认为是开放空间,所以那叫什么,也没什么好词,他们都叫景观。后来我就一直搞开放空间,元大都遗址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北二环,皇城根,西二环,东二环,都面向城市,完全不同的理念。为这些开放空间忙了15年,社会需要我做了,做对了,社会承认了就是方向。园林有他历史的延续,但是对于城市来说,园林就不是那么合适,后来又叫风景。

我的长项是植物配植,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不同植物的生长,我认为园林专业70%多是植物,如果不会植物景观,搞完规划可怎么弄呢?别人说檀工这事能落地,什么叫落地啊,就是能填满,填满还挺好看,不是光是些硬质景观。所以这个过程要修养要系统,从最简单的绿化种植、行道树、小游园、大公园,一步一步知识才会比较扎实。很多人从国外回来一下就提得很高,缺少系统的培养,所以遇到事情,在某一方面是很强,但真正遇到现场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还是不行。

从文化建设角度,我们以服务主流和大众的文化为主。精英文化有机会能搞一两个。但是精英文化究竟不能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旗帜是主流,我们给政府做工程,政府项目需要有投资能落地,我们的项目才能有成就。特别在当前,特权阶层的马术、高档别墅、那些超高档的都被压着。但是主流市场和大众文化反而很多。有时候很多设计师觉得大众文化就那点水平不懂文化。虽然很多人不懂,但他们代表大多数,我们必须在他们的基础上引领。首先需要承认他们,你是服务的,不是指手画脚的。在对象的水平上往前推进,不是在我们的水平上推进,我们的水平就在于能看准对方,您是得了什么病,家里有钱没钱,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我来下处方,适应社会,因势利导。

新青年:在苗木方面现在有资本逐利,成本控制,市场导向等导致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我们景观建设的素材,限制了选用更多更好的苗,来造更美的景,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檀:苗木的发展我觉得不是很理想。研究的单位,培育的单位,引种的单位太少,市场决定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导致我们需要的东西不能得到发展,我们不需要的东西生产那么多。苗木好像就有点阻碍我们设计的正常发展,这就得有点辨证思想。为什么我能很愉快,我什么都觉得这是一个客观存在,但是它不会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比如我们现在种杨柳树太多了,很快就不值钱了。比如原来给我开车的一个司机,跟了我十几年,后来我鼓励他开苗圃,我就告诉他繁殖海棠,玉兰,松树,把每棵都做好就能赚钱。所以他苗圃的质量品种特别好,国家大剧院都用,成本都上千万了,为什么呢?就是说市场必然有一个需求,看谁能捕捉到。

这些还都不能满足我们的发展,现在市场没有解决不了的,有需要总有人给我们服务。现在有很多卖大苗,一棵树三十万,一百万。当然有点破坏环境,可是这棵树的价值在山里和拿到具体场地就大不相同,就有文化价值了。但是千万不能过头。原来在美术馆项目的时候很累,我想要找大松树骑着自行车满北京跑,找到一颗还要和人家商量。现在有苗木基地,我经常到河北去苗木基地看。我发现市场是先进的,市场会带动经济,市场会适应你的需要。没什么愁好发,我实践里也没碰到什么困难。

新青年:其实我们景观界的人才也是我们景观界的“苗木”,包括我们的80后,90后会越来越快站在风景园林行业的舞台上,您怎么看人才培养这个问题?

檀:我对我培养的人都很满意,他们跟着我从设计院到现在。学了一整套的设计理念。一个是设计的才能,一个是专业知识,更主要的是他们学会了设计如何实现,如何落地,如何成功,如何和社会能够适应的一整套方法。比如,最重要的就是画完图下工地,工地里二次再设计。施工就是再设计,没有一张图和实际对的上的。每棵树苗自己找,在工地上看着就有创作的冲动,施工过程就是再创造。我们的人回来给我反馈,现在的人可不像我们当时,那就得下工地,就得辛苦。

还有一个就是合作。皇城根遗址公园就是一个例子,当时我们得了十三个评委十三票,只用了十天准备方案。其实原本是三十天,前二十天被耽误了。那个年代我们被边缘化了,很多人认为我们是本地的传统的,不如新来的海归派,设计招标不找我们。可是在那个困难环境下你怎么翻身过来呢?我教的年轻人在极困难的情况下,要靠真本事,得有真才实学。十天我带队进行集体创作,分工,有人在现场,有人做第一阶段,有人画总图,有人画效果图,还有负责写说明,等等一系列工作。十天过去了,我们公司拿了一套方案出来。别的设计公司在三十天的时间做了整个墙面的图和各种效果图。而我们全是手绘,我们来不及做效果都拿手画,才是别的公司三分之一的图量。我都没去,我心想爱中标不中标,反正咱们是尽全力了。结果没一个礼拜回来,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中标了!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中标了,是因为方向对了。说设计不完全是技巧,是一个大方向,我们靠的就是文脉,绿化种植,拿绿化做文章。这条街上少的是自然,少的是景,不少广场,不少灯光,不少雕塑。拆了那么多房子,不是少一块自然吗?我们就创造自然,这个才是城市的需要。我们的方向对还是因为植物关注的好。杨赍丽老说我沾光,从小就在那里走,什么叫玉河,当时什么情况,脑子里就有。那文化不是一来就懂的,从外国回来哪儿懂啊。我们应该有自信,土生土长的民族文化现在是珍宝。年轻人跟我们学了什么?要懂传统文化是根,是理直气壮的东西,不是留学的博士就压咱一头了。我就想让他们知道,得相信自己国家的文化,而且我们服务的对象都是中国人,我们要创作自己的东西。你别失掉信心,现在这代人就比较正确,我觉得还行。项目中标后就好好做,给甲方好好服务,然后不辞辛苦,其实大家水平都差不多。甲方留恋我们的就是我们服务好,勤快。因为现在我看他们说跟我这里学的,就是要下工地,人家甲方就特别满意,不是高高在上。好好做就得了优秀,设计一等奖。但是回头想难在哪儿,这个项目是开放空间,已经不是园林了。

新青年:那您看现在八零后九零后的年轻人,您觉得有没有什么问题。

编辑: 珊瑚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