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专家学者推荐
园林名人堂首页 >> 专家学者 >> 正文

吴良镛:寻找城市失落的灵魂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孔令钰  

吴良镛:寻找城市失落的灵魂

个人简介:

吴良镛,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江苏南京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1922年生于江苏南京。1944年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毕业,获工学士学位。1946年开始协助梁思成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长期致力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教学、科学研究与实践工作。教学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倡导建筑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为北京、桂林、三亚、深圳等城市的规划,特别是旧城区改造整治规划设计工作做出重要贡献。专著《广义建筑学》对建筑学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进行了重要的理论探索。

主要事迹:

在碰撞与矛盾中

2012年9月14日下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多功能厅内挤了二百多名学生,他们是冲着吴良镛老师而来的。

残暑未退,围堵在门口的人照样被笼罩在呼呼的热潮中。下课后,吴良镛在两三位亲友的搀扶下,一步一步走出教室,被人扶着上厕所,坐进专车,离开。这个过程是如此地漫长,让一群紧随其后的旁观者不得不小心调整自己的步速,甚至呼吸。

为学生讲授《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第一节课,是这位90岁老人至今未变的惯例。

自1946年受梁思成之邀回国创办清华大学建筑工程学系,66年之后的今天,他依然站在这个讲台上。

吴良镛第一次见梁思成,是1945年初春,他从云南滇缅边境复员回到重庆,有人带信说梁思成请他帮忙画图。8月15日,日本投降,“战后文物保存委员会”被撤,吴良镛工作结束。

两个月后,梁思成请他在新办的清华建筑系里任助教,吴良镛“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新设的建筑系在水力楼二楼,只是几间空房子,除了教室、图板、画图凳,什么都没有。吴良镛和梁林等人一起“白手起家”,一点一滴地将建筑系“抚养长大”。

晚年的吴良镛曾撰写长文《林徽因的最后十年追忆》,详细记述了他和梁思成、林徽因相识相知的故事。吴良镛初到清华园时,与别人合住甚是不便,林徽因便让他住进金岳霖在工字厅的房子里,有配套的家具,让这位甫入清华的小助教感叹,“竟是教授待遇!”

吴良镛回忆起梁林二人,感佩非常,“我仿佛被引进到学术殿堂的门厅中来。这个殿堂光彩照人,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有时简直莫知所从,但感到又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去登堂入室,道路宽阔得很。”

教一年级的学生《初步设计》时,心虚不安,便学着在中央大学时老师的做法,“事先想好十多个方案,那时有12个学生,改不出来好奉送一个。”

1948年,梁思成自美返国,带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为吴良镛选中了伊利尔·沙里宁主持的匡溪艺术学院,并亲自写推荐信送他出国深造。

沙里宁在吴良镛的毕业作品中点评说:在他的工作中,灌注了一种称之为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来自一般的人类文化发展,而且来自中国实际生活的发展,一种新与旧的结合,基于中国自身的坚定不移的精神。

几十年后,吴良镛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恍然一惊,自己“不就是在中与西、古与今矛盾中徘徊前进”?

1950年,吴良镛接到林徽因的来信,说国内形势很好,催促他赶紧参加建设新中国的工作。自此,吴良镛的后半生都奉献给了清华建筑系。1984年他退休,62岁,创办了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73岁时创办了人居环境研究中心。

编辑: 珊瑚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