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专家学者推荐
园林名人堂首页 >> 专家学者 >> 正文

凌道扬:中国近代林业科学先驱

来源:晶报  作者:刘中国  

凌道扬:中国近代林业科学先驱

个人简介:

凌道扬,他出生于广州府新安县布吉村丰和墟(今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办老墟村);他早在1915年就倡导设立“中国植树节”并得以实施;他于1917年发起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林业科学研究组织——中华林学会;他的林学思想对孙中山、黎元洪、张謇等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协助孙中山完成了《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农、林部分章节的写作。他是中国近代著名林学家、农学家、教育家、水土保持专家。

主要事迹:

参与制订中国第一部《森林法》

凌道扬的林学思想对孙中山、黎元洪、张謇等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参与协助孙中山完成了《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农、林部分章节的写作。孙中山向国人呼吁:“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旱灾的根本办法,都是要造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张謇在为凌道扬1916年出版的《森林学大意》所作序言中称道:“凌君道扬,学森林而有实行之志,其所述林学大意,于世界森林状况言之甚详,且深知中国木荒之痛,其书足供有志森林者之参考。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是书其求艾之径也夫?”应黎元洪之邀,凌道扬参与了《森林法》的拟定工作。黎元洪还为其1918年出版的《森林要览》一书题词:“十年之计树木。”凌道扬虽然参与了《森林法》的拟定、修订工作,但在民国时期《森林法》并未得到切实执行。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森林立法。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该法是建国后的第一部森林法。《森林法》的颁布实施和不断完善,推动了植树造林运动,切实保护了森林资源及科学采伐利用措施,逐步改变了中国森林资源贫乏的现状。

推动农村经济改良试验

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但是近代以降,农业非但不能长足发展,而且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有鉴于此,1925年凌道扬在《中国农业之经济观》一书序文中感叹:“噫!吾国自黄农而降以农立国者垂五千年,而四万万人口中农又居三万万,舍此重且大者而不闻问,欲国之强,何可得耶?”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农业改良计划,并在上世纪30年代初任国民政府实业部技正期间,组织宁属农业救济工作,推动农村经济改良试验,为当时濒于崩溃边缘的中国农村经济带来了一丝生机。不过,随着日寇大举侵华,凌道扬的农村经济改良试验被迫中断。

水土保持理论与实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是由于森林植被多年来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使得黄河变成了“中国的悲哀”。1933年9月1日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下设林垦组,凌道扬于1939年奉调黄委会林垦设计委员会,主持黄河上游水土保持实验和西北建设工作,与他的学生任承统合著《水土保持纲要》、《西北水土保持事业之设计与实施》等论文论著,“水土保持”这一名词不胫而走,连美国的《保土杂志》后来也易名为《水土保持杂志》。

凌道扬一直希望国民政府能够出台一部《水土保持法》,推动水土保持实验工作,但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这一想法未能得以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北水土保持和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1992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审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该法律颁布实施以来,对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江河治理和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凌道扬当年的设想,一步步得以实现,而且将继续获得更好的发展。

凌道扬的侄儿凌宏焜、侄媳闫小云,新中国成立后曾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多年,继续前辈未竟的宏图伟业。

杰出的教育家

作为一代杰出的教育家,凌道扬先后执教于金陵大学、青岛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等国内多所高等院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林业科学人才。

赴港定居后,凌道扬任香港教育委员会委员,参与创建崇基学院并于1955年至1960年出任该校第二任院长,提出了“无间东西、沟通学术”、“有怀胞兴、陶铸人群”的大学理念。他还参与筹备创建香港中文大学,并于1960年以72岁的高龄出任联合书院院长,为日后崇基学院与新亚书院、联合书院组成香港中文大学奠定了基石。

1957年,麻省大学校董会授予凌道扬荣誉法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作为爱国者、政治家和人道主义者,为母校带来了孜孜以求的巨大声誉”,而他则应麻省大学和其他文化团体之邀发表了题为《我之中国文化观》的演讲。他说:“中国文化以孔子学说为主流,而孔子之学以仁为本,故中国文化亦可以说以仁为中心。博爱之谓仁”,中国文化主要特色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以伦理为本,政治上以正己利民为本,经济上以藏富于民为本,军事上以不轻用兵为本,总之,“中国人为真正爱好和平之民族。发扬中国文化,对世界和平确有巨大的贡献”。

当时朝鲜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冷战的阴霾笼罩着东西方两大阵营。凌道扬在那种氛围里襟怀坦荡地为自己的祖国辩护,既是良知使然,同时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证明,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诚如凌道扬半个世纪前所预言:“发扬中国文化,对世界和平确有巨大的贡献”。

潜入深处的名望

民国肇基,政局动荡,军阀混战,天灾人祸,生灵涂炭,国无宁日,随后是日寇大举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之下,凌道扬提出的诸多方略和试验无法得以具体实施。知其不可为而勉其力为之,虽九死而未悔,凌道扬为后人留下了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格风范和学术风范。

凌道扬先生建树的功勋和赢得的荣誉或名望,我们愿意引用《马克·吐温自传》里的一段话:“一个人也许很有名望,但限于表面,后来便失掉了名望,被人们所怜悯,所轻视,然后被忘掉,彻底忘掉——表面的名望往往走的是这条路。不过,讲到潜入深处的名望,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那是潜入深水的。一旦受欢迎,便永远受欢迎;一旦被热爱,便永远被热爱;一旦受尊敬,便永远受尊敬,受推崇,受信赖。因为,不论评论家说些什么,永远不会传到那平静的深处;报纸上嘲笑的议论,以及在上面吹起的诋毁之风,也到不了那里。在下面,这些事他们从没有听到过。浮在上面,他们的偶像可能是泥巴做的,上面涂了颜色,然后褪了色,剥落了,弄碎了,刮跑了,因为那里风云变幻。可是在下面深处,他还是黄金一般,坚硬无比,摧毁不了。”

追溯凌道扬先生的百年人生之旅,我们发现,他所获得的正是马克·吐温所称道的那种“潜入深处的名望”。

凌道扬的“潜水行动”跨越了两个世纪(1888年-1993年)。在我们今天看来,他在上个世纪提出的森林救国论、振兴农村经济的实验、水土保持理论实验、教育思想等等,至今仍然不失其先进的时代意义。

既然空间的狭隘往往需要时间的绵延来弥补,那就让我们像父辈们那样欢呼:“所有的日子,让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而且对过往的时空加以审视,因为对未来的祈望,必须植根于对过去的回忆。

凌道扬于1939年奉调主持黄河上游水土保持实验和西北建设工作,他和他的学生合著《水土保持纲要》、《西北水土保持事业之设计与实施》等论文论著,“水土保持”这一名词不胫而走,连美国的《保土杂志》后来也易名为《水土保持杂志》。

链接·同代撷英录

陈嵘

陈嵘(1888-1971),字宗一,祖籍福建漳州,1888年3月2日生于浙江安吉县晓里镇三社村。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树木分类学家,中国近代林业的开拓者之一。

陈嵘1906年东渡日本,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09—1913年在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林科学习。1913—1915年任浙江省甲种农业学校校长。1915—1922年任江苏省第一农业学校林科主任。1916年发起组织中华农学会,任中华农学会第一届会长兼总干事长;1917年支持凌道扬等发起成立中华森林会。1923—192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安诺德树木园,研究树木学,1924年获硕士学位。1952年倡议成立中国林学会,当选为副理事长。1952—1971年任中央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

陈嵘为中国林业教学实践和造林绿化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他对树木分类学、造林学的研究,有突出成就,被公认为中国树木分类学的奠基人。

郑万钧

郑万钧(1904-1983),号伯衡,江苏徐州人。林学家、教育家、树木学家,我国现代林业的开拓者之一。

1923年毕业于江苏第一农业学校林科。1939年获法国图卢兹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48年与植物学家胡先骕共同命名的水杉,被称为植物活化石。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森林系主任,南京林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院长、名誉院长,中国林学会第一届理事和第二、三届副理事长及第四届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九三学社第五、六届中央委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郑万钧毕生从事林学、树木学的教学与研究,尤长于裸子植物分类。命名了约一百个树木新种和三个新属。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凌道扬大事年表

凌道杨(1888-1993),广州府新安县布吉村丰和墟人(今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老墟村),中国近代著名林学家、农学家、教育家、水土保持专家。

1910年:赴美求学,入读麻省农学院(今麻省大学),习农科。

1912年:入读耶鲁大学林学院,习林科。

1914年:获耶鲁大学硕士学位,赴德国、瑞典考察林业和农业。同年归国,参与制订《森林法》。

1915年:与韩安等林学家上书北洋政府,倡议以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7月31日获批。

191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其首部著作《森林学大意》中文版、英文版。

1917年:在南京发起成立中华森林会,任理事长。

1919年:参与孙中山《建国方略》一书《实业计划》部分章节写作。

192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其著作《中国农业之经济观》。

1936年:当选中华林学会第四届理事长,任广东省建设厅农林局代局长、局长。

1939年:任黄河水利委员会执行委员,从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暨西北建设规划。

1948年:由联合国粮食农业总署职上退休,定居香港。

1955年:任崇基学院院长。

1956年:与钱穆、姚传法等组织中文专上学校协会,呼吁香港政府成立中文大学。

1957年:赴美国接受麻省大学授予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发表题为《我之中国文化观》演讲。

1960年:任职崇基学院院长期满荣休。同年2月,被聘为联合书院院长。

1963年:新亚、崇基、联合三所书院组成香港中文大学。

1980年:移居美国。

1993年:病逝于美国,享年105岁。 

推荐阅读:

李春风:成为景观大师不是我的终极梦想

陈德源:一位哲商的生态人生

贾庆林: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工程

董瑞龙:将多种树减少纯绿地

编辑: 毛怡群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