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专家学者推荐
园林名人堂首页 >> 专家学者 >> 正文

刘太格:低碳项目等同于低碳城市是误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房田甜  

刘太格:低碳项目等同于低碳城市是误区

个人简介:

刘太格,“福州市首批荣誉市民” 。刘太格系新加坡雅思柏设计事务所董事。自1988年起担任福州市政府市规划顾问,积极投身于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长乐国际机场的工程设计,为推进福州市向国际化都市迈进做出积极的贡献。在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刘太格提出“中心城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核心区的详细规划”,认为一个现代化城市要有核心,周围为新镇,各个镇自我平稳。在城市交通方面,提出3个道路网加3个环网的设想,主次分明、急缓合理,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好评。

主要事迹:

公共交通解决城市病

“我们的规划体系是综合性的,各政府部门同时参与”

新加坡的特殊地理条件决定了其不可能通过扩大城市面积,只有通过充分发挥现有土地与交通资源的潜力,合理控制交通需求的增长,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新加坡规划中“留白”的做法,恰好起到了这个作用。

“我们的规划体系是综合性的,各政府部门同时参与规划,看他们现在的需求是什么,未来四五十年的需求是什么,在公园、网站、地铁的线路都有考虑。”刘太格说。

新加坡通过整合土地使用规划和交通规划,尽量避免土地使用功能和道路交通功能的冲突,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减少路网建设的盲目性和冗余度。

“低碳和宜居的城市,大多数的出行都应该是依靠公交的,新加坡60%的出行人次是靠公共交通工具。”新加坡交通部企业规划与研究署总署长刘以德介绍。

新加坡人出行一般首选公交出行,每十个人中只有1-2人拥有车辆,这与政府的两个强制措施不无关系:一是车辆配额制,用于管制车辆的数目;一是公用收费制,用于管制车辆的使用。

车辆配额制,是指类似中国一些大城市的“牌照费”,个人在购买新车时,必须首先以拍卖的方式向政府投标购买一张“拥车证”。有了“拥车证”后,还必须在政府规定的时间内前去买车,然后再到陆路运输局登记注册、颁发牌照。

公用收费制,这是针对新加坡的公共交通,根据车程距离来收费,即使转车的乘客亦可“一票到底”。而按原来的交通系统,乘客每换一趟车,就得多支付一次“最低上车费”。

“除了有发达的公共交通,我们还有比较好的规划,是国民不用经常需要远距离的出行。”刘太格介绍。

新加坡将全部土地规划为55个小区,“小区”不但有居住的功能,还有办公楼、购物中心、学校、医院、餐饮、娱乐、公园等,居民的上班与生活休闲,基本上可以在一个小区内解决,这就大大降低了市民在城市内出行的频率,从而减轻了城市的交通压力。

低碳产业不等于低碳城市

中国的规划比较草率,甚至是项目带动规划

记者:现在很多城市的建设都强调创新、有特色,它和规划的地位应该如何理解?

刘太格:最关键的还是做好城市规划。一般说城市建设要鼓励创意,但这两个字我最讨厌,因为创意就好像说你把图纸画得很漂亮就是有创意,但是图纸画的漂亮只是图案,不是规划。

一个城市需要两种规划师,一个是城市的大夫,一个是城市的裁缝。大夫就是把城市的病状治疗好,让城市更强壮,做大夫比裁缝要难得多,要学很多年的苦工,一般人不一定愿意去做,裁缝就一下就把衣服穿上,但是如果城市的身体很弱,你做再美的衣服,看起来也还是不美的。所以我们在新加坡首先重视规划,不是绝对分开,但是初步时,规划比较重要。

记者:中国和新加坡也进行了一些合作,比如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现在很多中国城市因为要建低碳城市,也在向国外城市咨询,您觉得这样的合作意义如何?

刘太格:低碳方面的专家咨询,对我们来说都是项目,都不是规划。项目有他的作用,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把规划做好。

比如,低碳的产业不一定会带来低碳的城市,它只是项目,低碳城市在规划的内涵中就应该要包含很多低碳的理念和技术。这两者是两回事,引进低碳产业,这是每个政府必须做的,但是以为这个做到了,城市就会变成低碳城市,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就好像我们请很资深的老师来,但是并不给孩子上课,还是没有学到老师的知识。

记者:在你看来,中国的城市规划还存在怎样的问题?

刘太格:中国的城市太急于达到最终目的,这个压力我们是理解,也觉得有必要,官员们需要拿出成绩,也必然是上大项目、低碳项目、高科技项目。但是一定先把规划做好,先把绿色环境的指数算清楚,要把这两件事彻底的执行。

中国通常的问题是规划做得比较草率,有时候甚至是项目带动规划,而不是规划带动项目。有些好的规划方案,政府也没有下最大的决心执行,这是比较大的问题。

中国政府威信是很好的,而且中国鼓励开发,土地又是国有的,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是最有条件把城市做到宜居的,问题是有没有决心这么做,还有就是愿不愿意花苦工研究什么叫做好的规划。

推荐阅读:

朱胜萱:尼塔上海走向更大的舞台

罗哲文:民族文化遗产的守望者

李晓江:规划师应该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

卡特林・波尔:设计可持续生产性景观是复杂而充满雄心的任务

编辑: 毛怡群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