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专家学者推荐
园林名人堂首页 >> 专家学者 >> 正文

潘家华:城市未来的低碳转型

来源:《瞭望》  

潘家华:城市未来的低碳转型

个人简介:

潘家华,1977年参加高考,1985年获硕士学位,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1987年任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88年入剑桥大学,199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3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环境经济学与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1997年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北京代表处资深项目官员和能源与环境顾问。1998年-2001年,赴荷兰参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社会、经济、技术综合评估报告的协调、组织、写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事迹:

潘家华:城市未来的低碳转型

低碳发展的转型挑战

记者:城市化进程中向低碳转型的紧迫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潘家华:关于这个问题,需要从三个角度来看。

从宏观上看,中国现在温室气体排放居全球第一,人均温室气体排放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已经接近法国人均排放水平。而且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如果2009年没有超过美国,2010年超过美国是必然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需要节约能源,需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需要提高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从国际义务上来讲,中国责无旁贷。

具体来看,中国温室气体人均排放高出国际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起来,也只相当于美国的1/4,欧洲的一半。但是进一步细看就会发现,中国由于城乡差异较大,城市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是农村的三倍甚至更多。上海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接近10吨,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一倍多。而东京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4.8吨。北京的人均排放量也超过了8吨。中部经济发展相对好的城市如长沙、株洲、湘潭,这三个城市的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从2006年的6吨上升到2009年的9.9吨,也已经接近或者达到欧盟的人均水平。

从这些数据来看,中国的城市人均排放水平已经达到或者超过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虽然比美国还低一点,但已经超过了法国和瑞典。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的城市已经比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还要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议题。

从发展来看,我国的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城市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居民建筑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有相当程度的改善。但是中国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城市基础设施还远远没有到位。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在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居民建筑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住房问题、就业问题等也有待解决。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的城市已经稳定了,不用再考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量了,而中国的城市温室气体排放量虽然已经较高,但是由于发展还没有到位,还在进一步增长。

所以无论从宏观的、具体的还是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未来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都应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记者: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在能源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潘家华: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很大,而我国的化石能源非常短缺。具体的情况是“缺油少气富煤炭”。按照现在的消费速度,我们的石油储量只能维持11年的时间,所以近两年石油都是通过大量进口,2009年进口原油占到了总消耗量的52%,达2.06亿吨。按照现在的消耗量,丰富的煤炭也只够使用41年。我国已经成为煤炭净进口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来会探明出新的油田,增加石油储量。但说到底,无论有多么先进的技术,地球只有一个。我们面临着几大挑战——

其一,我国的能源安全面临着较大的威胁。一方面,能源资源正在枯竭,需求还在增长,供需矛盾将会加大;另一方面,中国要进口,就要保障海上运输线路的安全,而2亿多吨原油从海上运输,海上运输线路的安全保障业已成为关系石油安全的大问题。

其二,环境问题。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当下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与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关系。

其三,为了保障能源供应,大肆开采和挖掘,这一过程不可避免会带来地质构造的破坏,使地下水系变得紊乱,很多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质塌陷,变得支离破碎。传统的农业耕作也受到破坏。

其四,工人的生命安全问题。现在有些煤矿的经营,称之为“以人换煤”都不为过。矿难事故频发,这与发展速度快,需求量大有关系,很多矿主为了眼前利益,不顾矿工安全,置法律法规于不顾,酿成了这些悲剧。安全生产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低碳城市路径的可能性

记者:在发展低碳城市方面,存在的误区有哪些?

潘家华:误区有很多,比如有些人认为搞低碳经济,钢铁、水泥这些行业都不能上了。这是不可能的,社会必须要有钢铁、水泥的生产,否则这个社会无法运转。我们所说的低碳城市,其实说的是碳生产力提高,或者说单位产品的碳排放最低,中国现在每吨钢要消耗0.65吨标煤,如果比平均水平低,那么就是低碳的了。并不是我们生产钢就不低碳,只要钢的生产过程中,碳的排放是低的,那就是低碳的。

第二个误区是低碳太贵。事实上并不是这样,需要联系起来看。比如白炽灯换成节能灯,7瓦就相当于白炽灯40瓦,减少了电费。建筑装了双层玻璃,保温上去了能源消耗降低了。

当然,现在有些成本是要高一些的,比如风能、太阳能价格相对较高,但是我们只考虑到了直接成本,没有考虑到污染成本和社会成本。另外,从能源安全角度考虑,将来没有石油天然气了,我们用什么?再者,低碳就是竞争力,现在很多产品要有碳标签,高碳的没人买,而且大多数国家准备征收碳关税。所以说低碳未必就是高成本。

第三个误区是认为低碳是今后的事。低碳是一个过程,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进而加速这一进程。能源安全也好,环境保护也好,时不我待。

第四个误区是认为低碳是富人的事,与中低收入者无关。低碳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有关系。比如随手关灯、电视不看了要关掉、电脑等少待机、外出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等,低碳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实现低碳的过程中也有一个悖论:低碳必先有高碳。没有高碳就没法走向低碳。这听着很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这样。我们现在发展风能太阳能发电等,但成本相对较高,那就需要补贴,而补贴的钱则要从高碳企业来,没有补贴就很难发展。所以说没有高碳生产哪里有钱补贴低碳工程呢?但这要有个度,不能将高碳发展到很高的程度再发展低碳,高碳企业必须尽量减少碳的排放。

推荐阅读:

访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副会长曹南燕

彦坂裕:紫蚕岛形状源于瞬间

马克斯:醇厚荷兰风味醉京城

胡洁:中国是发展事业的大舞台

编辑: 毛怡群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